分享

作家美文 | 李道平:又是一年春联时

 作家美文 2020-07-29

 声明:本作品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特别提示 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

又是一年春联时

看到家人应约在赶制春联,纸墨笔砚、毛毡红纸齐上阵。一幅幅饱含深情的文字条幅铺满着地面上、桌上,床上及一切平坦的地方,不禁想到庚子鼠年即将迎来。

我对于春联的记忆,应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很小时候。当时家里贫穷,每天就是照见人影的山芋稀饭,苋菜面条充饥,没有吃过一次蛋炒饭美食。家里一张床,2张木桌,一些木制条凳,一只土灶铁锅,还有一些铁锹镰刀农具、铁桶储存罐子感觉那时就是我们家全部家当了。

但是就是在这样贫穷吃不饱的生活中,每年的过年却是非常重视。有的人家还杀猪宰鸡,过年能够吃到一顿肉,还有就是家家户户都能够贴上春联,朦朦胧胧中知道了春节与一条条红红的纸张有联系,但是那时不知道称作春联。

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家都有在外工作的父亲给写春联,父亲读过私塾。只见他一个人站在一张桌子边,一边编写一边铺开裁剪好的纸张上,握着一只毛笔写着好多个黑黑的字:“神州千山绿,华夏万代红”,什么“六畜兴旺”“四季平安”“衣 服 满 柜 ”“清水满 缸 ”“春色满园”和 “粮食满仓” 等,让我们帮忙晾在地面上后收好。然后等到农历年夜饭的一般下午2、3点左右,我们家就是开始使用面粉调成浆糊,粘贴红纸背面,然后父亲将写好的一张张红条张贴在好大门上,鸡笼架,猪圈栏杆上,霎时曾经简陋暗淡的房屋顿时明亮了起来,火热热的。这时整个村庄陆陆续续响起鞭炮,好像是在以郑重而鲜红的色彩给什么神人请安一样。我家放完鞭炮后,一家人一年一次的团圆年夜饭的程序才是开始启动了。

我们在每年春节都是能够经历家家户户张贴春联的风俗中慢慢成长着,但是春联仍然是个不解的谜,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在除夕张贴书写一条条红纸呢。直到我走进大学校门,才解开了春联这个曾经不解的谜。原来春联是从古代悬挂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说古代时候自然灾害比较多,人们遭遇疾病。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他们于是就把减少灾害、祈求平安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把传说中的那个除夕之夜能够驱赶谁妖魔鬼怪的大神神荼、郁垒像雕刻在桃木板上悬挂大门两侧俩保证顺利平安。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蜀后主孟昶题写联语代替神像于桃符上,《宋史.蜀世间》则云: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梼杌》所载通此。“末年”指孟昶归宋前一年,即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园964年)。从这时起春节贴联语渐成一种民家习俗。因为桃木是红色的,于是在南宋时期更换为红纸,明代正式更名为“桃符”为“春联”一词沿袭至今了。

春联的起源告诉了我们春联切实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与祈愿的承载物 。所以尽管不同境遇、生活贫困的人们,他们依然能够在除夕之夜牢记尽情表达自己的追求,从不缺失。春联形式短小精悍,便于表达人们的心声和希望。一言一语,长话短话不受拘束。不同阶层人们都可以编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对联来创造喜庆氛围,寄托着一家人美好的希望与追求的。喜欢读书的家庭可以书写“”学海无涯苦做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老人的家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喜欢贵州旅游的可以书写“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如有一家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孩子考上大学,妻子贤惠勤劳,爱好书法的他就给家里编写了一些对联:上 联 是 “人恩善好事不断 ”,下 联 是 “家平安喜事接连”  横批— “我爱我家”。所以春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演绎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融合为永不停息的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了,就在于春联能够传达出一种信仰,展示一种追求,一直支撑着人们在每年的除夕必须是毕恭毕敬地张贴在大门、所有的能够装着希望的地方,深望书写着吉祥如意的春联能够给一家人带来来年的希望与好运、一个好的兆头似的。

