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匾额上的“門”字为何都不带钩?原因可能与宫中一场大火有关

 芷天历史 2020-07-29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共24位皇帝的皇宫所在地。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去过故宫的人可能会发现故宫的匾额上的“門”字都是不带钩的。

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故宫匾额上的“門”字为何都不带钩?原因可能与宫中一场大火有关

有人说,是因为皇帝是龙,龙又乃是水中之物,大凡水中之物,没有不怕钩的。所以忌讳“門”上有钩,会把皇帝从龙椅上钩下来,皇位不保。所以那“門”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直的。

故宫匾额上的“門”字为何都不带钩?原因可能与宫中一场大火有关

有人说,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漫话燕京》里,也提到了这件事。故宫里的“門”字儿特别,是一竖,没钩儿。这是皇上不让写的。为什么呢?皇上他自己琢磨了:我是真龙天子,龙出来了,走正阳門,要是門有钩儿,就把我剐上啦!

故宫匾额上的“門”字为何都不带钩?原因可能与宫中一场大火有关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最真实的原因,可能与宫中一场大火有关。

据明朝的一本名叫《马氏日抄》的书记载,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玉碟殿失火,。大火眼看要烧到皇上坐的大殿上了。当朝宰相上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門”字末笔有勾脚,带火笔,容易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皇上马上令人将殿門额匾取下,投入火中。烧得正旺的大火马上被扑灭了。这之后,皇上下旨,皇宫里所有的额匾上带有門字的,都得重新书写、制作,换成不带钩的門字。

说到这,古代还有一件事是 “門”字惹的祸。

明代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学府“集贤門”。于是他命中书舍人詹希原写“集贤門”匾额,他写的 “門”字,末笔微微勾起。没想到多疑的明太祖竟勃然大怒,他说:“学府是人才荟萃之地。集贤門者,集天下贤才而纳之也。这扇門一定要大大敞开,让各路贤才畅通无阻地进入朝廷。詹希原写的‘門’字带勾,是要闭門吗?”遂下令斩之。这人死得也真够冤的,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无论这些说法中,哪些才是真实的,都足以看出了古代皇帝的封建迷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