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夜话]范国强的随笔《老体协三“山”掠眼记》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范国强,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七十年代初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各类散文杂文诗歌论文散见于全国大小报刊,并有多篇在不同层次获奖。出版有个人作品集子八本,并主编《黄石杂文选》《黄石散文选》等数十部专著。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散文学会主席、杂文学会主席。现于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主席任上退休。

老体协三“山”掠眼记

说来惭愧,从我还在职时算起,我兼任黄石市老体协科研委主任前后已达八个年头。自忖八年来在老体协没有做多少事,唯一欣慰的是受老体协领导所托主编了三本书,我戏称为三座“山”,计七十多万字。这三座“山”分别是:《东海南山话纵横》《满目青山夕照明》《我见青山多妩媚》。回顾这三座“山”的成书过程,点滴恍若在目,自感乐在其中。  

《东海南山话纵横》  

《东海南山话纵横》成书于二0一二年三月,是黄石市老体协自一九八四年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文集。编辑这本文集是出于黄石市老体协主席吴大国和副主席刘克昌、孙中伟的授意,书中既收集有黄石市老体协历次论文研讨会上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又有国务院和省市关于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还有黄石各级老体协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和概况,同时还收录了有关老年人健身和养生的一部分警句格言。这本书的问世,填补了黄石市老年人体育工作理论研讨一直未有书籍成果的空白。  

编辑出版这本书难度较大,首先是文稿的选编。原本是想编辑一本论文集子,但尽管市老体协成立以来共召开了六次论文研讨会,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数量却有限。如单纯将这些篇什结集,书难免显得单薄和单调。为此,我建议将此书定义为一本文集,而不是仅仅局限为论文范畴。这样既拓宽了选稿的视野,也拓展了篇目的容量,从而使书的质量和分量明显提高和加重。格言一栏是原市人大副秘书长唐开云提议设置并提供的。开始时原准备只辟“论文荟萃、经验集锦、格言至要”三个部分,刘克昌副主席提出还应增加“文件汇编”一栏,此建议极好。增加了这一部分,这本书对工作的指导性明显凸现。  

《东海南山话纵横》的书名则是我拟的。我原本想在“夕阳红”上做点文章,古人有“夕阳无限好”的诗句,“夕阳”也已约定俗成为天下的老年人之喻,但我不喜欢这“夕阳”两字,总觉得此词虽好,配以“西下”则寓意似乎有点不祥。现书名则含祝福和祝愿之义,“东海南山”既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内涵,又可作为今天老年人群的代名词。“纵横”则含上下左右内容广泛之义,正好切合此书四大部分的内容。“话”自然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思了,有了这一个字作题“眼”,整本书就活了起来。我对同仁们说,如果没有更好的书名取代这个书名,就暂且用这个吧。后来果然就“这个”了。现在看来,这书名还不赖,有内涵,挺大气,颇得大家好评。  

封面设计的担纲者是原黄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元成。这是一位敬业心极强又有丰富装帧设计经验的老同志。他请之即来,欣然应承,很快就拿出来十几个设计样式,每个样式都有着切合书名的丰富的信息量。现在的这两个封面(平装本和精装本)就是从中选出并也作了不少改动的。同时他还建议在书里留白处适当配以不同的插图,以使书免于刻板和更加生动。现在看来,他的封面和插图的确为此书增色不少。由于本书装帧的成功,后两本书我仍然请的他设计封面,从而使这三本书基本保持了统一的风格。  

本书先后校对和改动不下于上十次。其中特别要提到一段插曲,在书的内芯基本上已经印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发现遗漏了两个重要文件。不加进去则势必心存遗憾,加进去则势必改动全书。最后还是吕江洪秘书长提议取下一个不太重要的文件,替换上这两个文件,正好补了缺页,也没有伤筋动骨。书稿由我总把关,在付印之前,我又将这本书的半成品从头认真终审了一遍,从中又抓错改正一千多处,取下了一个作者的两次用稿和两篇质量较差的论文,并补上了每篇论文后面的署名和日期,以求得每位作者在不同时段发表论文的历史准确性。  

此书能赶在党的九十一岁生日来临之前和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与广大老同志见面,我甚感欣慰。这本书集文献文稿文摘于一炉,内容比较充实翔实和厚实。书出版以后,有老同志撰文称将其“置之案头,摆之床头,笑在眉头,悟在心头”,视为是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满目青山夕照明》  

