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程华新的散文《仍爱枫林晚》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程华新,阳新宏卿人,大专文化,主任科员,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市劳动模范。1980年开始业余写作,在中央、省、市报报刊及广播电视发表作品2000余篇,多次获省、市报新闻奖,出版《安谧的夜》等文集。现在阳新县信访局工作。

仍爱枫林晚

口程华新  

枫林,是一个充满诗情、梦幻和飘荡着人们理想的地方。美丽的青山、静谧的牛湖、欢歌的樟桥河流、神圣的古刹以及多彩多姿的村风民俗,多么神奇啊!这个地方被人称做枫林。画家说,枫林是一幅画,作家说,枫林是一首诗,演员说,枫林是一支歌 ,园丁则说,枫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园,村民说,枫林山青水秀人心美,干部说,枫林是全国文明乡镇……
暮春,我和3位笔耕朋友走进“鱼米之乡、农业之府、矿石之邦、竹林之地”的枫林镇。

风光 风情 风尚物

枫林,那不高的山,可秀气,有灵性。那弯曲的樟桥河,既不宽,也不深,不紧不慢地流淌着,嶙峋的怪石点缀其间,形态各异的红枫枝干纵横交错。溪流河上一座座小石拱桥,桥边一户户农家,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一栋栋青一色的新式楼房,构成了一幅青山、小桥、流水、泥土、人家的乡村风景画。那漆坊的国师府、大坡的太史第、太守第、广文第等古色古香的宅院……使这座自宋代便形成的小镇拥有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走到枫林集镇东端,靠近枫树山下,一座高楼宾馆屹立眼前,让我不由得停下步来。它卓然挺拔,伟岸超群,是枫林街上最高的建筑。雄踞镇东,仿佛枫林高高扬起了美丽的臂膀,热情迎接四方来客。站立楼前,只见那庄严的灰白铝合金装饰墙壁,挑高门厅、气派大门,石砌墙体,尽显大气。
镇政府前的对面山,东与瑞昌源头山相接,西与大德山蜿蜒,北与鸡笼山相望。山巅的碧云峰,虽然不高,但似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极目远眺,群峰拱卫,滔滔的长江似一线,真是美极了。
山间有一座结构精巧的古刹,虽然不大,庙里庙外,檐内檐角,无不雕绘着山水花鸟,庙的脊顶上的高级彩釉陶瓷瓦,真是美轮美奂。再看高悬的“进士寺”的牌匾,更添了几分文气意蕴。庙内供奉“文曲星君”、“观音菩萨”等神灵,虽然有点肃穆,却还是有人间温情。
      漫步枫林集镇,那晴朗的天空上,白云慢慢飘动,随着微风,一股浓郁的桃梨花香扑鼻而来。看了主街道两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楼群宅院后,远远望去,你又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一处大院门楼高高挺立,彰显着独特的明清古建筑——刘家大院。
这大院真正可称书香门第,仅100年间出了5个进士:刘珂为弘治九年(1496)取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刘守绪和刘守愚是兄弟进士(刘守绪正德九年(1514)甲科进士,官至太仆卿;刘守愚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官至郎中);刘师颖和刘之待是叔侄进士(刘师颖为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1年)科进士,官至武选郎中)。还先后出了为数众多的知县、县丞、教谕、主簿等,清代有名的刘风纶和刘风玉也是出自这个大院。
我站立于刘家大院雄伟正大门悬挂“绳其祖武”的镶金匾下,凝神思索,仿佛刘家恢弘的历史五位进士的场景、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雄厚的经济实力,真的就浮现在眼前。如今,有500余年江南文化的刘家大院,历经岁月沉淀,俨然一处佳景胜迹,展现在枫林镇里。
是啊,刘家大院虽显斑驳,但还是保留着当初的风情。每一座宅院都有两扇沉重的大木门,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厢房前后的石雕花窗,有象征财富的孔方兄,也有用石料雕刻成的田字形,还有与人们内心诉求延寿纳福意愿、镇妖避邪观念、伦理道德信仰等艺术符号。墙上檐下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和古代人物,借喻和象征的手法绘出绝妙图画。每个座北朝南宅院的东厢房、西厢房、堂中厅及东西屋角墙都是用青砖砌筑的“金印式”马头墙。那三叠式的马头墙,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显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产生出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也隐喻着整个家族吉祥如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我信步在刘家大院中的小石板路上,欣赏着大院的藏风聚气,大门的接地通天。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古朴典雅的风格,沧桑历史的观赏价值,更是这文化底蕴,赋予了这大院以魅力的灵魂。
那曾经繁荣昌盛的刘家大院,虽早已被历史的苍茫淹没,可“一家五进士及第”的荣光,让我深深感受到,也可以触摸到,置身其中,那连接时代空间的生命力和亲和力,给予我似梦如幻的真实感。
枫林镇看似平常,实不寻常。境内的山水秀丽,景物神韵,似乎精魂也仿佛抒发情感。红枫林中,只见那一棵棵合抱粗的红枫树,一个个拍照的靓哥美女,一幢幢农民新楼掩映在绿荫中,小桥流水边的农民运动场,老人们在玩乐场里活动或在自家庭院沐浴阳光休憩,好似一幅国泰、民富、人康的山水画。

