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地桥诗群]聆听乡野动听的鸟音——胡佳禧诗作读后/杨续平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杨续平,男。1959年生人。1983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共计420余篇,字数约280余万。曾有多篇作品在省市地区及全国获奖。现在湖北电视台某栏目任主任编导。系武汉作协、中国化工作协及评论家协会会员。
 聆听乡野动听的鸟音 

——胡佳禧诗作读后  

仅一次电话,(胡佳禧给我打的电话)就让我瞬间拉近了与他现有的距离。因我们之前彼此都不熟悉。还因为陌生的电话我一般都不会去接,但那天像是上帝早就作好了安排似的,所以听到手机玲声响时我就身不由己地接了。接后才知他叫胡佳禧,是大冶市还地桥镇的干部,以前是某村村官。这消息于我来说着实有些意外,但意外之中还有些许惊喜∶这就是我听到了他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乡音!                                      

这乡音让我心潮翻涌情似流泉,让我无比激动而久久难以释怀。是的,我的祖辈数代也出生在大冶还地桥镇。那是我们的根基,但我却是在鄂州葛店出生的,小时候我也曾到过还地桥镇,之后便随父亲到武汉发展。但我对于故乡的那份情愫,那总在我梦中回放不羁的山山水水乃至弯曲的小路杂乱的草垛以及响彻在村前垮后的那些鸡鸣狗叫,却始终在我的心头占据不丢。                                                                                   

也许正是因了这个原因,所以当我听说生活在还地桥镇的胡佳禧也是一个诗人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并十分专注且如痴如醉地在网上浏览起他写的那些作品来。是的,我最先读到的是胡佳禧写的那首《老井》。然后又依次读了他写的《红秀》和《小玉》等几首诗作。当然除此之外,我还读了他发表在大型文学期刊《延河》上的两首作品。这些诗作犹如一只只美丽的小鸟,亮开悦耳的嗓门吟唱乡村古朴而动人歌谣。它们各有神态,各展风骚,或清脆如笛音绕梁,或低沉如埙声拂雨。一只只小鸟宛若一幅幅绝美的图画,煽动着灵巧而精致的翅膀在我的眼前一一掠过。它们让我着迷,让我惊叹于中国的诗歌园地竟然还有如此想象丰富且笔触高超绝妙的一个诗人!                     请看胡佳禧写的这首力作《老井》:“一直有水/这水-直藏得很深/井口只露出一小部分/井口的前面是敬香台/敬香的人敬完香后/总要走过一扇拱门/对井口会心一笑/老井在金壁辉煌的屋檐下/显得很有福气/一边听着诵经/一边接受阔绰大方的朝拜/老井的水干不干净没人知道/来过此地的人都很清楚/老井的井口很圆。”读罢此诗,我想,单从诗面而言,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有情节,有包袱。起伏跌宕波涛四起犹如潮涨潮落。文字咬合严丝密缝恰似蜜糖拌豆。丝毫没有半点的松散和疏离之嫌,没有前者与后者脱钩的破绽。但它的意蕴又是那样的深刻笃实。仿佛深潭觑底。而在另一方面,即往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说,它又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和启迪。也就是说诗人写的这首诗的初衷,虽然是在指点迷津,让人们不要过分地去依赖和相信所谓的信仰,其实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磨难。而想达到圆满也只能是心灵上的圆满。如同那个圆圆的井口,只须看上一两眼就行。而万万不可过于痴迷、过于纠结。但诗人在行文之时却显得十分的委婉和含蓄。而他的笔触却很精炼、流畅和老到,以致整首诗从头到尾显得异常的空灵,空灵是诗歌创作的主脉。                                                                         

