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沙茶面,汤有灵魂,浇头丰富

 听雪楼75iz4v14 2020-07-30

说这沙茶面,能作为厦门小吃城市名片的代表,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历史够久。沙茶属于舶来品,和厦门是福建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分不开。闽南先民们漂洋过海,定居南洋,始终保持着与故土的联系,这一来二往,便把南洋的饮食习惯和食材纷纷带了进来,比如:“沙茶糕”、“沙茶虾”之类的。印尼语里的沙茶读作sATE,厦门人发明的心停不下来,便把sATE丢进汤锅,做成了面汤,闽南语称为Sa teMi,沙茶面。

还有传说:18世纪末的厦门,有户人家,儿子和母亲捕鱼为生相依为命。可惜一场巨风把儿子卷走,而后母亲哭瞎双眼,味蕾尽失。儿子并没有死,被一艘印尼商船救起并在船上当厨工,发现印尼人用沙茶煮物味道色香味俱全,便学走作他用。10年后,儿子终于回到厦门,发现母亲味觉尽失,心如刀割,决心好好照料母亲,帮助她恢复味觉。一日,儿子在做面条时,发现盐巴用完,情急之下倒了印尼带回的沙茶粉,不料母亲竟觉得如此的面条浓香味美,味觉不知觉中恢复了。后来,儿子拿沙茶面和渔民交换一些日用品和鱼,渐渐的流行开来。

第二,汤有灵魂。与多数北方水煮面条不同的是,沙茶面不必刻意遵守概念,比如必须有浇头、汤、卤、菜码、调味料。它属于浇汤面的一种,通常面条由清水煮出,而所浇的沙茶汤,则在另锅烹制后浇在捞出的面条上。“浇头”是如大肠、小肠、猪腰、猪肝、罗汉肉等,除“面条”和“浇汤”外,不必再加其它内容,在汤面界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吃法。

沙茶面的唯一灵魂,就是汤。按食材重要性排个序,沙茶汤>浇头>面。厦门每个店家的沙茶汤,各自用独家的调配方法,汤底里的复杂香料,放什么,比例多少,一样一样地解开答案,显然难度太大了。但味觉和嗅觉总归逃不开这么几种感受:香料的香味、海鲜的鲜味、花生的酱味以及些许辣味和甜味。香料放好几味,有沙姜、丁香之类的,每个店家不太一样,很难分别;海鲜味源自于沙茶酱里有一样主料——虾粉;辣甜味来自于老姜或者椰糖,感受有辛、辣、香,不过数十年过去,椰糖或被其他甜味取代,取辛香减辣度,加入更多的海味;单就甜味而言,黑糖、炼乳都可以选择,没有谁对谁错。

本地人讨论汤头就没有停止过,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各有心头好。我找吃食不看软件的星星,只看本地朋友推荐及本地up主的分析。都是多年吃下来的,还能有错?谈谈吃过的:月华的汤头温柔和缓,沙茶味甜味不刺激,花生香浓郁;湖滨四里的汤头颜色发红,喝起来微甜、香浓,有淡淡的花生香,蒜香味浓郁是最大的特点;吴再添的汤头沙茶味很足,带辛辣味;兴开禾的汤头各方均衡,沙茶和花生香气略微突出。据传还有不同的调制法在岛外,热衷甜味的去杏林小陈,钟爱鲜味的选择炳记。

喝这沙茶汤,最好不过如此,付了钱,搅了汤蒜酱料,道一声满足。

“浇头”,是沙茶面的另一道风景。浇汤面,通常不止有汤,还需单独搭配的“浇头”。如江南面馆常见的大排面、爆鱼面、鸡爪面等,此时所谓不同的面,区别在于最终放进碗里的那几块肉。沙茶面的“浇头”大致分成两类,即海鲜和“五脏六腑”。沙茶面的“浇头”样式很齐全:脱骨肉、猪肝、猪腰、小肠、猪心、鸭肠、瘦肉、大肠、鱼丸、沙茶豆腐、海蛎、虾仁、鱿鱼……什么都有。有种说法称,沙茶面不加海鲜好,因为加了海鲜的料,汤的原味便受影响。我常加的是脱骨肉、大肠和猪腰。脱骨肉,是煮熟的猪骨头上剔下来的肉,肥瘦比例合适。些微的油脂让瘦肉咬起来不柴,嚼起来脆跪的。个人吃起来嚼完第一块就想第二块,有继续加料的冲动。

至于面,可不用多说。沙茶面的面本地多用机器压的碱水面,区别只在于油面还是水面而已。想吃到真正的好面食,多还是需去往北方的。这有个先天优势,南北差异的那种。

我在厦门陆陆续续地工作过两年时间,再算上近十年出差、旅行、比赛的时间,说厦门是我第二熟悉的城市一点不过分。这800天的时间,举凡在厦门进出,就惦记上沙茶面,找个店家吃上一碗,吃过了,美在嘴里,记在心里,回到家中,再几经反复,就这么想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