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相信对宋代诗词文化有一定研究的群体,都应该知道两宋时期的诗词风格,从整体上来看总会给人一种绵软拖沓之感。

尤其是婉约派词作更是将内心中,最柔软的闺怨之情展露无疑。虽然以苏轼为首的豪放派文学家,想为宋词注入一股阳刚之气,但终究只是徒劳一场。

从文学角度来讲宋词因风格不同而分为两个派别,既大家耳熟能详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主体风格总是围绕儿女情长,结构细腻缜密、注重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柔和,诵读婉约派词作之时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婉约之美。

豪放派宋词风格基本上都以为恢宏大气为主,由于豪放派词作视野相对来说比较广阔,而且不拘守音律以及题材限制。

尤其是在北宋覆亡之后更显苍凉、悲壮与高亢之感。但由于宋代婉约派群体人数众多,并且婉约词的数量也要比豪放派多,所以就形成了一种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笔者认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宋词,都能够真实体现出宋代文人群体的文学思想。实际上如果从根源上去分析,宋词的风格以及情感基调不难发现,宋词创作其实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所以当时社会中的文学大家,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渲染内心的孤寂与凄苦。

当动荡的政局遇到命运多舛又多愁善感的文人时,宋词中描绘的世间万物仿佛都蒙上了一层愁云。尤其是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季,当鸟语花香与姹紫嫣红与文人的愁怨相遇之时,一首首极具“春情”、“闺怨”气质的诗词,仿佛潺潺流水一般从文人们的笔下流淌出来。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倾洒而出的“春情”

李清照是宋代文坛上一位极具性格魅力的女词人。这位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中的大家闺秀,前半生可谓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但是当金兵南下入侵北宋之时,这位女词人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南下避祸。至此她的词作体现出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从李清照整体词风上去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这位“千古第一才女”, 前期词作的主题基本上都以闺中生活、自然风光、离别相思为主。风格也多以轻松、悠然、闲愁等为特色,可以说集中反映了词人前期的生活状态,以及无忧无虑的思想情感。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当北宋灭亡宋人集体仓皇南下之时,李清照作为流民也不得不南下之时,她的词作风格仿佛发生了突变。从原来的闲情逸致转变为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同时从其后期词作中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孤独、哀愁、惆怅、凄苦等感情色彩。

尤其是她创作的感时伤春之作更是令人称奇,当李清照将个人情绪与孤苦处境付诸于春景之中时。仿佛她眼中的春天都拥有一种令人无法释怀的“春情”,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李清照将自己的满腹愁情都融入了春天之中。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1.《点绛唇·闺思》“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1)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比较知名的经典词作之一,创作于偏安南方孤苦无依之时。作为其后期词作中的突然代表作品,不仅写出了词人伤春感怀之情,同时也渲染出了令人难以抑制的伤别之情。无论伤春还是伤离别都表现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的主题思想。

笔者认为这首词作为李清照独居之情的真实写照,词中刻画出来的深闺思妇形象,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形象描写。

结尾处的“望断归来路”一句,可谓写尽了盼归却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可以做为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让全词情感得到了升华。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2)《点绛唇·闺思》赏析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在一片萧瑟的暮春时节词人独具闺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寂寞与忧愁如潮水一般涌来。词人虽然只有一寸柔肠但却承载了千丝万缕的愁绪。词人的“寂寞”既然包含了独居时的孤寂,也蕴含了伤春愁情以及离别时的怅惘。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越是想珍惜春天但是春天走得越快,暮春时节细雨霏霏仿佛也在催促百花凋零。实际上这两句诗文想表达的就是,词人想留住春天但又无可奈何。就像想要留住青春因为一样,但最后却发现青春易逝容颜易老。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在这暮春时节纵然倚遍阑干,也无法消除内心的相思之苦。就算景色再好也没有办法提起词人赏春的情绪。笔者认为“无情绪”三个字,不仅是词人对暮春提不起兴趣,同时也是内心的寂寞与无助无处安放之意。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轻声的问一句我的心上人你在哪里?但是当词人远眺之时却只看到了绵绵不断的衰草,将心上人回来的道路都遮掩了。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连天衰草,蔓延在心上人的归家之路。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描绘出的闺中思妇,其实就是她自亲身经历的化身。这位闺中思妇的情绪,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而且还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词中的“惜春”情怀让其是非常矛盾,因为词人一边感叹春去无常,一边又对眼前的暮春之景“无情绪”。这首词中的一切情感铺垫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何处”

