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贵忱记啟功先生轶闻二三事

 zdjphoto 2020-07-30

 记 

 啟 

 功 

 先 

 生 

 轶 

 闻 

 二 

 三 

 事 

  此文章由王贵忱先生写于2005年  

       近中时而听到北京的我所认识的几位老先生身体不适的消息,他们又是过去我长期请益的老辈学者,其中的一位就是啟功先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承容希白丈介绍,才得以晋识啟老。由于啟老性情随和,我们一家大小都和他说得上话。前闻先生病重入院治疗,因与内子计议北上趋谒探望。乃至上月初抵京,方知先生处于昏迷状态,不便探视,回到客寓,不禁怅惘久之。

       回到广州,与几位友人也时常谈到先生的病,虽然都知道是不治之疾,但没想到竟是如此之快(六月三十日凌晨二点二十五分逝世)!对我来说,确有一种突然撞击之感。关于啟功先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会有专家评价,我谈的只是几件轶事,也是先生学艺生活的几个侧面,从而看到他的生活情趣和渊博学识。


  一  

       一九七二年冬季某日,容庚先生、黄文宽先生和我,在广州太平馆茶话,计议钤辑一部容庚先生藏用印集。议定出十部原钤本,书名《颂斋印存》,由容老篆书封面十纸,文宽先生自题诗十份,由我备纸钤录印文,并移录边款于印後,卷末写一小跋,略记成书经过,再请人分装十部小本印册。此本计划一九七三年出书,而至次年才成书,内收颂斋藏用印总一百四十馀钮,其中邓尔雅先生所刻印为多,亦有容老自刻印数方。记得除我们三人各留一部外,还分赠给于省吾、冯康侯、方巖、啟功、卢子枢、欧初等先生各一部。後二年,即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日,我晋京至小乘巷啟宅拜访啟老。临别时先生持赠一册他的专著《三代字体论稿》,并加钤容庚先生给他刻的“啟功元白”四字白文篆书印,并说这是一方容老《颂斋印存》的集外印,印留在北京,印文可补入“印存”中,容老当会笑纳的。

       啟老非但精于书法,也善于篆刻之学。他对印学事无巨细,都是格外关心的。在他致我的书信中,有一封是毛笔书两开信,录下:

贵忱同志:

       前奉自汕头惠示,未及上覆。今又由魏建功先生带来手示及印章二方,容老所刻一方,另蒙代求卢公赐刻一方,至深感谢!

       欧初同志之纸,下午即写毕,附笺寄呈。又敬为炜圻同志书一小幅,并请代呈。所写各件如有不适合处,乞示知另写。万勿客气!拙临且园画,以室内什物零乱,尚未寻出。一俟找出,立即奉寄。

容老胜常,至为欣慰!

       载印谱册,蒙惠具承盛谊!惟弟于印章艺术,实居门外,入手把玩,遥想光仪,为纪念物则可耳。容老藏印馀册,不敢多领。专此敬申谢悃!不尽百一。即致敬礼。弟功谨上。

       又,拙书毫无足取。尊友有命,弟亦藉得他山攻错之缘,不必为弟惜力也。又上。

       此信谨记二十日回信,未具年月。从我请魏建功带印给啟老事推测,可能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事。啟老往临高其佩画,原拟送我,以未找出,未寄赠我。“载谱”,则是指我旧藏载洵自刻印谱钤本十册,特奉赠啟老,原是为报谢赠我古钱之事。从此信中,可见啟老为人过施谦德,谁求他字,一般都是书赠的。广州一些书法爱好者属我转请啟功先生赐墨宝,都是得到奉赠的。


  二  

       啟功先生对后学总是谆谆善诱的。他知道我喜治古钱币,对我说钱币学过去是一门“显学”,现在也是一门有用的实学。我随手拿出过去的《吴泉说》小手卷,请啟老审阅。先生阅后点头说,他也题上几句。啟老过去在辅仁大学教过书画题跋,是题跋专家,自然是喜出望外。啟老题曰:

        功于金石之学所知无几,曾为学书,略搜碑刻。至于鼎彝款识,如云锦天章各焕異彩,钱币、印章之文字争奇于方寸之间,而妙趣无穷,虽心俱好之,顾力有不逮,盖不徒无收购之资,亦且乏鉴别之识。今观贵忱同志珍藏古泉奇品,复读所撰《吴泉说》,豁然心胸,喜获多闻之益,爰志数语于后。时一九七五年初夏,啟功时居北京。

       先生奖饰高谊溢于字里行间,恰恰是三十年前的遗墨,古道盛情,何可再得?抚今追昔,不胜今昔之感。


  三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冬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小休时,我曾请几位熟悉的老辈学者到舍下小坐。就中有吉大教授于省吾先生和陪同其前来的林澐教授、北师大啟功教授和中山大学张幼峰教授等。座谈间,我拿出几种古本书助兴。其中之一是元彩绘本《宝元天人祥异书》。此书不分卷,也无页码,大黑口,写画甚精细,茧纸本。此书是我用书从书贾处易得,原书未分册,后请广州西关萃文堂卢达文先生以“金镶玉”分装八册珍藏,当我持请啟功先生审阅,啟老翻了几页便说:这是元朝所写茧纸本数术书。于老在旁点头颔之,略示佩服之意。此书不见公私书目著录,后来我在中国书店内部购书目录上一见之,但也语焉不详,亦未明是茧纸本。只看重是大黑口本,以为可能是元朝本,才以几种书换来的,经啟老点明,我才知此书是茧纸本。由以见啟老知识渊博精深,不但精于鉴定书画,对古籍善本亦独具只眼。无怪乎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曾被聘请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