实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贫困的生活中,当年夜饭那天,家家户户的门墙上,猪圈上,坛坛罐罐上都是一张张红红的春联的时候,确实给人们一颗艰难的心烘烤得暖呼呼的温暖,他们似乎短暂地忘掉了一年风雨之中奔波辛劳的愁苦心情,一下化为春联活动体验中喜庆满怀的喜悦心情,迎接新的一年。中国的农民是多么的坚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希望是多么的朴实而真切啊。正是在这样朴素的信仰追求中,中华文化一代代的传承着,保持着,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向往。永远支撑着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奋斗拼搏着,创造着。

春联体现着人们的美好追求,也是提高文化教育熏陶的方式。因为编写春联内容,讲究平仄对仗,需要运用文化知识;内容上积极健康,拜年的人们来家里也会情不自禁阅读这些家家户户张贴的对语,获得一些认识教育。所以春联给人们带来春节的喜庆气氛,也是能够增进人们文化知识方面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了。如曾经一幅获得一等奖的应征春联为“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词组、词性相对;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对,非常和谐,富有语言美,激发激励着人们奋发有为。 

贴春联给人们带来最美感要算是农历年初一早晨拜年的时候。哇!家家户户都是红红艳艳的,然后人们的心情仿佛也是被这样的一片火红的景象燃烧了起来,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展现眉梢脸庞,心情都是陡然变成春联的美好表情了。作揖叩拜问好,红包压岁钱或者好吃的食物,环绕着人们的生活,是特别地开心与美好。

新世纪春节时期探望父母,回到曾经居住过的乡镇,切实体验着小乡镇贴上春联气象万新的风景特别温暖。走在年初一的乡镇街道上、村落村口上,看到一幅幅贴着红红的门联的门前一堆堆鞭炮红纸碎屑洒满着,特别一番感慨:中国的乡镇是多么地坚守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持了,特别的具有年味,遵从传统。那一幅幅红纸对联,四字横批,镂空剪纸,无不激情高歌着祖国大好河山,祝福美好的春天,歌颂祖国的建设成就;传给你一种视野,培育你一份激情,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激情油然而生。感谢能够幸福生活在祖国的人们对于国家的繁荣的赞美与祝福。这些富有激情的画面铺天盖地冲击你的心灵的时候,就是能够感染你的思想与思维的时刻,必将是你人生阅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现在居家搬迁至城市后,就是再也难得观赏到那种红红火火的美丽耀眼的文字春联风景了。见到的是些商铺大门张贴着电脑打印出来的光滑而不太具有人情感的对联,冷冰冰的照片似的读不出什么情感来了,犹如朗读播报新闻一般没有感情倾向了,缺乏能够仔细欣赏的品味内涵因素了,也感受不到手写春联的美感与温馨了,而且附带着商业氛围色彩了。所以很是留恋那些积极向上如“青山 不 墨 千 秋 画 ,绿 水 无 弦 万 古 琴 ”, “五 更 分 两 年 年 年 称 心 ,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春 满 人 间 百 花 吐 艳 , 福 临 小 院 四 季 常 青 ”,“鞭炮声声辞旧岁,赞歌阵阵迎新春”,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这些在语言文化上给人们耳目一新与精神愉悦之感的春联了。

 现在尽管居家在省会城市,我们家依然能够体验着儿童时代陪伴我们成长的春联编写、春联相伴的美好的日子,因为每年还要承担着为居住在乡镇的父母家以及亲戚们撰写春联的任务。大门几对,春联内容里不能够有哪几个字;单张、横批各多少页等等。按要求完成春联书写任务是每年坚持不懈的一个学习任务了。

又是一年春联时,五言七言九言门贴等等春联又将张贴到千家万户。愿我们的生活如贴上的祝愿般吉祥如意 , 幸福美好。在“春风佛绿柳,灵鼠跳松青”的首春之中,推崇“翠竹虚心有节,君子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怀,祈望“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的和平环境, 坚守“己亥识图奋驾长车奔富路,庚子献岁昭苏万物舞东风”的奋斗精神。

个人介绍:李道平,安徽合肥人,中文本科毕业,曾从事中石化机关单位宣传报道工作。喜爱阅读小说,坚持常年写作随笔散文,发表作品几十篇于各个网络平台。曾荣获第六届中外散文大赛作品二等奖。

☞点击此处随读本平台主编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