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进城,仅有物理搬迁是不够的,人老了就想回到原来的地方

 昵称1SuYdtHT 2020-07-29

最近,有关地方“拆旧房、建新居”的消息不断提起很多人的兴致。

只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咋可能让你白白得一套房?

光是给一个没有归属的“家”,就要让人从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迁,显然不够。

事实上,搬出来是容易的,但是移到城市后的稳定生活确实很难。

因此,这些年面对“贫困户进城”的问题,不少一线基层工作人员也是非常为难。

有人说出了心里话:

“易地政策前期没有明确拆不拆旧,人均负债控制、后续户籍管理等问题,确实给搬迁户带来了不少的抵触和怀疑,也导致我们基层工作者里外不是人。”

由此可见,搬到陌生的环境将会面对更大的生活压力及额外的开支,如何融入新的集体?

怎样才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

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事。

所以,当我们听到搬到城里的建档立卡等难题,大家都有些不知底而恐慌。

作为农村人,很多人是不愿意进城,主要是去了城里如果没有找到工作,上有老小有小,方方面面都要花钱,生活却没有来源,找谁去呢?

在农村至少种点地、种点菜,养个猪、喂点鸡。这样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可一旦进城以后,所有生活花销都是需要付费的。

其实大家的境况大致相同,但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人希望在大城市安居乐业,但很多大半辈子都呆在乡村的年老父母总是不愿意随子女到城里生活,宁愿在乡村打理一亩三分地,过普通的生活。

对于一些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家庭,更是不愿意丢弃村里的房子和土地,那些都是老人大半辈子修的,怎么能一铲子给平掉?

想一想,村子的生活多么自在啊。

春季则采摘竹笋来卖,夏季管理自己的竹子,还可以做些小生意,这样的生活比城里舒服多了。

再加上农民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感情无比深厚,尤其对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保留宅基地,在老家没有了屋地,没有了房子,就没有了根。

老一辈的房子都是自己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住了大半辈子,城里的房子再好,再以房户换房,他们的心结怎么能打开得了?

如果让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破碎,那样脊梁骨就直不起来。落叶归根,人老了就想回到原来的地方。

所以,新农村建设不应该只有农民搬进了城,更需要考虑如何就地安置、发展适合地方的产业,让整个社会有个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搬迁后的“利”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住房安全,饮水、医疗保障,后代子孙的教育资源。年轻人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就业扶贫、培训来获得收入提升。

不过对于老年人搬迁后,他们的思乡之情也是需要考虑的。

纵使社会的进步必然会使得人们在得到中有所失去,但对于自身发展和子孙后代而言,大家还是希望在哪里都能够有一份不改变的“归属感”。

果子结得好,才可以让日子美起来。

尽管搬迁带来许多难题,但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还是可以解决问题。

最后,你们家也需要搬迁吗?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