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姓故事]婆婆姑子和我 ——我家和创卫的故事/黄冬莲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黄冬莲,1966年12月18日出生。1985年进入铁山区帆布厂工作,一直从事后勤文秘工作,业余时间有写作的爱好,1995年从帆布厂内退。后陆续从事过洗车、卖菜、做早点、绿化等工作,体味各职业的艰辛,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可是,由于家务繁重,搁笔多年。直到2012年担任铁山区盛洪卿社区任计生专干兼网格员。被身边一些平凡人物所感动,将他们一件件小事搬进各类总结材料中,并先后有几十篇稿件在各级报刊刊登,其中,《八旬老太为建广场献出黄金地》、《盛家湾上演创卫版“六尺巷”》《盛家湾十足文化范儿--书画村有了创作园地》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反响。



婆婆姑子和我

现在的家庭都是媳妇和婆婆最难相处,如果再加上一个爱拨弄是非的姑子,家庭矛盾便更频繁。婆婆和姑子与我相处得却很和谐。我常对人说:“我婆婆比我亲妈还亲,小姑子比我亲姐妹还好”。

       我嫁到这个家已有二十六年了,这二十多年里,我孝敬婆婆,关爱小姑子。婆婆和姑子对我也关心备至。我们融洽的关系深得邻里羡慕和称道。小姑子是在娘家成家的,公公去世后,婆婆有六个儿子接她去居住,但老人就爱和小姑子住在一起。姑子在生活上对婆婆精心照顾,是全湾子里有名的孝顺姑娘。我虽然没和她们住在一起,但是小姑子每天做好中饭后等着我去吃,她说我一个人吃饭太简单营养不全面,影响身体健康。姑子处处关心我,即使我做错了什么事。也从不在婆婆面前说我坏话。我们三人从没有为家庭琐事而大声争吵。偶尔婆婆和姑子闹点小矛盾,两人都抢着找我评理。经过我对双方的开导,三人又忍不住发出朗朗的笑声。

   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生活得温馨而甜蜜。我在社区任计生专干兼网格员。很多工作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婆婆和小姑子平常热诚待人,不管哪家有困难都出手相助。在湾子里人缘极好,遇到我解决不了的工作,只要他们出面一般都能顺利解决。

   今年创卫以来,湾子里的卫生死角和居民区随处可见的小菜园是区五城同创多次下达整改的重点对象,也是社区最棘手的难题。我婆婆家的菜地是上辈人传下来的老宅基地,也被列入重点整改对象,领导叫我带头做婆婆的工作,让她拔除蔬菜,献出菜地做活动广场,开始婆婆态度强硬,再三强调祖辈人留下来的家产要守住。后来社区干部又上门做工作,婆婆心想“儿孙自有儿孙福,留下这块菜地也发不了财。”于是婆婆心甘情愿自己拔除蔬菜,献出菜地做活动广场。在她的善举影响下,大家纷纷理解和支持创卫,一大堆创卫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紧接着又是根据创卫要求拆除旱厕,社区干部和我下组宣传,到婆婆家做工作时,我这下犯了难,姑子家只有洗澡间而没做厕所。一直习惯用房子旁边的旱厕,婆婆这代人对种菜情有独钟,现在她不能种菜了,就要姑子和我把我家这种勤劳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自家院子内有200个平方的菜地还要粪水浇灌,没有了粪水,怎能种出绿色环保的蔬菜。面对婆婆,我不敢开口。姑子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给婆婆做工作,说在洗澡间做厕所,院子外做盖严水泥板的化粪池,生活污水不经过化粪池。婆婆在姑子的劝说下,没有提任何条件又带头拆除了旱厕。左邻右舍看到婆婆拆除旱厕。也纷纷拆除。为此,我社区圆满完成了区创卫办下达的拆除旱厕的指标,我也被区五成同创办评为创卫先进个人。

        婆婆和姑子是我生命里最亲近的两个人,有了她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工作起来劲头更足,生活更加踏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