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汀步咖啡]​​程细权的评论《无关虚构的诗行》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程细权,男,1973年出生于湖北大冶,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现供职于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无关虚构的诗行》

虚构,或许是文学创作中不可逃避的存在。作为实体的咖啡进入诗歌意象,也如现实一般可知可感吗?读着这些与咖啡或远或近的诗行,仿佛也弥漫在四溢的咖啡中。正如汀步,本是古老的渡水设施,进入山水园林就成了另外一种景致。

咖啡作为饮品进入人们生活,表面看来失去了植物的特性,但内在性情却与自然相连。尤其在“人们忙于奔命”的当下,我们更需要不时放缓脚步,回望一下走过的路,叩问下最初为何出发。有时“把月亮摘在手里”,也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适于搁放心灵”(彭玉芳《在汀步搁浅》),能“让我们在闹中静一静,放下手中的一切”(曹海庆《汀步回忆》),能“在城市的热闹中/自取其静”(胡耀文《汀步遐思》),能让“每个游荡的灵魂都得以安顿”(曹树莹《味道》)。

能够安顿灵魂的除了联通心灵的机制之外,似乎也离不开一定的触媒。这就涉及到饮者的当时心理情愫、品尝咖啡时的外在环境等因素。或许有的是“等一个世上可有可无却独一无二的故事”(石高才《汀步印记》);或许有的是感怀往事,“我们彼此站成了岸/只能在这时光交错的咖啡馆对望”(邓燕霞《交错时光里的汀步》);或许有的是对不可把握的“你”的追问,“原来,你是毒药/我把心放进去/能不能改变你”(刘幼春《汀步咖啡》);或许有的是对往事的怀念,“一壶咖啡,焐热了旧事 /拖慢了时光”(梅玉荣的诗《汀步咖啡》),“陈年往事总是美丽的/让我念念不忘”,“牢牢钉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向天笑《汀步咖啡》)……不管何种心境,但都在“一碟、一杯、一汤匙/一桌、一椅、一世界”(刘素珍《汀步咖啡》)的氛围中,找到了打开心之门的钥匙。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汀步,不管是独自还是和一二密友,但都在“慢慢磨碎些许时光”(许健《关于汀步》)中,或与你“交集”或与你“相逢”或与你“庆祝”(李建春《不如在汀步咖啡》),“花开在墙上,情又浓又醇”(李浔《汀步咖啡馆》)。生活有时“需要一段时光/摆渡另一段时光//需要一些美好/唤醒另一些美好”(彭丽《汀步时光》),“无论涉江,还是涉水/而却步,是一种自然的感觉”(周春泉《汀步咖啡》),即使“从不倾诉”、“从不加糖”,也能够“看到苦尽了/甘的涟漪蹒跚而至”(汪岚《汀步咖啡》)。“爱到极致/寂寥于心,眷念于心”(梅秀英《汀步咖啡》),之所以这样,因为在“人生的辞典中”,有些词汇需要用咖啡稀释和浆洗之后变得“经久耐用”(蓝学奇《用咖啡稀释和浆洗》)。

诗歌、生活、人生皆是如此,有时无关技巧、无关虚构,若要“经久耐用”,就要在自然底色中添加一些其他味道。

                                          程细权

                                    2017年3月6日凌晨

一抹亮丽的诗坛独特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