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刘源胜的散文《秋游傅家山》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秋游傅家山  
恰逢周末,虽秋意乍起,但暑气未消,尽管如此,仍然阻挡不了我们秋游的热情。晨曦刚过,我们一行一路欢歌笑语,向着此行的目的地——风景迤逦的傅家山快乐地出发。      
车辆出城关,过大箕,越刘逊,穿过石家堍,牛南海,南行12公里,一番别样景致跃入眼帘:窗外寒山,层林尽染,漫野碧透,金色的秋阳斜射在大山远方。蜿蜓的山路如同一条玉带,缠绕着巍峨的山腰,盘旋而上。新修的水泥路面两傍,知名和不知名的草木,挂着晨露,摇摇欲滴,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翠绿的植被覆盖山体,半山金黄,半山黛青,似一张厚厚的绿被,严实地包裹着大山。一时间,有种我欲乘风上傅山,群山列装迎客来的感觉。不一会,藏在茂林竹海里的傅家山呈现眼前。      

傅家山高峰海拔600多米,远远望去,山体高耸入云,奇险峻峭,白云悠悠,它与龙角山,黄坪山连绵相依。山上常年林木郁葱,青崖壁立,树滕绞绕,空气清新,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一方青山绿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山民。伫立村前,不知那是路,那是房屋,满眼都是绿覆盖全湾。翠绿,葱绿,黄绿,青绿,黛绿,茶绿,满山满谷的绿,绿得分明,绿得奇兀,绿得心爱,绿得心旌荡漾。倏然之间,不远处绿色无边的山谷传来久违阵阵的鸟鸣,云雀飞翔,欢唱着绿色的华章。山上无名的山花香随着凉爽的清风扑鼻而来,仿佛置身人间仙境一般。      
傅家湾四面环山,溪水潺潺,绿色掩映。村庄不大,六七十户人烟,每户墙与墙,檐与檐相接,古朴中含亲热,简陋中透着祥和。最吸引我们的是山后那片竹林,一棵棵,一排排,碗口粗细,三四丈高,青皮亮节,不卑不亢,挺拔而立,风风流流。这风流我们不仅要大声赞叹傅家湾人,总把山装在心里,把“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理念怀揣心中。他们不乱伐一棵树,不乱砍一棵竹,不污秽一条溪,像爱护子孙一样,护着这一方山水,守着这一方家园,才有如此山青水秀,如此天蓝山绿。      

此时此刻,我们徜徉在竹海里,穿越在林间,吸着天然氧吧,席地与乡民侃侃而谈。此情此景,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儿时的故乡,把我们带去了无限眷恋远处的乡愁。      
耳畔悠然响起“多少年的追寻,多少年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水,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这首浑厚,深情的歌曲是央视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主题曲,它唱出了人们的思乡情结,也诠释了乡愁的深刻含义。        

是啊,乡愁是对故土的情感与思念,乡愁是对故土的眷恋与追寻,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游子回乡的通行证,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贫富,贵贱,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你跟它走,乡愁带着你就一定能够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      
把乡愁写满了仲秋的傅家山和共享绿色运动生活,是我们同在秋日白云蓝天下相聚之源,也勾起了同仁们对儿时故乡逝去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愁情结。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我们以爬山运动的方式,经过山路十八弯,登上山顶,就到了大冶三台八景之一的龙角朝暾之处。山峰位于金湖,大箕,殷祖之间,有峥嵘不与众山同,尺木亭亭矫碧空之势。俯瞰远望,座座山峰,峰峰相连,犬牙交错,遥遥相对。一层层薄稀的白云把远去的山峦衬托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苍穹旷远,恬静幽深,确有大冶“小黄山”之美誉。       

薄暮时分,大家奋力登上侧畔峰巅,一扫疲惫之意,思怀乡愁之情。一阵欢呼雀跃久久回荡在群峰山谷……同窗友人呤诗感怀:秋,暑去露(白露时节)来翠鸟欢,蝉声转,静雅曲通幽。秋,云淡风轻意自悠,雁声过,枫叶舞红绸。秋,山岳多姿景色醉,飞蝶舞,惬意满枝丫。    
  

 此文发表于2018年9月20日《黄石日报》副刊黄石作家走乡村专栏


刘源胜,供职于大冶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现为大冶市作家协会、大冶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书法、摄影、听歌、运动。笔下许多作品在《黄石日报》《今日大冶》《铜草花》等媒体发表刊登。散文曾获大冶市文联散文大赛一等奖。调研文章在公安部经侦局,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发表多篇。

[黄石文坛]刘源胜的散文《永远的风景》

[黄石文坛]刘源胜的散文《远去的炊烟》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 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