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正于木兰围场行围的康熙皇帝,突然召集诸王公大臣、诸文武官员和诸皇子皇孙,“垂涕宣谕,且谕且泣”,宣布了废黜胤礽太子之位的决定: 今观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似此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 康熙皇帝所言“朕包容二十年矣”,源自于康熙二十九年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皇帝于亲征途中患病,令皇太子胤礽与皇三子胤祉前往侍驾。而奉旨赶到康熙皇帝身边的太子胤礽,见康熙皇帝“圣体未宁、天颜清减”,竟然“略无忧戚之意”的表现,让康熙皇帝大为失望,将其评价为“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皇帝携诸位皇子前往木兰围场狩猎的途中,皇十八子胤祄患病,太子胤礽“绝无友爱之意”的表现,让康熙皇帝不由得联想到20年前的失望,所以才有了对其包容20年的说法。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在废黜谕旨中,列举了太子胤礽于行围途中的其他罪责: 1、命人抢夺蒙古藩部进贡给康熙皇帝的马匹; 2、肆意凌辱、殴打数位王公大臣、文武官员; 3、面对康熙皇帝的训斥,竟然忿然发怒、公开顶撞; 4、纠结党羽,窥视康熙皇帝的起居活动,威逼朕躬; 5、纵容其乳母之夫、时任内服务总管的凌普,贪污纳贿、穷奢极欲; 诸多罪行之下,已经包容了太子胤礽2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忍无可忍,遂下定决心,将其废黜并予以圈禁处理。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既然康熙皇帝已经包容了太子胤礽20年,为何不再继续包容,为何非得在木兰围场这个绝对算不上绝对安全的地方,如此匆忙地做出废黜决定呢? 除了上述康熙皇帝早已经习以为常的不法表现,太子胤礽究竟还做了什么,能让康熙皇帝再也无法忍耐? 太子胤礽真正让康熙皇帝忍无可忍的表现,恰恰是为了顾全皇家颜面,不能明确载入官方正史的内容。但从《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内容中,我们却不难发现以下几个能够揭开谜团的证据: 1、康熙皇帝颁布的废黜谕旨中,有这样一句说明:“其暴戾淫乱,难出诸口”。 什么样的淫乱表现,才会难以启齿? 2、太子胤礽被废黜的第6天,康熙皇帝专门召集了随侍文武、御史言官,做出了看似和太子被废毫无关系的说明: 朕历览书史、时深警戒。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亦从不令狡好少年、随侍左右。守身至洁、毫无瑕玷。 太子胤礽被废,康熙皇帝却专门说明自己的“守身如玉、洁身自好”,还刻意强调了“狡好少年”这类敏感人群,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3、自木兰围场回京后,康熙皇帝再次对废黜胤礽的原因予以了明确,其中一句“胤礽暴虐荒淫,若非鬼物凭附,狂易成疾,有血气者岂忍为之”,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 什么样的荒淫表现,才是血气男儿所不能容忍的? 4、废黜太子胤礽的同时,康熙皇帝还将其身边的数位随侍奴才处以极刑,却并未给予任何罪行说明。 太子胤礽已经被废,几个随侍奴才的罪名还不好确定吗?康熙皇帝到底在隐瞒什么? 将上述四项证据整合,几乎能够明确太子胤礽偏爱“龙阳之好”、“断袖之癖”的荒淫表现。也就是说,已经让康熙皇帝失望已久的太子胤礽,于行围途中,尤其是皇十八子胤祄重病期间,依然同随侍奴才大行荒唐之举。正如康熙皇帝所言,“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太子胤礽荒淫如此,也难怪已经对其忍耐了20年的康熙皇帝,再也无法忍耐,毅然将其废黜。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断袖之癖,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xiù zhī pǐ,原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现男女不限。出自《汉书·董贤传》。 成语出处《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成语故事古时没有现代钟表,用漏壶计时。一开始,董贤在宫中管报时辰,一干就是两年多。爹妈给他生了一副漂亮脸蛋。生得相貌出众,一表人材。也合该他发迹,一眼被哀帝看上,并主动与他搭话,赏他黄门郎的官。董贤由此得宠,青云直上。 哀帝征召其父董恭为霸陵令,不久又升任光禄大夫。董贤所受宠爱,日甚一日,没几天提拔为驸马都尉侍中。出门在车上陪乘皇帝(古代乘车的方式,尊者居左,驾车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称为车右或验乘),入宫则随侍皇帝左右,形影不离,哀帝十天半月的赏钱成千上万,令朝臣惊讶莫名。 两人恩爱无比,如胶似漆,掰不开扯不断。 若说封建皇帝,三宫六院再加七十二偏妃,女人多的是,随叫随到,可哀帝偏爱须眉。现代把这叫同性恋。是正是变,性学家也没弄明白,说法各异。