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平时老上火,清热消炎效果不好为什么?中医怎样辨证治本清火?

 雨林修养馆 2020-07-30

君火“相火”之说,首出《内经》,是指一年中主气循环的两个时段,六气中的少阴,少阳二气。与厥阴风木、太阴湿土等,同为天之六气。六气惟火、暑为时最长,故分其纯者为君火,烈者为相火。相火亦谓之暑,乃始温终热之义也,故曰惟天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说“春分至立夏(3月20日—5月6日)的热,称为君火;小满至小暑(5月20日—7月8日)的热,称为相火。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

子午年六气图

而后世医家以心火谓为君火,于心包络,肝、肾、胆、三焦……谓为相火。肾火也叫龙火,肝火也叫雷火,用来论述人之正常生理活动,《格致余论·相火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唯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三焦者,是其臣使之官,禀命而行,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而不息,名曰相火。“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火为人身之阳气,人体的热能之源。静而守位,动而中节,是“少”则生气,温养一身之真阳;是维持各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应当保养、补充,而不应戕害。 君相二火,皆人体阳和之正气,失其正则为邪,失其和则为热,故所谓君火、相火为邪者,当指君火、相火之邪热者而言,而非君火、相火之本身为邪火。病理状态时,火热太过,妄动则均属于壮火,邪火。相火易为物欲所惑,火起于妄或失其位,则为“邪火”动而无方,则燔灼,是“壮”则食气。

实火可泻,仲圣桂本伤寒论,六气直中五脏论治,温、热、暑占其三,曰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热邪干心 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也,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热邪乘肝 热病,身热,左胁痛,甚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也,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热邪乘脾 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热邪乘肺 热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也,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之。热邪移肾 热病,咽中干,腰痛,足热,脉沉而数,此热邪移肾也,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之。

火乘脏腑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刘河间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六气皆可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创方剂凉隔散、防风通圣散、天水散、双解散等,都是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清吴瑭温病条辨原病篇论之甚详,三书参看,融会贯通,自能灵活运用。清·朱时进《一见能医》有五志之火:大怒,则火起于肝;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醉饱过伤,则火起于脾;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思想无穷,则火起于心。此五火出于人为。火之为病不特五脏,十二经中,凡气有余,何莫非火也。诸风掉眩,胁痛目赤,肝火动也,柴胡、黄连主之。口舌生疮,诸痛痒疮疡,心火动也,黄连主之。诸湿肿满,口疮口臭,脾火动也,芍药主之。诸气愤郁,干咳鼻衄,肺火动也,山栀、枯芩主之。遗精、白浊、赤浊、便泄、梦遗,肾火动也,知母主之。目黄口苦,坐卧不宁,胆火动也,柴胡主之。癃闭、淋沥、赤白带浊,小肠火也,木通主之。牙痛龈宣,颊腮颐肿,胃火动也,石膏主之。舌苔喉痛,便闭不通,大肠火也,条芩主之。小腹作痛,小便不利,膀胱火也,黄柏主之。头眩体倦,手足心热,三焦火也,柴胡、黄芩主之。阳事频举,精浊不止,命门火也,知母、黄柏主之。凡此皆苦寒之味,但能泻有余之火耳。以上是实火。脉洪而有力者易治。

火分虚实

因本虚而引起有火的表现的叫虚火,虚火有三:气虚阴火

李东垣则认为相火,又名之曰“阴火”,其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证始得”。并提出“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强调指出“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夫饮食劳倦,内伤元气,为阳虚之病,又当以甘温之剂补之,如人参、黄芪之属。认为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劳倦内伤,中气虚,阴火上冲”“气虚发热”以“脾土之火”“炉中火”之阐明机理,治守“甘温除大热”之旨,所谓“土厚火自敛”。譬如旧式煤炉,晚间须以炭泥封顶,微留一孔,设无此土,火何由而藏?人皆知土可以防水,岂不知亦能藏火?若劳倦内伤,中气虚弱,脾土衰薄,监埋无力,则火不安其位,从下焦上冲,乘其胃土,熏于心肺,出现各种内热症状,如“蒸蒸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几乎可遍及五脏。创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等方以治之。若胃虚过食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为火郁之病,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属。

饮食劳倦,内伤元气

阴虚火旺

朱丹溪著《相火论》“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欲妄太过,相火翕然相从,而伤其真精为病,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微阳强,相火炽盛,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血虚之症,非滋养真阴、降伏相火不可,以滋阴之剂济之,如当归、地黄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无根之火,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如生地、玄参之属。滋阴降火法以治相火妄动,常用黄柏为主,与龟板、知母、熟地等配伍,以陈皮、干姜、砂仁、香附等保护胃气。

阴虚火旺

古人医案有:“阴损三年不复,入夏咽痛拒纳。寒凉清咽,反加泄泻,则知龙相上腾,若电光火灼,虽倾盆暴雨,不能扑灭,必身中阴阳协和方息。此草木无情难效耳,从仲景少阴咽痛用猪肤汤治之而愈。

阳虚火旺

赵献可认为相火乃人身之元阳:“相火居下,为源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全以收藏为主”,苦寒太过,戕伤真阳,下焦虚寒,相火不安其位,升腾焚灼,故治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火归原、导龙入海,不宜清滋,息其生机。“惟宜温补”,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济之,如附子、干姜之属。以健脾中之阳为第一义,脾中阳气旺,如天青日朗而龙雷潜伏也;胸中窒塞之阴气,如太空不留纤翳也;饮食运化精微,复生其下竭之血也。治疗善用仲圣八味丸,批评滥用知、柏苦寒以灭火。火神派郑钦安制潜阳丹之方,为后人推崇。

天青日朗而龙雷潜伏

尤在泾医案:治一血证“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火自敛。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另治一虚火上炎者,“以肾气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

集各家之论,相火为病,多属内伤。相火与肾的关系至为密切,也与其他脏腑功能相关,诸脏功能失调,便可导致相火妄动。“相火以位,妄则为贼,根于肾命,寄于肝胆。苟得肾水肝血以涵之濡之,肾阳以温之纳之,脾土以敦监之,肺金以润降之,心神以镇静之,火不妄动,各安其位。以归于衡,则何妄之有?医者可察病机之所宜,随证立法,勿为一家之说所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