众所周知,大凡诗歌,无论你涉及的是哪种题材也无论你采用的何种形式,在运作时都得紧握这根丝线。而绝对不可写得过满、过剩。否则,就达不到诗歌应有的韵律和滋味。这点,胡佳禧在这方面可谓出手不凡做得滴水不漏。                                                       是的,生活的元素无穷无尽无处不在。全都充斥在你的眼前:在乡村野外,在田畔地头,在平原,在河谷,在母亲的锅碗盆瓢,在父亲的犁耙刀叉...总之你想捕捉的事物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当然,这其间也不乏村夫老妇壮汉弱子抑或妙龄女郎美人佳丽。作为诗人,这些人可能是他曾经的朋友、恋人或者相好。也可能是他的同事、同学或亲人。但能在诗人心中刻下印记并能撰写成文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请看胡佳禧写的这首《红秀》:“红秀回到老家的时候/真的感觉老家的老房子很老了/老房子的周围/已被无忌的杂草包围/在杂草丛中的红秀/感到穿的衣服与老房子的肤色一样臃肿/红秀望着老房子没有哭也没有笑/她知道/粗糙的景色需要孤立/在半醒半睡的老房子面前/红秀还熟悉母亲漂亮的豌豆花/还眷恋母亲清瘦的饮烟/最让红秀伤心的事情/就是站在老家门前/连一只小狗也没有围拢过来。”

与《老井》不同,这首诗写的是人。写人比写景更难。因为人是生命,有血有肉。还有表情和思想。把握不好就会失重,少了鲜活抑或缺少人物独特的个性。但《红秀》这首诗,诗人以沉潜的笔触和隽永独到的思维,挖掘和刻画出了红秀身上闪烁不停的火花,即面对和她身上穿的衣服-样宽松而臃肿的老屋,她的表情却是那样地平淡、漠然。心如止水。她不哭不笑。但她似乎又有点伤心。有点愁绪满腹。可是在孤独和冷漠之中,她似乎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看到了她种植于门前的豌豆花以及袅袅升起的那一缕缕饮烟。然而正是由于红秀的这种错综复杂且矛盾交结的心理,这种在特定环境下才可能生发的情绪即让人抓心或者说近似悲涼的细节的铺垫,使该作的艺术魅力犹如一抹绚丽的彩虹,升腾和放射出了令人炫目的霞光。诗人的这种描写,行话叫做拨云日。通俗一点说叫灵魂出窍。其艺木之精湛、奥妙之深邃、意境之空灵绝非一般人能够驾驭和掌握得了。这需要学养,需要一定的艺术造诣,更需要深厚扎实的文学底蕴。大家都知道文学是诗歌的母体。但不一定知道诗歌是文学的宠儿。然而为什么诗歌是文学的宠儿而小说散文楹联和其它体裁的作品不是呢?这是因为我国从夏商时期开始虽然就有了文学艺术。但最先出现在文字当中却是诗歌。在孔子及弟子们撰写和收集的《论语》一书中,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作品在整部书籍中几乎占了多半。可见诗歌从亘古时代起就很深大家的喜爱和欢迎。不过那时的诗歌不叫诗歌。叫文言文。也要叫费语的。辞义也比较晦涩基本上都是些"之乎者也"。没有学习过的现代人很难读懂。象胡佳禧写的这些既含蓄又易解、既通达又流畅、既文风盎然又意境深邃的诗作当时还真的不多。当然不是那时没有能人。而是那时的文化教育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于今天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的东西还没有被开发和挖掘出来。胡佳禧是写诗的行家。熟手熟路。这在他写的《老井》和《红秀》之中我们可觑一二。但与上述两首诗相比,我更偏爱的还是胡佳禧写的这首《小玉》。

《小玉》与《红秀》一样,也是拟人。简洁的语言当中,却蕴藏着一个十分复杂和令人伤感的故事。但它给人的感觉却是异常的质朴和厚重。没有虚妄,也没有娇饰。在感情与感情的对接当中,男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请看此诗的全文:“陌生的地方/总是/最先听到鸟叫/ 与家里的不一样/我与小玉相识在望梅止渴的砖瓦缝隙里/我将缝隙的微风/阻止在回归线以北/这样/似乎不会挫败我的锐气/小玉喜欢爬山唱歌/她的话语细声细气/她的话语已走进秋天的芦花荡/小玉听鸟叫时偷偷看我/看我与异乡的鸟是否相似/看我在立春过后/如何对待情为何物的花朵/小玉说她/背叛的夜晚曾有过颤抖的叫声/她担心我将她的名字错叫成林黛王。”                                 

