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柯尊解为程应来文集《聆听风雨》作的序《惯常风雨入胸怀》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柯尊解,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省作协理事、签约作家,黄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柯尊解19岁开始文学创作,曾在《长江》《春风》《鸭绿江》《北方文学》《收获》《小说》等文学期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出版长篇小说七部。

惯常风雨入胸怀

—读程应来文集《聆听风雨》

柯尊解

1前些年,我无意中养成一种习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本地几家平台上发表的各类作品。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到八点半前后,就差不多把自己熟悉的几个本地平台上的作品浏览过了,然后,就照自己的标准,把其中一部分作者的作品(当然是我以为较好的),转发到我的朋友圈和一些文学名义的群里。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引得有的朋友不高兴,就停下来了。

但在停下来之前,我在每天必读的那些文章里,认识了一个阳新作者的名字:程应来。这个人的文章大多比较短,几百字,千把字(超过一千五百字的仅有两三篇)。其内容多是描绘和追求一种恬淡自由的村居生活。这些文章像满天星似的,不仅在本地的平台上发表,其中多数又发表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刊上。

尤其让我吃惊的是,这个人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像散文诗。譬如:

冬日的朝阳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热烈,以极其温柔之势,透过玻璃窗,便肆无忌惮照了进来,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柔和的光线。这时候,去读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集,一首《冬天的早晨》,瞬间便将你带入冬日的美好之中:在蔚蓝的天空底下/白雪在铺盖着/像条华丽的地毯/在太阳下闪着光芒/晶莹的森林黑光隐耀/枞树透过冰霜射出绿色/小河在水下面闪着亮光……’多么美好的清晨,多么美好的阳光,多么美好的生活,人之美和自然之美同时打动着诗人的心灵,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他的文章,除极少数篇什外,都是这种华丽的语言风格。这让我怀疑他是个朝气蓬勃的浪漫青年,进而就觉得“程应来”似乎也是个年轻人的名字。

但直到这时候,我与他没有任何交往,没见过面,也没说过话(当然是指在网络上用文字对话),我转发他的文章,他也从未有过“谢谢”之类的留言。

我仍然时常读到他的文章,觉得好,就为他点赞、转发。他也仍然没有给我一个字的留言。终于有一天,他要求加我的微信,加了,就突然在微信里对我说,因为他马上就要退休了,所以迫切希望在他退休之前,能邀请我到他工作的阳新父子山景区观光。

这令我突然获得异样的感动,因为直到这时候,才知道他原来并不年轻!于是,就更诧异于他文章中那些很诗意的语言,真的有些想与他见一面了。

但我年纪大了,身体多病,天气一天天变冷,于我极为不利,真的不敢随便出门远行,阳新父子山景区游览,就一直只能保留在一个美好的计划里。到了旧历的年底,估计我们的计划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他就在微信里对我说,他想在年底来看看我,顺便给我带些太子豆腐和豆油,反正也是过年必备的东西。

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他的美意,于是,我们约定了时间是2020年元月21号,这一天是旧历的腊月二十七。有雨,很大的雨,且风声也紧张起来。那时候,钟南山已经到了武汉,很严肃地告诉大家“有人传人”,大家这才猛然醒悟,知道自己是被那几个人骗苦了,将要面临一场蹋天大灾祸,就开始恐慌起来。我儿子一家在广州,本来购了元月22号的高铁票回家过年。风云突变,我和老伴心里不踏实,就要儿子赶快退票,呆在广州,千万不要回黄石。

但,程应来君却冒大雨来了!他大约是开了车来的。但他不知道我住在哪里,车子快进黄石就给我发微信,问我应该怎么走。可那一天,我居住的小区,就不许外来车辆进入。我住在山顶上,从小区的任何一个门进来,走到我住的地方,都要实实在在爬相当于五层楼高的山坡。雨大风急,腊月底的风雨,真的非常寒冷,真的冷到可以彻骨。手若被风雨侵淫了,手指头都会被冻得像要冻断似的疼痛。应来君带着两个年轻人,手里提着装满太子豆腐的塑料水桶和一大包豆油棍,身上好像也裹着塑料雨衣,但下半截裤管却湿透了!他们急匆匆地把两水桶豆腐和那一大包豆油棍送到了我的家门口,人却坚决不肯进屋。

