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特刊]退伍军人石野的诗《带着乡音回故乡》(组诗)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石野,男,出生于大冶大箕铺石应高村。中学时因家中失火而被迫辍学,做过民工下过矿井,曾服役于中国海军陆战队。任过南方都市报、首都公安报、科学时报、京华时报及法制日报等报刊的首席记者、采访部主任等职。其卧底暗访生死传奇经历曾吸引CCTV、BTV、凤凰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及安徽卫视等三十多家电视台做过专访,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记者》《北京青年报》《青年记者》等百多家报刊称为“中国第一卧底记者”“打虎记者”等;曾应邀进入北师大、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六十多高校做过新闻讲座。出版有“中国舆论监督报告文学三部曲”:《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及《我在北京当记者》(前两本曾在台湾出版),长篇纪实《我为人民说真话: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及长篇小说《生死暗访》等。中国报告文学会员。现居北京自由写作。

石野的诗

带着乡音回故乡(组诗) 

○石野  

题记:安徽郎溪建县于公元988年,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处,距离大冶市1500里。  

150多年前,太平天国与清军在此反复撕杀,伤及无辜百姓,令人口由10多万锐减至1万余人。1869年起,约有近万大冶人沿长江移民到郎溪,经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发展到十多万人。此处的大冶人仍然保持着故乡的习俗,依然说大冶话。  

2017年小满节气,作者随大冶文联组织的50名大冶籍作家,赴郎溪参加“记住乡音牵手郎溪”采风活动,酿出小诗。  

涛声  

南漪湖的水  

大冶湖的岸  

惊涛拍岸的咆哮声  

拍打着来自远方的痛  

那是亲人的肺腑啊  

每一次拍打  

总能让思念哭泣  

总能让故乡在心尖上  

悄无声息地  

长高一寸  

涛声涨一次  

疼痛就沉一次  

带着乡音回故乡  

亲人们  

相逢的时节不要哭  

最好把眼泪留到黑夜里  

最好把激情贮藏在  

月光升起之际  

只有这样  

未停的喘息  

才能靠故乡村口最近  

只有这样  

朦胧的泪眼  

才能把故乡看得更亲切

就让我们说着大冶话  

牵着颤抖的乡音  

如同听话的孙子牵着祖父的手  

如同迷路的孩子扯着祖母的衣角  

让我们沿着最熟悉的乡音  

牵着水淋淋的大冶话  

一起回家乡  

只有乡音  

才能装得下  

所有的祈祷和张望  

才能准确无误地  

沿着祖母的呼唤  

抵达那条熟悉的小路  

才能蹑手蹑脚地摸黑  

在祖父的如雷鼾声  

枕上故乡的山高水长

祖籍  

南漪湖的坟墓  

朝向湖北方向  

不信你看  

那一排排坟墓  

像刚出笼的包子,  

正端向端阳……  

其实,这里的坟墓  

更像大冶的粽子  

包扎得很有棱角。  

两百年风雨  

依然散发  

久远的青铜气味……  

“祖籍大冶”  

几个铭刻的大字  

依然醒目  

更有坟前的艾草,  

正朝着东楚的方向  

默默地  

招魂……  

原载2018年7月31日《黄石日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