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都知道,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其中包括春节,在春节这几天,几乎每一天都有相应的风俗讲究,比如人们在初一的时候要去长辈的家里拜年,初二是"迎婿日",初三就要开始走亲访友拜年了,这有利于促进人们与亲朋好友的感情。

到了新年的第四天,也就是初四,人们便准备"扔穷,迎财神,吃折箩",这几个讲究一个都不能少。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个扔穷是个什么意思,这里所说的"穷"其实是指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灰尘,所以"扔穷"就是大扫除的意思。新的一年,就要将破旧的不需要的东西扔掉,干干净净地迎接崭新的日子,寓意着开始新的美好日子。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其实这个讲究跟另一个讲究有一定的联系,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初一的时候不能扔垃圾,寓意"留财",如果把家中的垃圾扫出去,就是把财扫出去。再加上初二初三招待客人,家中肯定乱糟糟的,初四开始家中比较清净了,就可以开始大扫除了,将家中收拾干净。

"迎财神"也是"迎灶神,接五路",古时候灶台是人们做饭的工具,家家户户都有,而且是家居必备品,有灶才能做饭,人们才能吃上饭,所以灶台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地位是很高的。而作为厨房之神的灶王爷,自然就是人们心中的一位非常重要的神明,人们还会在小年这一天举办祭灶仪式,因为传说在这一天祭灶,灶王爷会在上天汇报的时候,在玉帝面前为百姓说好话,然后保佑百姓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祭灶王爷,人们还会祭其他的神仙,因为在初四这一天,各路神仙都会下凡。为了迎接神明们,老百姓们会准备许许多多的供品,这些供品自然不会太随便,都是人们精心准备的,像鸡鸭鱼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糖果点心酒水这些小供品更是多不胜数。因为人们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出对神明的敬意,神明们才会保佑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可见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充满希望。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接五路"其实就是迎接五路行神,只不过我们平常都是叫做"五路财神"。在初四这一天,众多神明下凡,其中肯定少不了这五路财神,人们本来就非常重视神明下凡,有了这五路财神,人们就更加重视这一天了,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商人,不仅会准备丰富的供品,在自己的家里和店铺里祭各路神明,还会在一旁单独准备一碗路头饭,然后在中间插上大葱,又在葱管内插上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葱)、年年红"。初四迎接了各路神仙,很多商户便在初五开门营业,这也是为了图吉利。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这个"吃折箩"的习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个折箩就是指那些剩菜混合做成的大乱炖。在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好,所以平时的一些剩饭剩菜他们都舍不得扔,尤其是过年这段时间,为了迎接客人,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但是最后都会剩下很多饭菜,初四客人差不多都走了,但是还有那么多的剩饭剩菜,扔掉又太可惜了,人们便把这些剩饭剩菜分荤素蒸熟或者裹上面粉油炸,总之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做成食物,然后尽量将这些饭菜吃完。

新年第四天做什么?这天“扔穷,迎财神,吃折箩”,一个都不能少

只是如今人们都提倡"光盘行动",合理上菜,不铺张浪费,而且剩饭剩菜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所以吃折箩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每天按量做饭菜,少量多次,每顿都吃新鲜食物。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竟成主编《中国俗语》、温端政主编《俗语10000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