仙丹 仙草 仙人洞

只熟悉枫林有红枫树、楠竹、把竹等“绿色宝库”,未闻枫林有此“仙丹”、“仙草”和仙人洞。上世纪末,枫林镇退耕还林,发展“仙丹”(腊米),增加收入,被誉为“枫林模式”。当时,我曾带领宏卿22个村支书前往学习取经,并撰写《坐爱枫林晚》的文章被《湖北日报》、《咸宁日报》等媒体采用,美得我心花怒放。
久违了的枫林!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车子盘旋在窄长的柏油路上,左弯右转,从山坡盘到山腰,再旋到山冲,转得我头昏目眩,大有韩愈当年在攀华山苍龙岭时的状态。
“到了,这就是枫林的自然村坡山塘湾。”下了车,我被山地的豌豆花迷住了。那瓣边白色,中间亦紫色或黑色花斑,好是紫红头巾、或淡紫灯罩。它勾着白嫩的脖子,侧着水红的脸,凝视着托起自己的藤蔓,企盼着与自己一脉相连的绿叶,好似18岁的少女楚楚动人。还有菜园地里的芥菜、芹菜、韭菜……正宗绿色食品。山间楠竹林里那质嫩、清脆、味鲜美的春笋;长在椿树上的香椿芽;还有塘里可见的红尾巴小鱼。观赏之中,想马上就能吃到嘴里。
稍许片刻,向导朝着仙人洞的方向奔去。可我却像古稀老人那样,摇摇晃晃。心想,莫非到了坡山仙人洞就成了仙人么?不然,站在这里何以见到只在梦中出现的海市蜃楼般景象——眼前的山脉,就像一尊尊巨象,将头伸到峡谷底部的溪流中争吸清冽的琼浆,整个坡山林密竹翠,简直就是一座原始的绿色宝库。让人能进一步地理解“子在川上曰”的深层含义。
登坡山顶峰,鸟瞰东方,好一幅水彩油墨!那河水清清蜿蜒由北向南而去,岸边一排排鄂南风格的农舍白墙红瓦,地上的麦苗青翠欲滴,农田的油菜花黄蜂来彩蝶去,山顶杂草灌木你拥我挤,一簇簇野桃欲放又羞,这哪里是坡山,分明是东晋文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
远眺西南,那山涧的溪流,潺潺的水响,那种宁静,那种境界,那种别样的风度,恰似一条翠绿的玉带飘在山间深处,将鄂赣两省揽入胸怀;坡山东南对岸有一个大集镇,高楼林立,气派不凡,白瓷砖墙,盖红琉璃瓦,蔚为壮观。据介绍,那是江西瑞昌的黄金镇。再朝坡山西南方向远眺,只见几处村落像繁星散落,在阳光的朗照下熠熠生辉,这些村落属邻地江西武陵县。难怪有人曾一大早跑到坡山上,立在仙人洞口,去感悟“脚踏两省,鸡鸣三县”的意象。
步入仙人洞,看后果然令人称奇。“疑似画卷悬两壁,蓬莱仙桌现人间,座椅音乐时闻声,石凳如龟泥途中,仿听蛤蟆蝈蝈鸣。”
与仙人洞不远处的山峰上有一个天然仙人盆,无论春夏秋冬盆中的水不溢不涸,好不神奇。因苏东波在此处洗过墨砚,又称苏东波洗墨池。
小憩间,向导老张便拉开了话匣子。
“坡山仙人洞早就有仙人。当年彭德怀、何长工等就在这里闹革命,营盘就扎在仙人洞对面山。我五叔公就跟他们干过革命,但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老张一脸豪气。
接着,老张又指着仙人洞口的对联吟道:百尺高梧撑得起一片月色,数间石屋锁不住五更书声。这是明代进士刘之待之作。1612年,他参加乡试,也许是考场经验不足,此次名落孙山。为了远离尘世、潜心读书,刘之待在仙人洞中读书不畏枯燥和寂寞,以顽强的毅力,苦读四年。皇天不负苦心人,万历丙辰年进士及第。他历任松江府推官,浙江巡抚御史等职。