我是诚心诚意想要他们进屋来,哪怕是端杯白开水暖暖手也好啊!但应来君无论如何也不肯,他怕塑料雨衣上的雨水湿了我的门口,居然领着两个年轻人,扔下给我的礼物便逃跑似地退到了电梯间。雨衣遮住了他们的脸,我甚至没有看明白他们的模样,电梯门就匆匆关合了!

我们之间,至今就只如此见过一面,走在大街上,我很有可能仍然不认识他!

现在,他的文集《聆听风雨》即将出版,嘱我写几句话,我实在有些惶恐,不知从何说起。

2但我已经熟识他的文章,熟识他作文时的语言风格,熟识他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心追求。

    汪祺先生说: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

所以,汪先生就毫不含糊地主张: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因为“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诚如斯言。我对程应来君的认识,就全部来自他的语言。他那些风格鲜明的作品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积极向上、热情、乐观、浪漫的程应来形象。

或许,选择作者描写春夏秋冬的段落,能够比较完整地认识他的语言风格。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美,而我更加喜爱冬天。

冬天的天空更加苍远,冬天的大地更加辽阔,冬天的阳光更加亲和,冬天的月色更加纯净。这样的季节,更适合读书,适合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或者低头相思,或者举首望月,或者憧憬未来,或者奋勇向前。

(《冬天正是读书天》)

风卷着落叶,轻轻地荡进窗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对生命产生一种珍惜与懂得之情。某些往事,是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也是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人生苦短,我们何不在书中,把生命之力无限拓展,拓展成金秋的成熟之美,流传于世,芬芳于世。

(《秋天好读书》)

夏天,正一步一回眸顾盼生姿地来了。她摇曳的样子和春天的惊喜没法比。她只是摇曳,少了春天时的生动和绚烂的美以及淡淡的忧伤。

夏天,有些让人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茂盛!比如天气,过于热情;比如树木,过于葱茏;比如杂草,过于密集;比如雨水,过于丰沛……似乎只有花朵,才认认真真地开。

(《品味夏韵》)

夏日,择一款绿茶,就像携一树绿荫一样,有着沁人心脾的凉爽和浓浓的乡情。当几片茶被水洗了个热水澡时,那绿荫就在了,有着人间甘苦的味道。

  我最喜夏天,喜欢她浓烈的气味儿。当阳光像香水一样穿过皮肤直抵心脏的那一刻,整个人都醉了!万物喧嚣,万物宁静。

                        (《夏日品茶》)

沿着柳梢青翠欲滴的绿意走下去,沿着桃花粉白相间的脉络走下去,这春风就越来越温厚,这春雨就越来越稠密,这春天气息就越来越浓烈了。

老柳树早早就发出了新芽,树干越来越粗壮,纤细的茎叶,由鹅黄变浅绿,由浅绿变翠绿。远远望去,一片苍翠,干净,清爽,会让你禁不住呼吸都为之舒畅起来。走到近处,柳枝那么细,那么长,那么柔软,那么坚韧,从半空中弯弯的倒垂下来,飘飘荡荡,倒映在阳光里,倒映在湖水里,让水鸭追来逐去地嬉闹着,翅膀击起层层水花,搅乱了柳树的倒影,惊醒了沉睡的春虫,春天便是越来越近,春色便是越来越深了。

                (《柳绿桃红春渐深》)

我不厌其烦地以一年为篇幅,以四季为经纬,选择几段文字作样本,只是想尽可能展现程应来文学语言的全貌。其实,已经无须再作任何分析解说,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以上的语言文字中,领略到作者诗一样的情怀,诗一样的追求,诗一样的浪漫情趣,诗一样的个人文化素养。

