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江河》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艾永晴,又名晴天,1972年11月出生,湖北阳新人。写过十年新闻稿,爬过十余年材料格,工余爱好写点哲思短文、情趣小诗、方寸书作,著有文化散文集《漂泊者手记》等。

艾永晴的随笔   

江河  

艾永晴  

(一) 

古往今来,大江大河都是旅人放逐内心诗意的栖居之地。  

江河奔涌,不舍昼夜。大江横冲,逝者如斯。  

人在江河面前,那种天然的无力感和自然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一种是幻灭。正如唐李白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孤旅天涯,仰天长叹。还如唐杜甫所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流恣肆,落寞顿生。唐代李杜盛名之下,对后世影响之大,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难怪宋苏轼一咏江河,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辛弃疾也是依样学样,“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明杨慎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此类幻灭诗意总结得无以复加了。  

另一种是重生。面对江河,喜获新生,而且是灵与肉的双重新生,故称重生。  

写得最好的有两个人,唐宋各一:唐代杜甫,宋人曾公亮。  

(二)

杜甫一改沉郁悲怆的诗风,写出“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样的雄强诗句来,真是神奇。  

面对时人流俗对“王杨卢骆”初唐诗体的哂笑,杜甫拍案而起,秉公直言,成就一世诗名。  

与杜甫比起来,宋人曾公亮的名气要小得多,决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但曾公亮写出的那首《宿甘露寺僧舍》则是名满天下,可与杜诗等量齐观了: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特别是最后一句,视角之新,构思之奇,遣怀之特,气魄之大,都是绝句绝笔,进入诗歌史的那种千古名句了。  

(三)  

西塞山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是一座闻名天下、名动诗史的诗山。  

古往今来的诗坛大家和文豪巨匠都写过西塞山,以唐宋为最,譬如李白、刘禹锡、张志和,苏东坡、黄庭坚。  

后人如何接续“西塞山诗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窃以为,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胸襟气度,有“雄强西塞自今始”的初心使命,西塞山的诗意格局一定会越来越大。  

(四) 

江河不竭,诗意永流。  

康有为说,“兴与烟波会,迹随山水幽。”诗意总与烟波起,雅迹常随山水兴,西塞山的大江奔流与山青水秀就是最美的诗意。  

有诗意江河,有诗意山水,就有了诗意栖居的生活底色。当然,把底色擦亮,还要奋斗、奋斗、再奋斗。  

               (2018.08.26,随笔于二中寓所)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诗山》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初秋》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东湖》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怀柔》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关山》

[西塞夜话]艾永晴的随笔《拐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