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夜话]高仕汉的随笔《我的2019》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高仕汉


我的2019 


     2019,我不经意间跨入了八十年华。没有鮮花,没有祝寿,更没有寿宴,宁静而平淡。我期望随后的岁月,能像歌唱家马玉涛唱的那样:“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景色看个夠。”这样,当谢幕时,我会自鸣得意地说,不枉来人世间一遭,是多么惬意的一生啊!  

       2019,我这个平凡的俗人,也同样是小人物故事多,充满了喜和乐。  

      2019,喜的是我共有四篇文章公开发表。其中,游记《京都之夜》《智能东京游的感受》刊登在旅美华人主办的《陌上美国》的公众号媒体上,在黄石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向天笑先生主编的《新东西》公众号上,发表了随笔《读吕日昌书法作品随想》。另外,还有一篇《“斧镰旗下”好干部—焦成才》,参加湖北理工学院“传承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了文学(视频)类作品一等奖。  

       2019,尽管有一篇散文获奖,也是我习作以来唯一获奖作品,并非让我十分得意。它虽说是一篇诗词读后感,但是难免有些应景之嫌,或许评委看重的是文章内容对标,而艺术性不一定得分很高。倒是我在意的是随笔《读吕日昌书法作品随想》一文,它和我2018年11月发表在《故乡读书会》电媒上的《“糊涂段”与“多情段”》,可谓姊妹篇。我在写《“糊涂段”与“多情段”》时,尝试用戏谑笔调,调侃了我高中同窗,大学校友,至亲好友绍钧,他那种逗小女生爱慕的“多才多艺”迷人本事,表达了我们之间情真意切的友情。在文中,我还试图用一种反讽手法,幽默了一番他的“多情善感”,既受男生喜欢又得女生爱恋的好人品,描述了我既有敬佩也有那么一点嫉妒的真情实意。《读吕日昌书法作品随想》一文,是评说同窗好友书法的议论文,我很在意这篇文章,并非说该文写得很好,恰恰相反,它没有《“糊涂段”与“多情段”》那篇,写得鲜活,写得灵气。之所以在意,我想大概有这么两点,一是当我在同学群里看到他晒出的两幅书法作品时,顿生灵感,有了一种写作冲动,但真想动笔时,却望而止步。毕竟我对书法是一窍不通,不能说瞎话说白话,贻笑大方。于是动笔之前,我恶补了一番书法作品欣赏基本知识,评说其作品时,避开专业之短,侧重评说他无师自通,勤奋自学精神,表达了我对这位高中时期学霸,“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精气神的仰慕之情。可是,他展示这两幅作品真实目的,不是炫耀自己书法,而是要鲜明表露他浓浓的故乡情。但在文章中我却没有挖掘出这个内涵,是一个败笔,这就是我之所以在意的第二点。

      事实上,我们细细品读他的《赏菊》,不难发现在书写“身在異鄉思故鄉”一句中,两个乡字的运笔有极大差别。第一个“鄉”字行笔时,起笔到落笔都显示出乏力而体瘦,一带而过,整个字着墨也是淡淡的,流露出他“独在异乡为异客”寄人篱下的心情。不错他客居美国,有车有房有医保,过着逍遥自在的退休生活,物质生活是富裕的,然而他进入不了主流社会,生活单调而孤独,精神生活贫乏。“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想到此情此景,他自然书写到第二个乡字,情不自禁地蘸着浓浓的墨汁,一鼓作气,一气哈成,落笔一竖苍劲有力。这个浓墨体壮的“鄉”字,寄托了他牵肠挂肚的乡思,抒发了綿长柔情的乡愁,表达了魂牵梦萦的乡情,正如他在另一幅《夕阳》书法作品写到的“秋风吹不尽故乡情”。  

      2019,乐的是我和家人一起同游了青岛、烟台,游览了青岛的五四广场、奧帆中心、上合组织会议中心,烟台的蓬莱阁,感受了沿海开放城市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8月中旬还游玩了东京,领略了东京的文明和繁华。遗憾是观光日本富士山时,未识得其真容,只缘云遮雾罩。这一年游玩所到之处,倒是参观山东绿叶生命科技集团,在烟台莱山区瀑拉山谷投资开发的葡萄酒产业群,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

      这个产业群占地50平方公里,建有2万亩葡萄种植园,已建成8座酒庄(计划建100座)。我过去对酒庄的印象,只是在外国小说读到或影视里见过,现在走近葡萄酒庄一看,原来是建在葡萄园附近山岗上,一栋一栋酿酒、藏酒的楼房。以往酒庄把酒藏在地窖里,如今是藏在用智能手段调节温度、湿度的房间里。

      当我站在酒庄顶楼极目眺望,只见瀑拉山谷,一岗连着一岗,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当我们坐车参观游览葡萄园时,沿处几乎看不到种植的农工和管理人员。我好奇询问接待人员,他告诉我们整个葡萄园基本上是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就拿灌溉和施肥来说,他们引进了以色列国家滴灌技术,抽每座山岗里的地下水灌溉,施肥时将水和一定比例肥料混合,用滴灌方法浇灌在葡萄的根部。从瀑拉谷产业群发展,我已看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我想若能通过国家、学校、社会共同买服务的方式,将全国雨后春荀般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为中小学生劳动生产实践的基地,那么中央提出的中小学生劳动时间,不少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的一半规定,将成为可能,中小学生走近农村,走近大自然才会落地生根。  

      2019,要说还是有点喜中有忧,乐中有愁。我随着年龄见长,体质和精力,却成反比下降。尤其是视力和听力严重地滑坡,放在裤兜里的智能手机十有八九听不到来电铃声,看书读报、写字不到千字,眼前一片模糊。最让我忧愁的,是与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渐渐离我逝去。我曾与我们一起晨练的朋友,说过不是名人的一句有点哲理的话,“现在轮到我们三十年代的人去火葬场了”。话虽如此这么说,但无论日子还有多长,我仍然把罗马哲学家马可·奧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的:“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永不慌乱,从不凉漠”,作为活着的人的座右铭。  

[黄石文坛]岑川的随笔《手机不见了》

[黄石文坛]岑川的散文《“双双”当兵不言悔》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