 诚然,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展现的是人的心灵以及他们内心的活动。但在人物的外形、个性、声音以及心理的刻画和揭示等方面,较之《红秀》来说,无疑要显得细腻和笃实得多。诗中点缀的那些细节比如飞翔的小鸟、和从砖瓦缝隙中吹来的微风以及在那个孤湖野洼中摇曳不停的芦苇和从芦苇荡中飘扬而出的那些隐秘的芦花,这一系列的铺垫和点缀,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勾魂慑魄和感人肺腑。而此诗中所描写出来的那些优美的意境,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韵律,则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展和挖掘出了它的广度和深度。但它从意象到具象的着笔之处,又是那样的清丽而不落俗套。这样的诗,如果说它开创出了一条新的写作思路我个人认为也不偏颇。                                                                         当然诗中所描写出来的那些声声悦耳的鸟鸣。则更能引发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是来自故乡的鸟么?”它似乎是。也可能不是。但无论鸟缘何处,又在何处安家,她都会钟情于它。而决不会与它断然分开或者与之疏离。但它的担忧是明显的。内心也是酸涩的。诗人在诗中借用小鸟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热恋或失恋,从细节的铺垫上来说,着实别出心裁不同凡响。但他借用春天之后的花朵会渐渐枯萎甚至凋零来嘲讽那些以此背叛爱情抑或喜新厌旧不重前情的狂徒,其手法之精、寓意之深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几乎臻于完美。而诗人在此诗中运用的第一人称即用“我”来叙述故事的起止的这种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更是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读来让人更加感到贴近生活,和贴近现实。                  是的,人类的生活千姿百态纷繁复杂。人们的生存条件虽然也有差异各有不同,但无论你在哪里扎根甚或在哪里飘泊,都会听到那声音甜润的鸟鸣。鸟声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弦乐!是催人奋进抑或捺拔人心的一道溪流。写诗作文其实也有如此之意。尤其是像胡佳禧写的这几首诗作,从思想和艺术的角度上来看,我个人认为它就是--只只横空出世抑或穿云破雾不断歌唱的小鸟。土生土长的小鸟与异域他乡的鸟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不同,它清纯朴实。它灵巧睿智。它不会装腔作势,亦不会无病呻吟。它的每一个叫声,都是物有所指情有所依。但它涉猎的对象却是多元的。也就是说它既歌唱历史,也歌唱现代,既歌唱乡村,也歌唱城市,它歌唱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歌唱孝心爱心和善心。这种发自于心底的歌唱,其实也是诗人心灵的独白和宣泄,一种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的程变达到了唯美唯真抑或厚积薄发的真情流露。这样的诗,我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顺便说点题外话∶湖北大冶钟灵毓秀卧虎藏龙。抛开从事仿古建筑的那些名工巧匠们不说,单是诗人作家,就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而且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比一个高超。有些诗人的作品不仅在省内受到好评,甚至在全国也屡获大奖。这是难能可贵的。我想,这些可喜可贺的成果,与作为“还地桥诗群”的一只领头雁的胡佳禧的支持、鼓励和大力扶植不无关联。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攀登中国诗坛的巅峰,给自己树立一个灿烂辉煌的丰碑,确实还须再鼓干劲,再添马力!在此,我衷心地祝愿栖息和活跃在大冶的山山水水或者丘陵平原之间的这些美丽而可爱的小鸟们能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还地桥诗群]真实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魂灵——读胡四明写的《桥》/杨续平

[黄石诗坛]杨续平对向天笑的组诗《陪父亲回家》赏析及探讨《山一样的厚重,水一样的深情》

[湖北文坛]杨续平的小说《北漂纪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