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6》:曾经的俱乐部(一)放电影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白宁1955年生于南京,大专学历。当过知青、装卸工、中学数学老师、电器工程师、公司经理。2016年以网名“鄂鲁宁”开始写作,《往事难如烟》系列。多篇文章被《今日头条》《黄石日报》《磁湖文艺月刊》《我见青山多妩媚》选登,现为黄石散文学会副主席。

曾经的俱乐部(一)放电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黄石新下陆十字路口的东南角,修建了大冶冶炼厂职工俱乐部。俱乐部砖混结构上下两层,二楼南边是图书馆和阅览室,北边是乒乓球室,两层观众席共有一千多个座位(先是木头长条椅,后改为铁制的翻板椅),其南边还有一个露天剧场。在那个文化娱乐贫乏的年代,它一直是下陆人的娱乐生活和政治文化中心!可以这么说吧:它就是新下陆的“人民大会堂”!俱乐部舞台设施齐全、放映机先进、音响效果好,这在当时黄石地区众多影剧院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据说放第一场电影《赵一曼》时,两边过道都站满了的人,南北的四个侧门全都打开,挤不进去的就在外面院子里听。2010年有色俱乐部被鉴定为危房而停止使用,几年后拆除。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上演了许许多多人间的悲欢离合;经历和见证了大冶有色及新下陆的成长和发展;留下了几代下陆人曾经的记忆!依照它放电影、文艺演出和开大会三项主要功能,我就从放电影说起。  

当年我们小孩看电影有五种渠道:一是学校包场每场五分钱一个学期一交;二是买票一角钱一张(70年代一角五);三是熟人带进去不要钱;四是晚上翻院墙逃票,一般都选择东北角,从外面的一个猪圈爬到厕所的房顶,看看没人就跳下来,先进厕所再大摇能大摆出来,那时俱乐部有一姚老头,经常拿着手电筒巡逻,一旦有亮光照来我们就爬着不动,但有时他也躲在墙角下,等我们跳下来后就被捉住赶出场地,小时候很多人都被他拧过耳朵,因为他查票太认真,有一次竟然有人打电话到火葬场说他死了,听说殡仪馆来了车还找他要了出车费,不知是谁?玩笑也开的太损了吧;五是混票,用过期同颜色的票夹在真票中间,几个人一起进,或先进去的人把撕过的票递出来再调头拿着,面不改色的进。当年因逃票看电影还险些出人命,一个姓黄的孩子爬上了顶棚,坐在舞台上方灯光设施旁的天花板里,向下看电影时突然掉了下来,近十米的高度尽然没摔死。  

读小学时我们看电影主要是学校包场,每次都是排着队去俱乐部,一路上打着队旗唱着电影插曲:《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浆”、《花儿朵朵向太阳》“你看那万里东风浩浩荡荡”,《英雄小八路》“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当时看过的电影有:《鸡毛信》《马兰花》《红孩子》《小兵张嘎》等儿童片和一些战斗故事片《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金沙江畔》《英雄儿女》……许多的电影人物:小兰、嘎子、李向阳、王成、江姐、汤司令等,给儿时的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每次包场后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就是观后感。看完《粮食》的电影后,国庆把剧中的两个反面人物:“四和尚”和“李狗剩”,作为外号全送给了世雄。  

那时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是战争影片中那些台词和剧情,在学校每当孩子们聚在一起时,都争先恐后的模仿还相互糾正。比如:“平安无事啰”、“高!实在是高!”、“别说吃你几个破西瓜老子就是在城里上馆子都不要钱”、“张军长看在党国的利益上拉兄弟一把吧”等等太多了。有的人还真是天才,模仿的惟妙惟肖。住我家一楼的成立,脸型极像方化,模仿松井真是像极了,特别是双手举刀冲向李向阳被打死的镜头,他没当演员简直是浪费人才,但后来当了书记。当时我们最喜欢模仿的话就是《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向我开炮!”。在影片中英雄人物的牺牲,往往是被打了许多枪才慢慢倒下,我也经常学。伴随着这么多的老电影,我渡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俱乐部的南边出侧门是个露天剧场,东头有个水泥舞台,场内的长条凳也是水泥混凝土的。到了三伏天就在露天放电影,有时放着放着就下起雨来赶紧转到屋里。《斯大林格勒保战》就是在露天演的,我和几个同学没有票,是骑着院子墙头看的,而整个墙头骑的都是人。  

66年“文革”刚开时,八中红卫兵把俱乐部二楼图书室的“封资修”和“毒草”之类的书,全部抄到剧场的舞台下面,准备集中销毁,有人就把墙角下排气扇的洞口打开偷书,国庆看到后把我和水生叫上,他说:"水生你读的书少就在外面放哨,我和宁宁进去挑书。"就这样偷了一大包书出来,每个人分了几本国庆得的最多,水生最少。后来水生在我们班学历最高,在美国读到博士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当教授。  

