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7-30

内环境及稳态

内环境

1.0内环境定义及三种成分之间的转换关系

①内环境即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对于单细胞来所,是外界环境;对于人体来说,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甲是血浆 乙是组织液,连接一个双向箭头是细胞内液

2.0内环境成分判断

(1)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解旋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抗体、激素、酸碱缓冲对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不同点在于含有蛋白质比较多

3.0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0渗透压:

①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多少,和浓度不能等同

②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自于Na+,cl-

③静脉注射0.9%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血浆量增加,需要排出水和盐以后血浆量恢复正常。

2.0PH:

人体血浆接近于中性,7.35—7.45 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是因为HCO3- HPO32- 等离子有关

3.0温度;

4.0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

1.0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稳态

2.0注意:

①内环境稳态包括两个方面: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下

②稳态不是一成不变,是动态平衡

3.0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0稳态失调实例

组织水肿:原因:营养不良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 肾小球肾炎

神经调节

1.0反射及反射弧

①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②反射弧不完整情况下产生的行为不属于反射

③效应器不仅有肌肉腺体,还有支配神经,准确定义: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腺体

2.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形式:电信号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②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机制:K+外流 方式: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机制:Na+内流 方式: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不会 抵消离子浓度梯度

③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④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比如钠钾泵

⑤传导特点:

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双向传导

在体内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单向传导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3.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神经元连接方式: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连接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②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NO、甘氨酸也是神经递质

肾上腺素是激素,但同时也是神经递质

④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

是胞吐,消耗能量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移动不消耗能量

⑤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具体效果看神经递质种类

⑥神经递质的去向:

作用后被分解

⑦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4.0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神经中枢调控,比如排尿反射的控制

②脑干:呼吸中枢 下丘脑:血糖水盐体温调节中枢,生物节律 小脑:身体平衡

大脑的高级功能:一是感觉 二是语言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大脑皮层言语区

③学习与记忆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面海马体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体液调节

  1. 定义: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CO2等其他调节因子)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 激素调节
    1. 促胰液素:人类发现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 激素调节机制: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实例: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TH)

注意:什么时候分级调节还是反馈调节还是一起答。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③ 激素调节特点:1)微量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

注意: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

④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⑤激素的常考点:

1)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2)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

3)激素不是只运输给靶器官,而是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区别运输和作用

4)激素不直接参加生命活动,而是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5)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不能口服,固醇类激素如孕激素可以口服。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①水盐调节

水盐的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3)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是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4)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作用后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②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炎热环境中散热量等于产热量。发烧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③血糖调节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④肾上腺素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分泌过程本身是神经调节,分泌完成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⑤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1. 三大调节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2. 四个功能:渗透压感受器/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合成分泌激素/调节中枢
  3. 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合成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

⑤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概括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2.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防卫(对外) 监控和清除(机体自身衰老及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3. 两大免疫过程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体液免疫: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细胞免疫:针对被细菌和病毒侵染的细胞;发挥作用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使细胞裂解

4.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吞噬细胞:识别无特异性,参与的免疫类型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能产生抗体。

(4)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宿主细胞)。

(5)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6)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迅速增殖、分化。

5.免疫失调病

(1)自身免疫病:识别错误,把正常组织当成免疫对象;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当成免疫对象;如花粉过敏

过敏反应是指己发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吋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先天或者后天免疫缺陷或者不足,如艾滋病

6.免疫应用中的“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免疫预防——重在“预防”,注射物为“经处理的”丧失致病性却具“抗原性”的抗原即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主动产生抗体,尤其是产生记忆细胞,以备真正病原体感染。

(2)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抗体”或免疫增强剂等,目的是“立竿见影”地直接消灭病原体。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1.植物没有神经系统,靠植物激素来调节生命活动。根据植物向光性,发现了生长素

2.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三个部位和两个原因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③生长弯曲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因而背光侧生长的快。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⑤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引起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近光侧,通过极性运输传递到尖端下部。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3.生长素的本质是乙酸(IAA),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哚丁酸(IBA)等

4.运输: 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部位

影响因素:光,重力,水等(与向性运动有关)

纵向运输 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茎尖、根尖等

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向运输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失去重力不影响极性运输

影响因素:载体,ATP,O2

非极性运输:部位:发生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

方向:双向运输

5.生长素对同一个植物器官的作用:两重性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1)高浓度与低浓度: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上图X轴上方都为促进生长,只是促进生长的大小作用不同。

2)实验里面激素作用是促进生长还是抑制生长,一定要和对照组对比得出结论,即和不加生长素的组对照,只要比对照组长势好,都为促进作用。

6.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的作用:敏感性不同 根>芽>茎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7.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注意: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A促进C抑制=根的向地性体现两重性

B促进D促进=茎的背地性不体现两重性

8.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不是发育。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9.植物激素调节的几个必背点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分析,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3) 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种群群落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空间特征包括随机分布(杂草)、集群分布(瓢虫)、均匀分布(水稻)。数量特征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决定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②预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③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种群密度等也用样方法。对于

趋光性强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

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1)标记物易脱落、标记后的个体警惕性变强会导致计算值比实际值偏高

2)标记物过重、限制行动能力会使计算值比实际值偏低(注意分析方法)

4.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内斗争 ②种内互助

考点2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学模型

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波动、下降。主要研究数量增加。

2.两种数量增加曲线

①“J”型曲线:

1)条件: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特点:增长速率一直增加,增加率不变(每一年都是前一年的固定倍数)

②“S”型曲线:

1)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2)特点:增长速率先增后减,增长率不断减少

3)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这个概念需要先理解后准确记背)

4)应用:k/2前杀灭害虫;捕鱼剩下k/2。

考点3 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记背的准确)

②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丰富度的概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3.种间关系

①互利共生:同增同减

②捕食: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

③竞争:你增我减或者你死我活

④寄生

4.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①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分布与对光照的利用与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关,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

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

③高玫瑰、中玫瑰、矮玫瑰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因为都是一个物种。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类型

①初生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②次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③演替易错点:

1)演替不会导致某一物种彻底消失,可能会让某一个物种处于劣势;

2)一年生草本处于劣势的原因是:一年生草本个体小,在争夺空间和资源中处于劣势

3)演替的判断方法是:看起点。没有繁殖体和土壤条件为初生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分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描述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即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一般为绿色植物,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②消费者:

1)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2)类型: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

③分解者:

1)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将会崩溃。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类型: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细菌。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①食物链食物网描述的是捕食关系,所以不包括分解者。

②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

③食物链食物网的作用: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注意:不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②能量传递过程: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细节梳理和重点题型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未利用

③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能量传递效率:前后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利用率:一般是指利用的能量与生态系统总能量的比值。

易错点: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改变的不是能量传递效率,改变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只是涉及到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情况。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不是可逆的。

④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本质上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是能量传递效率)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①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注意:不是化合物!),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

生产者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② ① ③呼吸作用 ④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大气CO2 库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形式为CO2;

③ ④ 在生物群落之间碳循环为有机物

消费者 分解者

判断方法:先判断双向箭头,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③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和能量流动一定区别好!)

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流动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动力

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①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以接收者接受到的信息为判断标准!比如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

②信息来源: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环境!!!

③信息传递作用:

1)个体层面: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种群层面: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生态系统层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生态系统的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备注:丰富度越高,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8.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易地保护是指把生物从原地迁出。

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未知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具有生态学功能)、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作用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