    语言的优美,并不在于词藻的堆砌或修饰,而在于字、词、句的精心搭配,在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甚至在于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音律的安排。还是汪祺先生说: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我们读程应来的作品,就能从他的语言中读到一种特别的滋味,而这种滋味,就叫精炼。

    而汉语尤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有四声声调的,平上去入,读出来就有抑扬顿挫,是一种带音乐的语言。祺先生在谈及他创作京剧《沙家浜》的经验时曾经说,他写一段唱词,常常是在心里念好多遍然后才落笔写出来。为什么要在心里念呢?就是要试试是不是琅琅上口——汉语语言的优美,是应当包括在一句话中声调搭配的和谐优美的。

我们读程应来的那些散文诗式的语言,就真的可以读出声韵的美感来。

这也是我特别想要说明的一点。

3作品的语言,直观照映出作者的文化素养,而作品通过语言传达的主旨,则大抵表现了作者深潜于内心的生活情趣,或者叫价值取向。

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不包括那些为了换取饭钱而赶写的宣传文稿或者替别人起草的公文式文章。

《聆听风雨》分为“读书,为我生命增色”、“茶韵悠悠”、“生命在一呼一吸间”、“聆听风雨”、“快乐其实很简单”和“祝你幸福”等六辑,共收录作者曾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文章133篇。

在这133篇文章中,不足五百字的短文有21篇,其中,不足四百字的短文有14篇,不足三百字的短文有7篇。最短的一篇,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及标点符号在内,竟只有228个字。

这在我所读过的文集里,是一个很少见的特别有趣的现象。

21篇每篇篇幅不足500字的文章,几乎全部在全国各地的报纸副刊上发表过,有的还发表在澳门和台湾的报纸副刊上,广受各地报纸编辑的青睐。

抒写作者村居读书的优雅生活,则是这本《聆听风雨》的主旋律。

第一辑“读书,为我生命增色”收录26篇文章,就全是写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里读书的心情与感悟。第三辑“生命在一呼一吸间”,收录14篇文章,内容全是作者写的书评,有评身边熟人朋友诗文的,也有谈自己读名家名人著作心得的,这自然更要算是写读书的文章。

这两辑合起来就整整四十篇,约占了这本《聆听风雨》的三分之一篇目。

此外,作者写喝茶,写下棋,写村乡,写故人,写朋友,写四时风景,写生活琐事的许多文章,也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读一本好书的向往与痴迷。

换句话说,这本《聆听风雨》,主要是在写读书,它所营造的,正是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主旨环境。

在《读书,为我生命增色》这篇文章中,作者一往情深地说:没有书籍,生命可以成长,却无法丰富多彩。没有书籍,生命可以延续,却无法波澜壮阔。

这是自言自语,但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深刻感悟。是的,不读书,一样可以吃饭睡觉,一样可以长得健壮如牛,甚至不读书,一样可以赚钱发财。但只有很少的人才会感悟到,没有书籍,生命却无法丰富多彩,无法波澜壮阔!因为想要追求生命的丰富多彩、波澜壮阔,于是,作者把读书当成了生命的特别需要,当成了一种生活中的最高乐趣,无论何时,他都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最有情趣的事情。冬天,草木枯萎,但程应来却极其兴奋地说:

冬天是一个很漫长的季节,适合沉思,适合慢读。这样才不会畏惧寒冷,才会有一种缓慢而充实的力量,伴随我们一路坚强地走下去。

我喜欢冬天,尤其喜欢名家笔下的冬天,喜欢在他们的作品里,领略各地冬天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冬天正是读书天。慢慢读,慢慢领略,慢慢学习,慢慢体味,我们将永远如沐浴在阳光里一样,充满无限的激情与动力,在书籍的陪伴下,忘记寒冷,让身心温暖如春,以蓬勃的方式在人生旅途不断行进。(《冬天正是读书天》)

程应来是长期生活在乡间的,乡村的生活,冬天是农闲日子,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收藏的季节,雨雪多,天寒地冻,人被宅在家里的时间多,加上冬天天黑得早,昼短夜长,这时候,真的需要读一本书来养心。

