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杂谈】学圣︱“鸡”之杂谈

 陈晓春 2020-07-30


“鸡”之杂谈

文/学圣


古代,每年正月初七日人日以前为“说畜日”: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上述六种牲畜就是“六畜”。而鸡为六畜之首,人皆喜食之。可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喜欢吃。蜀地有辣子鸡,京城有童子鸡,东北有山蘑菇炖仔鸡,京苏大菜中有白斩鸡,杭帮菜中有叫花鸡,沪帮莱中有贵妃鸡,就是鸡爪在粤菜中亦称之为凤爪,为不可多得之美食。


幼时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对戏中座山雕除夕夜摆“百鸡宴”印象颇深,其也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一场重头戏。看此戏时正值物质匮乏年代,虽不说垂涎三尺,但也暗流口水,心想此宴豪华度,恐百金难求。昔唐朝有一好食百鸡之徒,姓李名绅,字公垂,皖亳州人,官至国子助教,后封赵国公。趣闻中传其每逢酒宴,必烩鸡舌一碗以佐酒,耗活鸡二三百只,其后院死鸡狼藉,此亦可能因其在李牛党争中不实之语,如实,座山雕和其相比真乃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此公年青时曾写过著名诗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如此亦可见面对美食的诱惑,地位一变,言行亦会变,人性也会变的,正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所言:只因人肉是酸的,否则老太太不把我生吃了。只因人肉是酸的,贪官桌上才少了一道菜,而百姓只能叹曰:畜生忘本也。


食不厌精,烩不厌细,有人认为乃中华饮食文化之精髓。若如此暴殄天物,浪费惊人,不精岂不更好!百鸡宴、鸡舌羹,食者肯定无需花钞,乃民脂民膏也,可见反腐仍需从餐桌开始。


作者简介

陆学圣,南京六合区退休职工。出于自娱自乐,经常写写新、旧体诗词、诗歌、散文等等,偶尔也投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