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程应来的随笔《闲话品茶》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闲话品茶 
孤独或烦恼的时候,独自品茶,润唇齿,其香气荡漾于心,漫于情,或浓或淡……一切孤独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  
茶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传说时代。唐·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民间传说:神农氏在野外劳作,以釜煮水,恰好有几片树叶飘进锅中水里,煮好的开水微黄,神农氏喝了几口,顿觉生津止渴、醒脑提神、清心明目。于是神农氏把这种树叶作为一种药,即为茶。  
茶有千种,民间饮茶继以植物之根、之茎、之花果有之,或以盐茶、醋茶有之,延中医文化,解表、散寒、温固、除湿等,此饮法,当属“颐养”,是为衣食之道。  
所谓茶道,则为品赏茶之美感之道。茶道即艺术,主于“茶”,而贵于“品”,源于自然之本,虚怀若谷,绵绵草木之情……  
品茶,就是修身、修德,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享其中无穷奥妙,抵达礼法,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故有茶乡、茶祖、茶文化。  
庸常日,与己观心,生薄烟,煮茶,慢饮,黑、白、红、绿皆宜,品咂人生百味,却也一口口咽下。借言:“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然,唯独品茶方可渐次入静、入境……  
明代徐渭有言:“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双烟……”是说品茗当择幽境,是为滋味。  
今人不分南北东西,文人墨客,多时更喜邀约友人二三,居茶房或驱车,涧边林樾,观川谷清流,涯畔烟岚,闻鸟语花香,几把干柴,掀弄一壶波澜,烹茶煮诗,细数人生过往,茶在水中,舒展、翻转,沉浮,恰是人在旅途,其中百味,兀自流连,拿起、放下间,光阴荏苒。  
茶之味,隐于草木间,亦生况味,恬静淡泊,浓醇回甘,品茗终得益于心境,若晴云飞絮、于方寸之间,拂去尘烟,放牧神思而驰骋……  
春有时,茶无界,“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一盏油灯如豆,陆游凝视窗外,沏一盏清茶,轻之又轻,缓之又缓,听糯糯雪花迎窗之婉约,瘦瘦西风扑门之窸窣,其情致淡泊而旷远,所思又何尝不可……  
品茶尚可养德,不温不火、不卑不亢,待之已入禅意,浅尝辄止,深品,身心在氤氲中自得,悠然放之四海而辽阔。  
品茶,各有其所,有闻其香者,有观其色者、有品其味者,与茶久之,茶既是知己,可观、可品,还可安心,茶,空灵,从容,却偏安一隅,茶之质,之于天地物华。  
品茶亦可品诗,纵览文坛,历代关于茶的诗词曲赋不胜枚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感怀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表达了诗人对悠悠岁月和漫长人生的深刻理解、感怀和反思。  
诗与茶,从古至今,如影相随,非君子不宜品茶,近茶者多有远思,足以佐证其中之道。而茶,不疾不徐,待一双素手和一颗素心,清澈之人必是与茶有缘之士,心至,方得圆满。 

[清明特刊]重温向天笑的组诗《陪父亲回家》附著名朗诵艺术家薛飞的朗诵


程应来,笔名石青,汉族,湖北阳新人,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楹联报》《湖北日报》《山西日报》《黄石日报》《澳门日报》《台湾好报》《千岛日报》【印尼】《中华诗词》《上海诗词》《湖北诗词》《辽宁青年》《中国老年》《中国林业》等数百家海内外报刊。作品曾收入《当代作家诗人随笔大观》《中国红色诗歌选编》《黄石文学丛书》散文卷等。编著有《送你一枝生花妙笔》(13万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