《满目青山夕照明》成书于二0一四年九月,距离前一本书出版正好两年半。该年是黄石市老体协“三十而立”的纪念之年,也是第七届老体协面临的换届之年。鉴于这两个“之年”的特殊意义,经市老体协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出版一本纪念文集,以记录黄石市老体协成立三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黄石市老体协成立三十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两届的十年中更是硕果累累,为推动黄石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市老体协领导郑重指示科研委要将黄石老体协成立三十年来的风雨征程用翔实的资料、珍贵的图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文字展示在广大老年朋友面前。这便是我们编辑这本纪念文集的初衷。  

编辑这本书的难度并不亚于前一本书,主要是资料缺乏。尽管市老体协成立有三十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前二十年的文史资料却保留很少,有的几乎近于空白。后十年来留存资料虽然不少,但缺乏系统性和均衡性。有的单项委开展活动虽频繁但其文字资料也不多。在资料的提供和收集方面,老体协办公室的丁旭芳主任和余春燕副主任为之花费了不少心血,刘克昌副主席也亲自出马做了不少工作,方使这本书显得比较厚重,更具存史价值。鉴于这本书是以资料性为主,我们在谋篇布局考虑架构时,几经讨论,决定将历史沿革一大块放在了最前面。全书共分为六大块,依次为:综述,历史沿革,群星闪烁,散花采撷,磁湖杂谭,西塞韵语。后几块的设计既弥补了前两部分文字叙述的枯燥和呆板,又增加了市老体协成立三十年来不可或缺的活动内容。加之突出强调了文学色彩,使这本书显得较为形象生动,由此无形中也增加了书的可读性。  

如果说在收集资料方面还可以从故纸堆中寻觅得来的话,在其他方面的内容收集上则完全要靠人为的努力,尤其是在人物的采写、文章的征集和经验的选择上。广大老年朋友在我们发出通知以后,纷纷通过电子邮箱、信件向我们发来了不少文章,使我们有了充分选择的余地。对有关人物的采写我也注意充分发挥了黄石市散文学会的作用,因我还兼任着散文学会的主席,几个重要人物的采写都是采取的专人约稿方式,这样既使我们赢得了时间,又保证了文章质量。  

关于书名《满目青山夕照明》,我是借用的叶剑英元帅的一句诗,原诗是一首七律《八十书怀》,这是叶帅在一九七七年八十寿辰时写的。其全诗是:“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诗中充满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欣喜和不甘服老志存高远的斗志。我之所以采用这句诗作为书名,一是隐喻黄石老体协的老同志青春常在精神不老,二是称颂黄石老体协三十年不倦努力的工作业绩有如晚霞灿烂,三是与前一本书《东海南山话纵横》的书名呈媲美之势,使书在吸引读者眼球上增加了色彩和诗意。  

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我以为还是位于篇首的二十四个页码的彩色插图。由于市老体协已走过了三十年历程,尽管许多文字资料未注意保存,但照片累积却比较丰厚。经过筛选、比较和平衡,我们谨将我市老体协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最高层次的荣誉照、高层老体协领导接见我市老体协领导和颁奖照、我市老体协参加全国全省和在全市开展的重大赛事活动照、我市老体协十九个单项委开展的各项重大比赛照等等,均在书前集中精彩亮相。读者只要拿起这本书,就会情不自禁翻开这些彩页细细端详,慢慢品味,由衷赞叹黄石老年人精神面貌的绚丽多姿和黄石老年人文体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见青山多妩媚》  

本书成书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距离第二本书的出版又整整两年。是年,吴大国、刘克昌等主席由于年龄均已超过七十再次从老体协退役,老体协主席由原黄石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唐德厚接任。这是黄石市第八届老体协换届以来出版的第一本书,书的编辑出版全过程始终得到了市老体协唐德厚主席和张孝超副主席的高度重视。尤其在主题的确定上以“我的健身之道”统揽全书,在文体的采用上以散文随笔为主。由此使全书别出蹊径,避开了前两本书的套路,而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丝毫不比前两本书逊色。  

