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画家]90后画家程期璇作品展,附许健的评论《在不远处拈花微笑》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程期璇
    90后,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绘画作品《荷语·二》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素描和色彩静物、风景写生大赛;摄影作品《脚边风景、运动会、军训》获湖北省高校第三届摄影作品展优秀奖;摄影作品《苗寨风情》入选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获入选奖;水彩画《无题》之一、《客厅一角》、《木瓜》入选宋庄微艺博览会。


《白桦林》


《北国风光》之一


《北国风光》之二


《藏妇》


《风景》之一


《风景》之二


《古宅》


《汉陶俑》


《花》


《客厅一角》


《老人像》


《猫》


《木瓜》


《女人体》之一


《女人体》之二


《情侣》


《三毛》


《水果》


《水仙》


《无人区》之一


《无人区》之二


《无人区》之三


《无人区》之四


《铜钱草》


《无题》之一


《无题》之二


《小猫》


《紫》

在不远处拈花微笑

——程期璇·一个九零后艺术家


许健,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黄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国SHS小组成员,中国职业画网推介画家,作品曾参加“中国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中国第三届艺术文献展”,作品曾多次参加湖北省和黄石市美术作品展。


在众多青年喊着逃离“北上广”的时候,但还是有一些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不归之路。这些人当中更多的则是不乏艺术青年和怀揣艺术梦想的人们。北京就像十九世纪的巴黎和二十世纪的纽约一样,使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而宋庄就是他们朝圣的栖息之地。他们或单身贵族或拖家带口,或退休后想再圆人生之梦,而那里的生活方式也成了大家的向往和祈求。不管是出于何种机缘,在成千上万走马灯似的人流当中总有一些扎下了根的人们。而正是这些人不断激励着后面的人再一次地投向不归之路,踌躇满志且信心满满。

黄石是一个奇怪的城市,就像很多地方出产特产和器物一样,这里的风水也实在的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家。

     华继明去北京前告诉我说,有一和尚师父曾在他的店里说:“黄石这地方将出两样东西,一样是有钱人,一样是艺术家。”是否出了很有钱的人我不知道,但出艺术家已然成为了事实。虽然这只是言说而已,但就在这言说的背后确实有一些人士和机构正在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来。特别是在去年魏光庆的个展以后,更多的人在审视并研讨黄石出“牛”艺术家之实。同时深耕这座城市给世界带来的贡献和文化根源。在出走于这座城市的人当中,不少人已站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轨道之上。

     不管是从中国美术学院回到湖北美术学院的魏光庆,还是清华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石冲,以及留守湖北美术学院的袁晓舫,广州大学的张亚平,武汉几所大学的李文、黄志凌和自我流放出走的马六明、刘港顺、华继明夫妇、朱乒、蔡青、陈涛、黄明、段延安、卫保刚等人已经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艺术名片。近日,刘港顺还进入2016CCAA中国当代艺术家奖终审评选。这些人无形在中国当代艺术史当中会留下深深的印记,同时告诉外界还有黄石盛产艺术家的文化现象。

历史总是要延续的,而延续这一任务无疑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不至使它断了文脉和香火。

而同样是在黄石,还有至今仍在努力和执着追求的艺术家们,就像人类的种子会播撒到任何地方。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程期璇——一个九零后艺术家。

她在当今众多女孩子追逐物欲、奢华、光鲜的时代背景当中却做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角色。她穿行于自己编织的路径之中,以与其年龄不符的韧性和坚守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在大学期间,她的绘画作品“荷语”就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素描和色彩、静物、风景写生大赛;摄影作品“苗寨风情”入选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并获奖。从那时起就展露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靠女性作者特有的敏感和自身悟性,领受着自然赋予她的灵性和洒脱。她在不断变换和尝试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物境的同时,也在为我们展现出作者悟后起修的思考和见解,就像她的西藏行之后的“无人区”系列、“紫”、“无题”系列、以及“汉陶俑”一样,表达着她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观照,并强烈地反映出“绘画的倾向是自己的需要,是一种本身的需要”(赵无极语),同时力争找到一种方式精彩地将她的思考唯美而又直观地表现出来,并用她不断测量着自己和世界之间的距离。

在程期璇探索和精进中不时会有一些鼓励和肯定的信息。就在不久前,她的几幅作品“木瓜、”“无题”和“客厅一角”就入选了北京宋庄的微艺术博览会,这使她有幸参与了一种与社会良性的互动之中,同时也在她作品的优雅和负荷之间打开了一扇通道,这也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气的特质,使这一当代艺术家的角色更鲜活地存在于当下之中。

我们在考察一个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志,是看她是否有独立的人格和文化担当以及良好的文化判断。除此之外,我们也许还会看到与之成长有关的众多综合因素:生活环境与学习背景;个人秉性及领悟力等,再者就是持之以恒的学术态度及韧性。就像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对待建筑的态度,那是一种试图重启人与建筑融入自然事物的“齐物”的建筑观。就像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完成之时,同样作为建筑师的他的妻子陆文宇对他说的:“别人不喜欢很难的,因为它有很温暖的东西让感觉到你会爱上它。”也正因为此种理解和对等的学养,才使他们2010年同时站在了威尼斯双年展特别荣誉奖的奖台上。

至于程期璇,其实我们无需对她及其作品作任何修辞和猜测性的期盼,一切事物都会依导她的生命轨迹而前行,我们只是祈望她在自己的艺术之旅中,在理解和参透事物和生命本质的同时,让艺术逐渐融入她的生活之中,以自然的形态表达和叙事,安实而不慌张。同时在面对更多的挑战与障碍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一如既往地在一条艰辛但时刻伴随幸福的路上;因为不仅有远方和诗,还有一双双关注她远行的慈眼和她愿意的承诺。

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她一定不相信这个世界不只一个世界存在。

因为她:在路上。 

                               20161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