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味茶 ‖ 董玉恒散文:窃读,借书,和抄书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0-07-30
窃读,借书,和抄书
——费力输入,印象深刻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哪里呢?

我想很多朋友猜到了,如果你茫然不知,那么推荐你读一下林海音的《窃读记》这篇文章。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随父母去台湾,后迁居北京并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已出版八十六本书,代表作有《城南旧事》和《窃读记》。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顾客之中,借雨天窃读,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看好文章要读完整的原著,改编成的课文全然没有了味道。原文中作者光读不买,被老板呵斥鄙视,场景和心理神态,都是那么真实传神,让人充满对作者的不平和心疼,为了读书,可以忍受别人黑脸白眼。但是,尽量还是避免尴尬,保持一点读书人的尊严,读完一本书,作者有时要换好几家书店,饿了就吃几粒花生米。后面也有暖心的桥段。她在书架上再也找不到那本没读完的书,心急如焚,“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没有卖。’”这时,读书人和店员都因为对文化的崇敬而变得无比圣洁,似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暗室。

“书非借不能读也”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因为书是借的,所以总担心人家来催要,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然看得又专心又迅速。说明天下但凡那种会让你产生失去压力的东西,才能引得人重视和珍惜。

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恰恰说明了人们价值观的一个普遍规律,随便就可以拥有的事物,没有多少人觉得珍惜。人在福中不知福,书在面前不肯读。摄取书籍营养的多少,不在于能够接触多少书,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爱她懂她,爱她就像爱生命,懂她就像自家人。

古代虽然后来发明了印刷术,抄书还必不可少。许多名人的成就有他的天赋,有他的机遇。名人抄书给我们以启示 ,学问不是凭空而来的。

苏轼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有一次去拜访苏轼,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苏轼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此时的苏轼谦逊刻苦,大概已经用“发愤属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自勉,所以成为文学奇才。

少年鲁迅酷爱读书,但是没有那么多钱。他想,买不起书,就抄!抄他最需要的书,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他需要一本字典,就借来《康熙字典》,从一部查起,把所有难读、难记、难写的生字都抄下来;他爱读唐诗,就借来一本《唐诗叩弹集》,把书中的百花诗一首一首地抄下来;他抄了好多好多书,就不一一赘述了。

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曾18天抄书10万字。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后来勤奋自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10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在日记本上,抄一些歌词,诗歌,小短文等,相信大家都曾做过。小时候读过什么样的书,其中又经历了什么故事,是从来不曾遗忘的。从同学那里陪了多少笑脸说多少好话借来的书,不仅非常爱惜,更得夜以继日读完,不但要重读,还要将其中有意思的段落,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本子里。我小时候还有过特殊的和别人换书读的方式,为什么说是特殊呢?别的同学那时多是买一些连环画,尤其我们老师的孩子经常拿一些《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小人书,在乡村孩子里算是土豪。我想看,但是必须用书来换。我经常把从收音机上听到的,或者从故事会上看到的,凭着记忆复写下来,以此交换,这应该是一种别样的抄书方式吧。

抄书类似于学生写作业,认认真真地写,逐字逐句在心里过一遍,可能会牢牢固固的记在脑子里。马马虎虎的写,掉字错字全然不知,那留在脑海中的就所剩无几了。我的建议,不是太长的古诗文,可以用毛笔抄写,要不就用钢笔或铅笔,中性笔不容易写出笔画特点。抄书还能提高写字水平,你想,旧时代的人为什么大多能写好字,还是经常抄写的缘故。

费力地输入,也许会有高质量的输出。抄写态度很重要,好不好能看出来,而且还能看出写这个字时的情绪状态。前天我写了《陋室铭》,马上就有那位北京的热心朋友发信息说,前半部分非常认真,而后面一些字是否有事冲突,为什么显得心绪不宁呢?我说,这真是高手,知音,是个心细如发懂书法的人。因为写字的时候,基本能表现这个人的性格,职业,年龄,爱好,不仅从字的好坏,就是从句式的连贯上,每个笔画上,也能发现书写者的心境,甚至能发现他的学识及生活状况,真的是字如其人。为了不让人一眼看穿,那就都伪装成绅士淑女,把字写漂亮一些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我们每天抄写一篇文章,三张卡片,我们的脑海里也会存入大量书中的精华,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富饶丰厚起来。朋友们,虽然,有电脑,有手机,但是不要冷落了我们手中的笔,因为我们要做读书人,要笔走龙蛇,奋笔疾书,还要文笔流畅,笔墨生动,妙笔生花。你写起来真好看,就像花一样,也许会让你崇拜人反而崇拜你,你的书法超出你的想象。

窃读,借书,抄书,都是费力的输入方式,但是印在人脑海中印象却无比深刻。就像顶破泥土的种苗长得很茁壮,掀去土盖儿的反而弱不禁风。不怕费力,因为我们正在成长。

特邀作家简介:董玉恒,临清市金郝庄镇人。书以载道,诗文怡情。美德如玉,我心永恒。作品散见于《淡味茶》《潇湘诗苑》《作家地带》《山石榴》和《卫运河文学原创平台》。

人生如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投稿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