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诗坛]胡晓光5月中旬的诗《泥沙俱下时,没有谁躲得开》(7首)附万敬评的读诗杂感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胡晓光,1963年3月出生于大冶,1981年开始写诗,先后从事专业文学编辑,上市公司高管等职业。现为湖北某公司总经理。出版有诗集《抒情与怀念》。
胡晓光的诗

鹅卵石堆满黄河故道

泥沙俱下时

谁都躲不开

躲不开时就互相磨

打磨

从遥远的开始

一路打磨

磨成鹅蛋的样子

甚至更小

沙子最初也是石头

甚至是大块的石头

泥沙俱下时

大家都在运动

没有谁是躲得开的

互相磨

我在焦作的黄河故道看见了它们

像看见了事实的真相

黄河的石头是这样

每条河的石头也应该是这样

我敢肯定

就是这样

大河流来

泥沙俱下

没有谁躲得开

不信你把那些水抽干看


我的肖相

我的左眼下方有颗小疤看清了吗?

它像一颗凝固的泪

那是父亲去世的那年留下的

如果把这颗隐隐约约的疤痕放大

它也许可以装得下一个人的悲欢

泪水也是有悲欢的

我的父亲离世有近三十年了

我一直都当他是在毛铺政府上班去了

看清我眼角下那颗小疤痕了吗?

一旦产生永不褪去的面相

一个疤痕

一个泪坑

腌了那些流泪的事吧

顺便把恶人也腌了


不配

不要叫我先生

我不配

我们更不配

就像一条货车车胎无法用于一部小车轮子上

是你的架子大了

你的面积宽阔了

请不要叫我先生

我们不配

但我们可以同路

去走各自的路

在中国

能配称作先生的

没有几个


人到中年

就在前年

我还以为自己很年轻

我还以为我可以再孟浪几年

但这一两年明显感到精力不济了

这一两年走了的同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点来日无多的感觉啦

更为严重的是

我的学弟的学弟们

不是教授

就是省部级领导人了

时不我逮

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

人到中年

意思就是说步入老年

一路步行

一路说拜拜


蚊子

蚊子认得它喜欢的血

至少是认得我的

一堆人中

第一个被叮咬的肯定是我

最后还在被叮咬的还是我

一直被叮咬的仍是我

我问过医生

跟蚊子性别有关系吗

答曰:

咬人的都是母蚊子

因为它要养孩子

这跟血型有关系吗

答曰

有关系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

我猜我可能是好欺型

外强中干型

纸老虎型……

恶人看出来了

蚊子更看得出来

这真正的母夜叉


无题或看刷屏新闻

我总看不准外国人的年纪

准确地说,我总看不准白种人的年纪

所以他和她的照片摆在一起时

我就看不出来

他们是母子

还是夫妻

其实

他们是母子

还是夫妻

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这一辈子

我可能都不会跟他们有关系

跟你有关系吗


五月

五月花盛

石榴花在开的时候

玉兰花也在开

石榴花红红的,它是要结果的

玉兰花白白的,它白白地开了


读诗杂感

万敬平(作家)

1、在新诗百年走向暮气沉沉的时候,黄石诗坛却姹紫嫣红,繁花似锦,风光独好。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令人费解,但原因却十分简单,那就是因为有胡晓光、向天笑、刘幼春等一批诗人的坚守。这种坚守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灵瑰的慰藉,更是一种守候,一种期待,一种想往,一种承诺。

2、胡晓光的坚守也应该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在他还是一个风华少年的时候,就说过写诗是又苦又累又穷又丑又屈的事情,只有愚人才去写诗。当时我就以为此子己经大彻大悟,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肯定不会做愚人了。而他却选择了做愚人,他坚守了下来,这一坚守就是三十五年。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灯红酒绿,他应该也动过心,甚至动摇过。但他却坚守了下来。至此,我们大约可以了解一点胡晓光的心路历程,他那善良而又孤傲的心与苦累穷丑屈搏斗、挣扎、奋争的情景。他终于战胜了苦累穷丑屈,守住了那一方净土,有如母亲守候那一脉清泉。

3、新诗百年又何偿不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呢?当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新诗己经失望呐喊复古的时候,新诗却以超乎寻常的气势勃然兴起。而当不少才华横溢的学子将新诗奉为旗帜、视为事业的时候,诗坛却沉寂了下来,个中原因也不复杂,你可以认为缺乏必要的土壤和条件,也可以认为是被通俗易懂,便于传唱的歌词所取代,但与相当一批诗人去追求华丽的词藻,去探求诗的表现形式,甚至去刻意模仿诗人的外表造型和独特气质不无关系。那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做足了文章,消逝了才气,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新诗己经误入歧途。

4、透露一点胡晓光的心路历程,并不是要贬低他,同理,把他放到百年新诗中去观照,也无意对他进行人为的拨高,这样也许你更能理解胡晓光的诗的特色。

5、胡晓光的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去刻意追求华丽的词藻,没有将一句话分成几句话说,或者将一个词组分成几行,更没有装模作样,故作高深,无病呻吟。文字朴实无华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有如清风明月,意境悠远,情感真切,诗情画意,令人感动。

6、胡晓光的诗其章虽短,其容却大,文字平实,却不粗俗,事中有理,人间真情,蕴含其中。王国维说文章唯告之平淡难,郑板桥说沉繁画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胡晓光之诗之谓也。

7、胡晓光的诗得唐诗宋诗之精要,诗情画意,情理相通,情景交融,以理见长。白白玉兰只白白地开花,红色的石榴花却结出丰硕之果;看惯了红色的石榴花,就以为只有红色的石榴花,就以为白色的石榴花不是石榴;还有母亲的一汪泉水,还有村头的那棵古树,还有那随风摇曳的葫芦,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却无不包含着理和数,小中见大,平常出奇,足见作者的功力。

9、细细品味,胡晓光的诗首首说理,虽然平常,虽然浅显,只有有心之人,有情之人,有才之人才能将之美化成诗。我极喜欢《石头》一首,一块普通的石头,从宏观世界去寻找石头的头是没有意义的,那就钻进石头里面去寻找,微观世界是什么样子呢?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作者应该是试图告诉你,有的时候换个角度或者会柳暗花明,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全新境界。

10、胡晓光的诗的另一大特点是清新自然,轻灵飘逸,灵动感强,有如清水出芙蓉。这样的诗做是做不好的,吟是吟不出的,它需要灵性,需要天份,需要一颗体味入微、敏感细腻的心,万事万物经过这种敏感细腻的心幻化为一股清泉,汨汨流淌出来。

11、听说写诗没有套路,却有密码,只有悟性极高的人才能破译密码。胡晓光应该掌推了这一密码,所以他能够用简短的诗章勾画出无边的意境,浅显的话语道出许多至理真经,平实的文字掩羞不住那澎湃的激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