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课文上的《口技》竟然是抄袭的?

 昵称70396782 2020-07-30

还记得初中学的《口技》吗?

口技作为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灵活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比如鸟鸣声、说话声等,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令人如临其境。

这篇课文原选自张潮编录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学术界历来对其著作权没有异议。但1962年却出现了不同意见,《口技》作者林嗣环涉嫌抄袭,这到底咋回事?

聂绀弩

新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20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

1962年,当代著名杂文家聂绀弩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林嗣环抄袭金圣叹的文章》,宣布:林嗣环抄袭金圣叹的文章被他“捉住”了,林嗣环的《口技》与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第六十五回总批的文字几乎同出一辙。

什么鬼???这谣言怎么造的这么早!支撑聂先生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这个:

张潮编入《口技》的《虞初新志》的自序写于康熙癸亥年,且有说明是收录“时贤”所作,便得出结论林嗣环的《口技》作于康熙癸亥年(1683年)。而且金圣叹的《水浒》序三的时间标注为祟祯十四年(1641年),金圣叹的比林嗣环早出来了四十年,所以再次得出结论,林嗣环就是抄袭了金圣叹的文章。

聂绀弩的观点发表后,17年中无人对此做出回应,不知为何。直到1979年,王毅才站出来发表了《口技浅析》一文,表示我不同意!

王毅认为,人家张潮编书甚多,见闻甚广,结识的文人学士更是数不胜数,不至于孤陋寡闻收录抄袭之作。而且你没看到《口技》排在王思任(1575-1646)文之后、周亮工(1612-1672)文之前吗?再说了林嗣环(1607-1662)还比金圣叹(1608-1661)大一岁。所以,《口技》绝非金圣叹首创。

这反驳的似乎有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还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吗?

张国光 

著名文史专家,中国水浒学会第一、二届执行会长、

金圣叹研究会会长和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

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同年,水浒》专家张国光表示我不同意!发表了《应该把<口技>的著作权归还给金圣叹》一文。

理由简单粗暴:《口技》中的文字确实出自金圣叹的手笔,林嗣环就是比金圣叹晚写,就 是 他 抄 袭 了 金 圣 叹 !

这似乎也没什么说服力啊?还有人能拿出点给力的证据吗?

1982年,刘道恩站出来了,表示他们在瞎说,你听我的!发表《究竟谁抄袭谁的一探讨<口技>一文的著作权》,不是林嗣环抄袭金圣叹,而是金圣叹抄袭林嗣环。

刘道恩认为,王毅和聂绀弩对林嗣环的生平知之甚少,就比较了一下两人的生活年代,分了先后,就断言林嗣环是抄袭者,此举未免过于简单化。而且,年代稍晚的不见得就抄年代稍早的,何况也不能仅仅根据张潮的序就得出《口技》作于康熙癸亥年的同年。

这位刘先生不仅反驳了王老和聂老的观点,还对自己的新观点提出了依据,也是“有理有据”:

1.金圣叹“文行一贯不够严肃”,常常把别人的话或文字“灵活”移到自己名下,屡见不鲜;

2.金、林二人都不是这场口技的直接听众,均借用口技表演者来为各自的著述服务,首尾均有附加说明及赞语;

3.对比两者的“口技”原文,完全可以看出金圣叹抄袭的斧凿痕迹,其所增改者,并不比林嗣环高明。

你是不是正在抱怨,螺蛳君你说了一大堆,也没说明白究竟是谁抄了谁的。

不是螺蛳君我不想考证,主要是年代已久,加上记载的资料也少得可怜,根本无从查证,你看连这些著名学者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我有个疑问:林嗣环是1607-1662,金圣叹是1608-1661,要是存在谁抄了谁,为什么没有来一场撕逼大战?(手动狗头保命!)

目前学术界也没有哪个专家站出来明确表态这!就!是!林!嗣!环!写!的!不过,教科书上的作者标注还是林嗣环,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人家这口技确实写得好!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又能让我们身临其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