“文革”期间主要是八个样板戏改编的电影和新闻简报,而保留的老电影仅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极少的几部,其中后两部片子反复上映,播放的频率就像现在的电视剧《西游记》和《亮剑》一样多。那时的新闻简报有《毛主席十次接见红卫兵》《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而出镜率最多的就是西哈努克亲王。  

偶尔上映被批判的“大毒草”影片:《早春二月》《武训传》《怒潮》《革命家庭》等。当时都配有话外音:看!如此丑化劳动人民、为反党分子鸣冤叫屈、美化资产阶级。尽管是这样但能看上一场老电影,在哪个年代可真的是不容易啊。记得放映《山本五十六》时,仅白天演一场,实在是搞不到票,那时人也大了虽然不好意思,还是大白天地翻墙进去,从艺术角度来说这部影片拍的不错,特别是“山本五六”的形象塑造,这时画外音响起: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涂脂抹粉。  

文革后期也拍了几部国产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金光大道》的高大泉、《春苗》里的阶级斗争,也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青松岭》中钱广的台词:“资本主义就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特别逗也特别有哲理,不知导演是怎么想的,那么早就为改革开放做了“铺垫”。  

再就是国外影片。苏联老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反复上映,其中的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热词”之一,可能是因为都太穷了吧。而新进口的影片有:《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摘苹果的时候》等,其中《宁死不屈》的台词:“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成了我们同学之间见面的问候语。而《卖花姑娘》可谓是赚足了人们的眼泪,当演到最后时几乎是全场哭泣,我是看一场哭一场,因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三个全是妹妹。那时对电影的评论有句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这也是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老电影陆续被解放,就连文革前拍完还没公演的也都上映了如《大浪淘沙》。俱乐部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好的电影就是连放三天都很难买到好票,而且场场爆满。当时人们的排队意识很差,完全是靠挤,谁的劲大就能买到好票,但还要会挤,必须是贴到墙的两边向售票窗口挤,如果是挤在中间,前边的人买到票往后一退你就白挤了,再就是几个人一起,把一个小个子抬起趴在前边的人头上接近售票口,有时为了买票还常有打架斗殴的事件发生。记得八十年代硫酸车间一王姓青年为班组买票,与机修厂一青年发生冲突,他用弹簧刀将其刺死,八三年严打时王被判死刑。  

那时人们的文明意识比现在差很多,有的人开演了还在抽烟,巡场的人走来就把烟握在手心里,等人走后继续抽。有一次看《羊城暗哨》我和国庆、猛子三人刚坐下,后排的几个人抽烟向我们头上吐烟圈,争执后就打了起来,在剧场内施展不开,就约到外面去“单挑”,走出场外后一对一打的难解难分,我们三人稍占上风,但鼻子也打出了血,衣服口袋袖子都撕开了,只好都去洗脸换衣服,电影也没看成。再就是吃瓜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吃,当剧情沉寂时只听见满场的吱吱声,就像有许多老鼠在吃东西一样,到了剧情的高潮,声音戛然而止,散场后满地的烟头瓜子甚至还有小孩的屎尿。那个年代讲文明的标语是:严禁随地大小便,开演后严禁吸烟。每当影片要结束时,就听到翻板椅的响声:开始是一声、两声、最后是噼噼啪啪一片响声。散场后分两股人流,右转走下陆大道的是住在北村和东村北的人,左转走106国道的是住在西村和东村南的人。  

那一时期放映的老片子非常多,上映《刘三姐》时很多年轻人连看几场,影片中山美、水美、歌美、人更美,特别是“大众情人”黄婉秋那嫣然一笑,勾魂摄魄,不知勾走了多少男人的心哦!下陆土话称“太啧了”。后来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一批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进入中国大陆,《追捕》中的高仓健成为那一时期中国女性的偶像。那些年五零后逐渐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而送电影票是一种表达爱慕的很好方式,如果能两人够一起看场电影,则说明有戏,往往男的先到,而女的是电影开演后,借着微弱的光坐下来,还没等散场就匆匆离去,当然关系一但明朗,就大大方方的一起来一起走了。再后来一批优秀的国产影片陆续上映:《小花》《甜蜜的事业》《于无声处》《牧马人》《第二次握手》《天云山传奇》等等。《庐山恋》开创了新中国的第一吻。通过这些电影,人们又认识了许多新的优秀演员:陈冲、刘晓庆、张瑜、郭凯敏、朱世茂、唐国强…。他们和老一代电影明星:赵丹、孙道临、于洋、王心刚、秦怡、王晓棠、张瑞芳、谢芳、田华等,一起活跃在当时的荧幕上,为人们演绎着历史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讲述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夜生活,到了九十年代,当年车水马龙的俱乐部已变得门可罗雀,偶尔放几场大片《泰坦里克号》《真实的谎言》,那也只是昙花一现,一年也就那么几天的高上座率。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方式,如果不是有色公司开开会、搞搞活动,若大个俱乐部早就关门大吉了。  

2016.5.10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1》:悠悠往事话下陆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2》:读小学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3》:进初中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3》:进初中(续)

[黄石文坛]白宁的散文《往事难如烟5》:“六疤子”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