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

 观澜听潮914 2020-07-30

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种植和病虫害防治15余年。我来回答“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水稻稻曲病的特点和发生症状。

1、特点:稻曲病,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属于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绿核菌的侵染引起。这个病呢,是个“富贵病”,老百姓俗称“丰产果”,也有叫绿黑穗病的。偏施氮肥过多的稻田易发且发生较重。26-28℃为病菌繁殖最适温度,高温时下雨也是个重要的诱导发病原因,便于病菌的繁殖和病害的流行、蔓延。

2、症状:稻曲病只危害稻穗,这点和稻瘟病、纹枯病不同。病菌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和开花期侵染,之后随着植株的生长侵入花器开始危害。最初病菌在颖壳内生长,逐步发展成把整个稻粒都包裹上黄绿色的霉层,慢慢再呈墨绿色。初期的霉层是光滑、平整的,随着孢子座越来越大,霉层变的皱褶不平,发病的稻粒常为普通稻粒的2-3倍。如果我们来给病粒来个横切面的话,会发现从外到内的颜色分别为:墨绿色、黄绿色、白色,这也代表着病菌的发展过程。如果在田间诊断的话,大病粒、墨绿色霉层这两个关键词,会帮助我们比较容易辨别出稻曲病。

3、发生趋势:稻曲病病菌孢子可以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孢子萌发、繁殖。现在常看到的是早稻发生较轻,中晚稻发生偏重。可能是早稻孕穗期的温度和湿度相对绿核菌孢子来讲,不是最适繁殖条件吧。经常轮作的稻田相对较普遍发生。抽穗期遭遇阴雨天气容易造成稻曲病的流行,这点和小麦的赤霉病发生条件比较相像。

了解了稻曲病的特点和症状后,我们再来谈一下该如何防治?

1、水稻收割后,要进行晒田和深翻。这样能降低稻曲病病菌孢子的基数,以较少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有效避免病菌对水稻的侵染。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管理中尽量避免偏施氮肥。有老百姓水稻田只撒施尿素,认为尿素劲大、肥效也快,使用后庄稼变化明显。可偏施氮肥,给后期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埋下隐患。

3、预防:

①拌种:用50%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者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72小时,再播种。

②在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这三个关键时期,亩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进行叶片喷雾预防。

3、发生后的治疗:

亩用2桶水、每桶水使用:48%肟菌酯戊唑醇15毫升+30%己唑醇10毫升+精油15毫升。

或者亩用2桶水、每桶水使用:25%氟硅唑悬浮剂15毫升+30%唑酮乙蒜素乳油25毫升+精油15毫升。

注意事项:

1、在治疗稻曲病时,打药要重点喷雾水稻植株的中上部,因为稻曲病只在稻穗上危害。

2、使用农药防治时,一定要复配有机硅、精油等增效助剂,增加药液在稻穗上的附着力以及渗透性,事半功倍。

总结:

稻曲病是真菌性病害,只危害水稻的稻穗,通过大病粒、墨绿色霉层两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辨认。田间的管理中,最好是通过晒田深翻、播种前农药浸种、孕穗抽穗和齐穗的关键时期用药等手段来预防稻曲病,发生后可使用氟硅唑、肟菌酯、已唑醇等杀菌剂来防治效果比较好,重点喷水稻植株中上部。以上为我对“如何防治水稻的稻曲病?”的回答,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种植和病虫害防治15余年。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为“作物丰收”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