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振峰散文:从清平官庄走出的大师季羡林(2)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0-07-30

求仁得仁

——辉煌与落寞

(振峰读书记人物二)

      近来又新读和重读了季先生的一些书,知道他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也感受到他光环背后极度的落寞。请大家注意:无论辉煌还是落寞,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我想,先生若在,求证于他,他绝不会承认辉煌,也难以承认自己的落寞。做为后人,兀自谈些感受,就算见识短浅,不合诸位更高层次的理解,那是我德才浅薄的问题,绝对不是对先生有半点不恭或不敬。不管说明白还是没说明白,凡成,特此说明。

      先生六岁离家到济南叔父那儿去读书,先生记述这是他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一是他有了上学的机会,二是开始了他认为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是叔父和婶母。在《我的婶母》中"这里指的是我九叔续弦的夫人。第一位夫人,虽然是把我抚养大的,我应当感谢她,但是,留给我的却是不愉快的回忆。我写不出什么文章。”六岁的孩子在这种心理阴影中开始了他的成长。

      小学死了父亲,读清华时死了八年没有见过面的亲娘!以致到垂垂老矣都梦不到母亲清晰的面容,《赋得永久的悔》那篇文章让人读来断肠。先生说,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再奉养母亲,可世事沧桑,子欲养亲不待呀!要是一年中在叔父供养他的费用中匀出二三十元寄给母亲也是有可能的,可是他突破不了心中固有的原则,叔父也是非常艰难,供他上学也是拼上了老命,只求让他这位季家的唯一男丁能光大门楣。对辉煌的热切追求,对羁绊的难已突破、悔、恨、矛盾、纠结住进了先生少年的心里。

      他太懂得父亲、母亲、叔父赋予他的责任,其中之一就是传宗接代。十八岁时当叔父之命媒妁之言指定后院邻居彭家三姐时,他沉默了,妥协了,互相钟情的他与四姐“荷姐",把缘份搁浅在希望的小路上。他以巨大的责任感压抑自已巨大的追求爱情的力量,他牺牲了他的自由,他的初恋!这个伤痛隐隐地折磨了他一生,在2006年4月8日《忆念荷姐》一文中的开篇写道“如果统领宇宙的造物主愿意展示他那宏大无比的法力的话,愿他让我那在济南的荷姐仍然活着,她只比我大两岁。”结尾又写道“看来,要想见到荷姐,只有梦中团圆了。”透过这浅浅的文字,让人感觉先生的成就愈是辉煌,对自己的压迫愈深。求仁得仁的代价,凡夫俗子伤不起啊!

      留德二年因逢二战变十年,天上飞机,地上大炮。孤灯黄卷,孜孜以求!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他是勇士!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他是苦行僧!机缘巧合,迈耶一家的大女儿伊姆加德小姐在给先生打印博士论文时悄悄喜欢上了他,这位风华正茂的异国才子。他也乐得到迈耶家,五年时光,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里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但先生的理智告诉他,他要回国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伊姆加德是个好姑娘,应该找个更好的人,他家中有他不爱的妻子,还有为传宗接代生得一双儿女。他应求仁得仁!《留德十年》中他引用了1945年9月24日的一段日记“她今天晚上特别活泼可爱。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但又有什么办法。……不配爱她……"83年先生访问德国时专门去故地找过她,但杳如黄鹤。文章最后"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不会太多,我不能想她的时候,世界上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后来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专门找寻到了伊姆加德,当初那个美丽善良的德国女孩终生未嫁,依然伴着那台为季先生打过博士论文的旧打字机!季先生90岁时,她寄来明信片,在自已照片背面写着“你好吗?"先生一遍遍地对着照片回答“我很好"

         ……

      求仁得仁!几人能如先生?

      据季先生儿子季承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中的记述,自先生留德归国,他们家始终是名誉上的和睦,父母的关系是名誉上的夫妻。叔祖母及母亲被他和姐姐硬接去北京与父亲团聚时,他父亲指示把新买的双人床退掉,父母各居一室……如是,先生在坚守什么呢?他是和伊姆加德亦或荷姐坚守他们的忠贞爱情吗?他对发妻尊重有加,但就是不给予她做为丈夫的他的感情,又是求什么得什么呢?

      呜呼!一代大师,求仁得仁至此,我等草木后人,敢效法乎?会效法乎?有资格效法乎?有能力效法乎?有必要效法乎?

      不管怎样,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生命!崇敬先生致于学的伟大精神!向季羡林先生致敬!

投稿微信号

关注我们

散文大家——季羡林
张振峰散文:季羡林先生为学为人皆楷模
【山东快书】北大“守门人”
季羡林先生故居寻访
【王寿彭对联】学术巨擘季羡林人生的转折点
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内《泰山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