反正它是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不管你喜欢与否。 不管真龙天子,还是凡夫俗子,就自然人来说,身上长着的物件没什么两样。哀帝志同性,亦不足为奇,董贤女人气十足,性格温柔,嘴巧会说,善于逢迎,人见人爱。每当皇上赐他梳洗沐浴,都不肯离皇上一步,留在禁中侍候医药。皇上也想的十分周到,因为董贤常年拴在宫里,难得回家过夫妻生活,就下诏把他老婆调进宫来,登上名册,随便出入,并腾出房舍让董贤两口子居住,如同一般宫廷官吏一样。还诏令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更改其房舍的名字为椒风,以与皇后所居的椒房相配。昭仪与董贤夫妻一天到晚,围护在皇帝身边。赏赐给昭仪及董贤夫妻的钱各以千万计。同时,提拔董贤的父亲为少府,赐爵关内侯,有封邑可食,不久又转为尉。又任命董贤的老丈人为将作大匠(掌建宗庙、路寝、宫室、陵园的土木工程),小舅子为执金吾。诏令将作大匠大造宅第于北阔下,如皇帝制度,前殿后殿,殿门相对,土木之功,极其富丽堂皇,支柱与轩阑之板都用丝绸包裹。就连董贤家的奴仆也受到皇上的赏赐,赏赐物有武库的兵器,上方的珍宝。以至于东园秘器(棺材),珠襦玉匣,都预先赏给董贤,无所不备。又命将作六匠为董贤在义陵旁修建坟墓,内为便房,用坚硬的柏木做棺材的里层,外为专供巡行出人的道路,四周围墙长数里,门阙罘罳。 皇上想封董贤为侯,但苦于找不到机会。正当此时,待诏孙宠、息夫躬等人告发东平王刘云的夫人祸到庙中祭扫,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恶之人的不法事,交刑部治罪,都低头认罪。皇上叫孙宠、息夫躬说是通过董贤告赢的,把功劳记于董贤,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恭为宜陵侯,孙定为方阳侯,食邑各千户。不久,又追加董贤两千户。丞相王嘉数次在皇上面前谏争,指斥董贤破坏国家制度,被投入监狱而死。 哀帝刚即位时,外祖母傅太后、母丁太后皆健在。因此两母后的娘家人先打起腰来。傅太后的堂弟傅喜先做了大司马辅佐朝政,数次进谏,因不合太后旨意被免官。皇上的舅父丁明代理大司马,到丞相王嘉死,丁明为他鸣不平,被皇上撵回家去。让董贤代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并授以全权。这一年,董贤才二十二岁,虽为三公,却常居宫中,领尚书事,百官奏事都需经他手方能上达。因他父亲不宜在卿位,转为光禄大夫,俸禄二千石。弟弟董定信代董贤为驸马都尉。董家亲属皆是侍中各衙门的奉朝请(汉代对没有固定职位的大臣、外戚、将军、公卿、列侯多给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恩宠超过了丁、傅两家。 这以前,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当时董贤的父亲董恭为御史,侍候孔光。到董贤当了大司马,与孔光同为三公,皇上让董贤私访孔光家,借以试探孔光的意向。孔光为人一向谦恭谨慎,心知皇上要尊宠董贤,听说董贤要来,早就做好准备,衣冠楚楚出门迎候,望见董贤所乘的车来了,便毕恭毕敬,一步步退着走回。董贤到了中门,孔光已进入大门旁的小门,董贤下车后,方出门拜见,点头哈腰,甚是恭谨,不敢以宾客同等之礼相待。皇上听说了为之一喜,立刻拜孔的两个侄儿为谏大夫常侍。 这时,成帝的外戚王家衰败,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哀帝做太子时他为庶子而得宠。哀帝即位,为侍中骑都尉。皇上因王家没有在位的,便因过去的老关系亲近王去疾,又进升王去疾的弟弟王闳为中常侍。王闳妻的父亲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长期为郡守,因病免官,为中郎将。兄弟二人并列于朝,董贤的父亲董恭非常羡慕,要和萧家结亲家。王闳替董贤的弟弟驸马都尉董宽信求萧咸的女儿做媳妇,萧咸诚惶诚恐,誓不敢当,私下对王闳说:"董公为大司马,皇上册命说'允执其中(诚然能掌握住中庸之道)',这是唐尧禅让虞舜的话,不是三公旧例,有阅历的人见了,无不心怀恐惧。这哪里是我们萧家子孙所能承受得了的呢!"王闳是个有知识谋略的人,听萧咸一说,心里马上开了窍。于是回去向董恭报告,全面转达萧咸不敢高攀之意。董恭叹道:"我家何以有负天下,让人们畏之如虎!" 后来有一天,皇上在麒麟殿摆酒,董贤父子及其亲属应邀赴宴,王闳兄弟都是座上客,在旁陪侍。皇上酒劲上来了,眯逢着眼看董贤笑,说:"我欲效法尧禅让舜(传位给董贤)如何?"王闳打破头楔说:"天下是高皇帝(指刘邦)打下的天下,不归陛下所私有。陛下继承祖宗的事业,应传给刘姓子孙以至于无穷。继承权至关重大,天子无戏言!" 董贤的宅第建成,富丽堂皇,坚固无比,可是外边的大门却无故自坏,董贤犯寻思了,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没过几个月,哀帝驾崩。对董贤来说,真如天塌地陷。太皇太后让他治理哀公丧事,他也打不起精神,象霜打茄子似的。就在这时,新都侯王莽弹劾他,禁止他出入宫殿司马衙门。太后下诏没收大司马的印绥,撵回家去,永不录用。当天,董贤与妻子自杀,董家害怕张扬出去,夜间草草埋葬了事。王莽怀疑董贤装死,派人掘坟查验。王莽又让大司徒孔光上奏,历数董贤的罪状,没收董家的财产充公。借董贤裙带关系当官的一律罢免。他父亲董恭、弟弟董宽信与家属迁到合浦,母亲回自己的老家钜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