以及“望断归来路”。因为词中思妇并没有望见所想之人,看见的只是满眼”连天衰草”。如果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词人通过“惜春”之情,表达出了极为浓郁的相思之感。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孤独寂寞唯有《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1.创作意蕴

这首由李清照创作的“闺情词”,不仅令人读后为之动容,而且也刻画出了一位闺中女子的离别愁绪。《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作为李清照的经典词作之一,将其内心的哀怨与凄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笔者认为这首词寄托了十分浓郁的酒后“春情”。因为“春情”在古代诗词中也指代男女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作中描绘出的思念之情,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极为真挚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了这位思维内心的孤寂之情。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2.《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一位思妇用深杯装着玻拍色的美酒,“杯深浓酒”寓意思念之情与愁绪绵远悠深,酒虽然还没有喝多少但是心却已经醉了。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其中的愁苦之情,恐怕也只有这位思妇才能体会。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瑞脑” 是当时一种比较名贵的熏香,这位身处闺中的思妇在夜幕降临之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香炉中的熏香也早已经难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位思妇因为思念心上人,在漫漫长夜中根本无心睡眠。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此时的金钗仿佛突然变小了根本无法束发,此时的女主人公发髻凌乱也无心打理。实际上从其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看,其实都是在反复强调人物的愁情。“醒时空对烛花红”一句大意为思妇醒来之后,只能独自面对燃尽的蜡烛与花红。将其内心的愁绪通过景物映衬而出。

如果从全词的意境上去看不难发现,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深处寂寞闺房中的少妇,因为思念心上人而借酒消愁的经历。但是在梦醒之后就发现愁绪不仅没有减少,仿佛还要比之前更加浓烈。词人通过梦前梦醒之后的强烈对比,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了少妇的沉重愁绪。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中的惜春之情

李清照前期由于生活优越所以在词中,经常表达出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这首《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其实就是其前期词作风格的主要体现。虽然主题依然以“惜春”为主,但是却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李清照后期词作基本上都以孤独、寂寞、愁怨为主题。她在表达这些情绪之时往往都以托物言情为特色。比如这首《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惜春词”。通过对春天将去万物开始体现出萧瑟景象之时,进而表达自己深藏于心底的惆怅之情。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

1.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其实在文学界也有一定争论。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是欧阳修、周邦彦或吴文英所作。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首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语言规律都与李清照十分类似,所以应该是大才女李清照所作。

如果从这首词作的整体风格上去分析,不难看出表达的其实就是在暮春时节,词人因为情绪无聊而临时起意,写下了这首以“惜春”为主题的小词。虽然风格上有一种低沉的惆怅之感,但是却抒发了词人胸中的郁闷。

2.《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抽个窗子向外看发现院子中的春色即将消逝,词人在闺房中抚弄瑶琴以解无聊之情。远处的山峰和淅淅沥沥的暮春小雨,仿佛都在诉说着梨花即将凋谢春天即将逝去的愁思。初春时节的郁郁葱葱与暮春的萧瑟鲜明对比,此情此景让词人顿生“惜春”之情。


结 语

宋代诗词中的深闺“春情”与寂寞愁怨,其实在李清照后期词作中表现蔚为明显。因为此时的词人因为国破家亡的影响,词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更为广泛。同时,词人在其词作中通过对“春情”的感叹与描写,将深蕴于内心中的愁苦与孤寂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李清照的“惜春次”、“闺怨词”,经过文学手法融合在一起之后,就变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春情词”。而所谓的“春情”除了指代词人付诸于春天中的感情之外,其实还专指思妇情怀与男女相思之情。


【参考文献】

李蕾《李清照词作中“花”的文化意蕴》

侯孝琼《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

侯孝琼《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赏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