他又手指坡山仙人洞前的茶园说,这是扶贫引种了西湖龙井茶系列品种之一的‘碧春茶’,这茶青一公斤能卖到200块。制成的龙井茶价值一千多块呢!
此时,我触景生情便写了《采茶归》:采茶姑娘笑微微,挽起鲜叶把家归,汗水洒在春光里,歌声伴着白云飞。
是呀,这春日的阳光斜照坡山,山村、田垌、炊烟,景色很美,确实有一番诗情画意!
这时,老张插了话:“以前我们村可寒碜哩,大姑娘都往外地嫁,外地一个都娶不回来,害得村里的小伙子几乎都成了光棍汉。”
“共产党好,扶贫政策引进浙江西湖的茶苗和技术,才有今天的好光景。”老张感慨。
我来到仙人洞前的茶园,以领略这“仙草”的风姿仪态。“仙草”确实与其他茶树不一样,它枝颈较长,叶面对生,肉质也厚,边似锯状,也不枝不蔓,株株袅娉,蒹葭倚玉树,犹如昭君照水,恰似玉环临风。制成的“仙草”,形扁平直,大小匀齐,好似一片片嫩绿的兰花儿,清香鲜爽,滋味甘甜。若将“仙草”在玻璃杯中冲泡,叶嫩成朵,交错相映,茶汤清碧,饮后清香,令人称赞!
此刻,我油然想起苏轼的诗句:“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竹山 竹海 竹生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有各自的特产。枫林最著名的土特产怕就是篾货了。
如果说枫林的毛竹是一张醉人心脾的碟片,那篾货就是激荡人心的主打曲。
枫林,山连着山,山林面积30万亩,那竹山,那竹海,被誉为“把竹之乡”。靠山吃山,出生在山区,住在山上,就要向山要生活,这是山区一代代人的生活观,山似乎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上山劳作,进屋休息,开山地、种庄稼,砍柴、放牛、割草,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代代,周日复始,成就着生命的延续。老张说,从记事起,跟在大人的身后,每天不知上山下坡多少趟。特别在那瓜菜代的年月,吃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春天上山最大的喜悦不是观赏漫山遍野的灿烂山花,而是采摘能生着吃的野草莓和映山红瓣;夏天赤着脚光着背冒着酷暑爬上山,为的是摘野桃李和掰个尚未成熟的早玉米嚼嚼,还美其名曰“尝鲜儿”;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山上到处都能找到伸手就能摘到野葡萄、柿子、酸枣等野果,特别是吃了一口又酸又甜的野酸枣,甜到心底。有时为了摘个大枣子,不惜衣服被枣刺挂破甚至手被刺出血。为了能摘到一个又红又软的柿子不惜与蜜蜂争斗、与小鸟争食,甚至从树枝上掉下来的危险;冬天,为了能够吃口肉解馋,跟着大人套兔子、捉山鸡,一座山一座山地疯跑,摔得鼻青脸肿,也不觉疼不觉累。总之,只要有吃的,什么地都敢去,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险都敢冒!