但秋天呢?秋收却是个忙碌的季节,宜读书么?宜。程应来说:

时光匆匆,季节交替而过。当秋风漫过原野,漫过山岗;当秋阳浸染层林,浸染村庄,便是读书的最好时节。于清晨,于午后,或者,于寂静的深夜,手持一书,在蛙鸣声声中品读大自然风光,品读历史哲学,品读人生百味,真的是怡心怡神,修身养性之事。(《秋天好读书》)

秋夜静谧。繁星点点间,一盏灯,一本书,照亮月夜,也照亮心灵,让人始终沿着光明的方向,行进岁月,行进人生。

喜欢在寂静的秋夜,以诗书作伴。不带任何功利性,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秋天是萧条的,更是辽阔的。秋夜是寂静的,更是朴实的。是书籍丰富了整个人生,是夜读丰富了整个秋季。只有沉浸在秋色深处,沉浸在阅读的喜悦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之壮美,岁月之静好。(《秋夜读书》)

其实,在程应来看来,读书并不分季节,什么时候都是读书的好时节。甚至就是在2020年的那场令人惊骇的疫情中,城封了,路封了,村也封了,每个人都被封在家里,足不能出户,程应来也认为:疫情阴云密布,宅家的我们不如捧起书本,以书疗心……平时,受事务干扰,难以静心系统读书。不料疫情来袭,限制外出和人群接触,诸多想办的事情只能放弃,可以支配的时间多了,岂不用于读书?

在他看来,读书,就是“疗心”,他在《淡淡书香》这篇文章里很抒情地说:

无论是万物复苏,柳枝吐着新芽的春天,还是繁华盛开,蝴蝶翩翩起舞的盛夏;无论是金秋,还是寒冬,选择一款老红茶,老绿茶,或者老白茶都好,临窗而坐,在风霜雨雪中,品味那种醇厚与清新的味道,品味那种浓郁而绵香的味道。再随手拿出一本唐诗,或者一本宋词,或者一本元曲,仔细阅读,仔细领略书中的千缕愁绪,万般感慨,倏然之间,你会觉得,那窗外的绿色仿佛都浓郁了,鸟鸣仿佛都清脆了,花朵仿佛都艳丽了,飞雪仿佛都有了灵性一般,让整个人都沉浸在古色古香的茶韵与书香之中,别是一番怡心怡神之景。

他觉得人生最美好的追求,不是喧嚣与繁华,不是功名与利禄,而是一处恬静的环境,有一本好书,有一副好心情。所以,他在《书中自有好时光》这篇文章中如是说:

喜欢一个人一本书的时光。那份慵懒,恬静,温暖,会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另外一副自己喜欢的模样。那时,我再也不用游离在是是非非的各种漩涡中了,也不用为此想方设法的辗转反侧。只需站在历史和生活的对面,隔岸观火,彻底成为一个旁观者。那时的心澄明如镜,也坦然,轻松,仿佛生活这副担子已经有人替我扛了,我只需漫无目的地在安详宁静的书海里遨游……

我现在可以说,《聆听风雨》,既是程应来君生存状态的记录,也是他精神意境的书写。他在他的这本小书里,明白地告诉世人,他需要的是宁静的山村,悦目的原野,鸟噪于清晨,虫鸣于黄昏,而于耕作劳碌之余,每得空闲,便捧卷在手,朝床上一靠,闭门谢客,神游其间,细细品味那笔墨高古、功力雄奇清秀之文字,那翰墨风流、独放胸臆之文章,直感到那无以数计的铅灰色文字仿佛是路,宛若是桥,俯首其间,可以洞悉人类那深刻的人生见地,倾听各种思潮思想的聒噪与呐喊。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书,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给了我许多知识和智慧,并使我风骨自砺,灵魂得到锤炼和净化。(《读书真好》)

妙哉,程应来君,果如是言,夫复何求!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一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二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三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四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五

[今日头条]柯尊解的随笔《乱弹》之六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