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俗语是古代社会老百姓,在田间地头或日常交流中,形成的一种以生活经验为主,以个人智慧为辅的文化形式。实际上俗语不仅是农村地区的俚语,而且也是城市居民茶余饭后的俏皮话。虽然俗语看起来非常浅显易懂,但如果仔细琢磨,实际上蕴含了很多道理。

由于生活环境以及语言习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老百姓,创造出来的俗语也独具地域特色。相对而言,北方俗语较为粗犷,而南方俗语则拥有细腻的质感。

“北方的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就是一句具有地域文化气息的俗语。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第一、北方的女人不是人

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老百姓,在天寒地冻的气候环境影响下,很多人的性格都非常火爆。而且他们善于用较短的语言,去表达较为深刻的生活意义。虽然北方俗语和文化内涵不高,但是却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所谓的大道理俗语化,单从这一点来看就特别值得传承。

在几十年前的北方农村地区,曾流行着一句“北方的女人不是人”的俗语。

乍一看这句俗语有比较浓郁的贬义色彩,事实上从“不是人”这三个字去看,就已经说明了北方女人的家庭地位。因为在当时社会中,女人的地位非常低。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她们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只能安分守己的相夫教子。尤其是在古代社会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北方女性不仅不能抛头露面。如果丈夫没在家的前提下,即使来客人也不能出面接待。

这其实就是不受重视的一种体现,当然这句俗语,也是北方男人对家中妻子的一个常见称呼。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对北方女子的赞美,这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令人十分费解。如果能够从这句俗语的实际意义去分析,可以发现在古代社会北方民风十分彪悍,即使是女人也要和男人一样参加劳动。所以才会有“北方的女人不是人”的说法。


第二、南方的门不是门

南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尤其是在一些江南水乡,更是可以看到很多临水而建的房屋。自古以来南方人在建造房子时,都会习惯性的在房子背面留一个后门。这个后门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方便取水或倾倒垃圾。

但是在家中来客人的时候,绝对不能从后门进入厅堂。因为在南方的风俗习惯中,如果让客人走后门就是极大的不尊重。

所以无论是亲属还是朋友来做客,主人都会非常热情的从前门将他们迎入家中。这其实就是“南方的门不是门”俗语的本意。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按照现代社会的风俗来看,走后门其实就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或者说使用不当手段谋取利益。

所以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一提起走后门都是不光彩的事情。只有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时才会走后门。

“北方的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不仅体现出了地域上的差异性,而且也彰显出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如果从南北两地的建筑风格来看,北方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只有前门。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因为北方地区常年刮西北风。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如果开一个后门就会导致房子透风,这样在冬季的时候屋子里就会特别冷。而生活在南方地区的老百姓,由于一年四季都可以感受到温暖如初的感觉。并且很多房子都是临水而建,所以开后门对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句俗语已经过时了,但是却充分体现出了南北差异。粗犷豪爽的北方人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北方地域文化。而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南方人,则有着如水一般的性格和文化习俗,这对于文化多样性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古人讲“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结 语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语句,虽然相比较于文学作品而言,所以就像登不上大雅之台的下里巴人。但大家却不能否认俗语文化的作用,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独特的俗语,这就说明俗语文化在古代社会非常流行。

“北方的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门不是门”,这句俗语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甚至还充满了比较强烈的贬义。但是作为老百姓创造的文化形式,其实完全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够深入理解这句俗语的内涵,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