我们在山塘宗祠看到匠篾师傅砍竹、剖蔑,偌大一根青竹,先要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眨眼间便做成各式各样玲珑的篾货。陈师傅说,篾货,就是我们农民用来装运东西的用具。是呀,篾货的坚韧,不正和枫林人的坚忍不拔相契么?
作为用具的篾货,形式种类繁多。用一根根细小的篾织成四四方方的篾器,那是装货物的篾箩;细篾走花,精致美观,那是走亲戚的提篾篮;指宽的厚篾编起粗大的造型,那是挑红薯的篾篓;还有洗衣的篾篮、晒东西和扬尘的簸箕、担土的箢箕……
此时,有位90岁的老人告诉我:篾货是山里人命根子。枫林山村的人挑着沉重的篾担,爬山坡,跑山涧,腿毛肚不颤,心不乱跳。上山时腿毛肚青筋凸暴,下坡时两条腿打颠抖。男子汉带来的是轻捷的风,婆娘们吐出的是沉闷的气。猪崽、雏鸡、小鸭用篾货盛着,从这个山湾挑到那个山寨,好似经过驯服了,那么温顺,不吵不闹。男子汉将山村的山茶油、野生香菇、黑木耳、干竹笋等土特产挑到都市去,让城里人一饱口福。同时,他们也把城里的时装、鞋类、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买了装进篾货,带回山村来。在枫林的山村,篾器就像是城里的小骄车、江海河湖的船只。
也有人说篾货是一支婆娘的歌。婆娘们将囡崽放进一只篾箩里坐着,另一只篾箩装礼物或石头,以示平衡,婆娘挑着篾箩去看囡崽的高婆……。囡崽大了,婆娘从山中回家,篾箩里装着野果;从山外集镇上归来,篾篮里装着作业本、铅笔、糖果、日用品。对囡崽来说,篾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聚宝盆。
在枫林,男人肩上挑着篾货,是勤快肯吃苦的象征。当男子汉肩上的扁担两头篾箩的沉重化作男人们轻盈的脚步时,那是见证了男人的阳刚。自然,婆娘们的温柔秀美也时常从花提篾篮里倾溢而泻。不是么?当婆娘们悠悠在提着篾篮刚采摘的青茶叶、山茶籽从山坡上归来时;当哼着阳新采茶戏的声调提一篾篮针线品、鸡蛋、水果,走亲访友、回娘家、逛城镇时,她们的脸上无不笑靥如花。
枫林人,不仅劳作时用篾货作工具,在昔日,连男女青年结婚,也离不开细篾走花、精致美观的提篾篮。男女订婚时,男方须提花篾篮,内装上好猪蹄、猪肚与上品白酒、红酒,并将用红绸包好红纸写就的“年庚八字喜书”压在最底层,就那么晃而郎当又郑重其事地送抵女方。及至结婚之日,新郎倌又送“报日喜书”,将准备的礼品,给新娘买的衣裳、鞋袜、金银首饰等物什都放在篾箩里,贴上大红“囍”字,唢呐嘹亮、锣鼓喧天、钹铙齐鸣地送到新娘家。
篾货用具,成了村民朝夕相处的一种依恋,一种情结。

[黄石文坛]程华新的散文《太子豆腐》

[黄石文坛]程华新的散文《故乡碗豆情》

[黄石文坛]程华新的散文《兴国的三眼井》

[黄石文坛]程华新的散文《青山 碧湖 玉带河》

[黄石文坛]程华新:犀牛望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