立意乃一书之魂。说老实话,主编了老体协前两本书以后,我对老体协此后编书能否再创新花样心存忐忑,颇有一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何阳的点子》的书,心里陡地一亮,黄石老体协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和全省前列,黄石的老年朋友也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健身经验。这不就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么?如果请黄石市的老年朋友都来围绕着“我的健身之道”谈体会写文章,既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又有鲜明个性,不易雷同;亦可活泼文体,生动可读。我将此想法诉诸各位主席和科研委同仁,得到他们的广泛赞同。于是,便有了“我的健身之道”征文的初始动机。  

这本书我以为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看点:一是作者面的广泛性。广大老年朋友回应踊跃,参与积极,短时间内就收到140多篇应征文章,可以说包罗了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中有退下来的市领导,有教授、专家、记者、教师,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也有下岗工人。社会达人、文化名人、企业能人和社区老人济济一堂,围绕健身之道高谈阔论,既是对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享天年的民意点赞,又体现了体育文化在黄石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和社会影响;二是内容上的实用性。书中的文章都是老年朋友结合自己的健身经历叙述自己的健身故事。看似每个人只是在谈各自的心得,实则对其他人都有启迪。这些作者所撷取的内容或许并不新鲜,许多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运动项目,但通过他们的亲身感受并用文字演绎以后,便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使人看了以后觉得可信、可亲、可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三是文采上的可读性。这本书在过去研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运用散文随笔形式,避免枯燥乏味的陈述,在讲求文采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许多文章不失大家风范,使人读后如睹其人,如闻其声。黄瑞云、廖美泉、吴汉杰、耿修学、李全修、易发生、杨运榜等皆黄石文坛宿将,黄绪昌、邓平、黄开才、赵邦洪、文尚泳、竺伟、陈桂芬、杨姣娥、袁冠烛等皆黄石散文精英,他们的文章文采斑斓,为全书增色不少。  

本书的书名取自南宋辛弃疾的词《贺新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词人将深情倾注于自然,感受到青山的秀美可爱,而词人也想象青山也与他一样,会感受到词人的风流倜傥。这种将青山拟人化和人与青山互相羡慕年轻的笔法,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此句作为书名,一是比喻今天的黄石,早已不是昔日的“光灰”城市模样,在260万黄石人民的巧手“淡妆浓抹”下,黄石不仅“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而且“这里的四季都妩媚”,绿水青山,新美如画,一座崭新的鄂东特大城市正在迅速崛起;二是比喻文章的作者。今天黄石的老年朋友,欣喜生于斯长于斯和工作于斯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精神风貌随着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发生了可喜变化,他们没有像古人所叹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是自豪于“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显得潇洒年轻,老当益壮,这从他们激情洋溢的散文随笔里不难可见一斑。  

参加这三座“山”编辑的人员先后有:唐开云,刘元成,杜应华,罗钰润,黄绪昌,周爱华,张炳建,罗永灵,吕江洪,郑昌仁,赵邦洪,陈敬华,刘成林,杨海彪,东方樵,丁旭芳,陈桂芬,冯海文,方和平,胡素文,陈尚禄,丁北平,孙三保,刘家云,吴国正,余春燕。黄石著名书法家张德芳先生为第三座“山”《我见青山多妩媚》题写了书名。  

黄石老体协的这三座“山”,既是黄石老体协两届领导多年来坚持体育文化引领的成果,也是黄石老体协科研委一班人集体智慧和团结合作的结晶。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科研委副主任、原黄石供电局党委书记黄绪昌,绪昌书记年近七旬,为这三本书的架构设计、拟纲定目、文字斟酌花费了不少心血。尤其在第三本书的成书阶段,他不端架子,多次乘公交车跑印刷厂,称得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说过一句话:“人是渺小的,著作便是一切。”这句话未免将著作抬得过高,但仔细一想,人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唯有著作可以传世。当然是其价值尚值得传世的话。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或迟或早都会退出历史舞台。在老体协工作也只是一段短暂时光,那么,这三座“山”的价值和意义就真的不可小覤了。不管将来人们如何评述这三本书,它终归是黄石老体协组织走过的光辉足迹和留下的宝贵印记。  

聊以这三本书的书名口占一绝结尾:  

东海南山话纵横,满目青山夕照明。  

我见青山多妩媚,夕阳出彩在黄昏。  

(2017·6·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