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宗玉兰: 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宗玉兰,网名红羽,喜欢旅行,户外徒步,喜欢拿起相机拍下沿途的风景,用散文或游记记录下人生的故事。曾有作品《大美黄山》,《秋色醉梯田》发表在《南方都市报.副刊》。就这样,一直在行走——一只脚踩在时光的边缘,一只脚丈量在文字里……

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

玉兰

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11.3日黄石登协财富户外群黄丽娟美群主组织群友大悟赏红叶一日游,我有幸带着我的十几位爱好摄影的友友们欣然跟随前往。

早7点集合,36人队伍在群主带领下从杭州路出发,车上高速,迎着清晨薄雾,一路欢歌笑语的向大悟行来。将近四小时行程,一进大悟地界,车窗外两旁的美景便飘进窗来,微风吹过,满目秋意,神情气舒。沿途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红叶乌桕树,金黄的银杏树及收割后满目萧条的原野,思绪一下子便融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是三年前跟随高尚群来过此地,那大山里一抹红时时印现脑中,难以让人忘怀。今来醉赏层林尽染的秋色,又见那片山里红。

  走进四姑镇北山村,这山峦,这田野,这美景,在秋日里有点任性啊,怎么可以这样素雅而又绚丽,缤纷而又让人迷离呢?秋收后的原野遍地长满翠绿小草,一道道山坡漫无目的地长着一棵棵高大的也有短小的乌桕树,树叶青的,绿的,黄的,也有红的似霞如花,那红叶的鲜亮,点缀着原野分外妖娆。那片片红叶随着清风微微摆动、轻响的声音仿佛在向观赏的人群诉说,上苍赋予它在万花凋零之际,以其独有瑰丽如醉的色彩,装饰清凉的秋季使其充满浪漫气息的使命,让大悟的秋色美的似画如诗!

片片枫叶,诉说着各自的情怀,在秋风中呢喃-秋风轻轻掠过,树叶摇曳,然后随之滑落,潇洒离去。

我用镜头拍摄下它的一缕缕欢喜。

  美景秋色惹人爱,群主与众山友高兴在枫叶树下留影合照。

  这对高大气派的乌桕树恰似一对男才女貌的情侣,含情默默站立在原野。这莫不是俊俏的四姑和她的如意郎君挚手在此?!这红与绿的对仗,场面盛大而热烈,白与黄的野菊簇拥周围温情而浪漫。远视,它们红如血,绿如松,相映生辉,毫不顾忌地张扬它们恩爱。近看,红似火,浓如血,绿如衣,美如蝶,多姿多彩,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显示着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温馨和炽热。

        满枝头的红叶在秋日的阳光下斜透过树枝的班驳光影随风舞动,像一只只扑翅欲飞的血蝴蝶。也许数天以后,它火红的叶子就要在一夜之间全然飘落。但它却用它最后的鲜亮,最后的美丽,演释它生命的华章,来回馈着大地、阳光的惠爱!

  一枚红叶洋洋洒洒从我眼前飘落,这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幸好,我手急眼快抢拍下它的瞬间。

  一树的红叶,都是由稚气的淡淡的绿色叶片,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才成为了今天这片片红叶。一季秋风,舞动枫红,旋出最美的舞步,绽放最靓丽的丰姿。“偶看桕树梢头白,疑上江梅小着花”。这是它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很多时候,自然界其实和人类极其的相似。

  北山村头,烤红薯的,卖玉米棒及各种蔬菜摆摊路两边,农舍前鸡鸣狗叫羊哞一片详和。这里,淳朴的民风和漫山遍野的乌桕红枫相映成辉,处处显现出一派安静恬淡的世外桃源景象,是您来此地赏红叶的绝佳去处。这里,不仅保留原生态田野风貌,还出生百世流芳的历史人物,如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周志坚、程世才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这里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我们三五成群同游,踏足于静谧的树林间,游走于清净的湖泊池畔,徒步于清新的山林野地,或静默于红枫树下吟一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感叹季节的妙手,涂抹如此绝美的风景,令世间丹青膜拜,也只有摄入镜头,才不负秋色多情。让俗世的我们放下一切,远离城嚣,远离压力,尽情的融于悠然的自然界,一切尽在享受中…

游玩总是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美在瞬间,不可多得。看不够那飘动的蓝天云朵就是秋的影子,那一抹抹红叶就是秋的霓裳,那翱翔天空鸟儿为秋翩翩起舞。拥抱这美丽秋色,让一份秋日的绚烂融入心底。大悟之行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悟,美感和印象,真可谓“秋天般的童话”,也可谓不虚此行。

又见山里红

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

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

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

酸酸甜甜招人疼

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

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

你是我藏在心中的歌

今天唱给你来听

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

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

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

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

[人在旅途]宗玉兰的随笔《我和木兰有个约会》

[人在旅途]宗玉兰的随笔《请把我留在木兰草原》

[人在旅途]宗玉兰的随笔《仙人桥上看风景》

[人在旅途]宗玉兰《春风十里寻花路》

[人在旅途]宗玉兰《探险白石岩,反穿大泉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