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家】吴海侠︱婆婆也是妈

 陈晓春 2020-07-30


婆婆也是妈

文/吴海侠

        从23年前的那一声“妈”开始,我便从女孩儿家过渡到小媳妇的角色。妈说婆婆一家人好,只这个“好”,就让我与婆婆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婆婆中等瘦削的身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弱不禁风。然而第一天进了婆家的门,我却感受到了婆婆的干净利落和勤快。身为人妻,必然要与锅碗瓢盆做伴了,每天早早起来和婆婆一起忙活,却怎么也插不上手,婆婆说:“妈自己就能忙过来。”我就傻傻地在一边站着看。晚上没事的时候,婆婆时常对我说:“走,妈陪你去打扑克。”那一年我才22岁,走进了婆家,婆婆和妈一样也把我当成了闺女。


        一年后,婆婆全家迁户到了市里,婆婆频频捎回我爱吃的东西。女儿的降生,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温馨和快乐,每次去婆婆家女儿都是大家眼中的宝,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早期教育,三岁那年女儿留在奶奶身边,进了市里的幼儿园。由于想孩子,我在家里直流眼泪,而更操心的却是婆婆。女儿生来就面带泪痕,接产医生打趣地说这孩子是娇女!还真是应了医生的话,每次去市里听到关于女儿最多的话就是“这孩子太能哭,一哭就是半天”,妈妈心疼地劝我说:“把孩子接回来吧。”我知道女儿是因为想妈妈才会不停地哭闹,我不知道当时婆婆是怎么承受的。

        婆婆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文化程度很低,但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于现在的一些老人。婆婆四个儿女,自从我进了这个家门,就从没见过她和谁争吵过,也没听过她动过怒骂过谁,可是爱人姐弟四人却都很敬畏她。

        婆婆对她的儿女们慈爱有加,对我也是一视同仁。记得儿子刚刚生下来我就开始流血不止,妈妈急的不知所措,医生也害怕了,建议赶紧去县里医院以防大出血。婆婆把襁褓中的儿子交给了妈妈,便不顾一切地陪着我上了车。一路上车在飞奔,我躺在婆婆瘦弱的胳膊上,感觉到她浑身都在颤抖,我一直在流血,殷红了婆婆的裤子,从没发过脾气的婆婆这时候竟然一反常态:“这孩子为啥要这么折腾人啊!早知道就不要孩子了!”我知道,此时此刻婆婆是多么担心我,她把儿媳的命看得比孩子更重。这句话二十几年来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儿子5岁时也去了市里。作为这一代唯一的男孩儿,按常理应该是婆婆和妈妈两家的命根子。但儿子是否会和其他家庭的娇子一样被当作小“皇帝”宠溺,我一直在担心着。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言传身教,家人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欣喜的是婆婆和妈妈爱孩子的方式方法很让我放心。她们的方式不同,但都不溺爱,不会依着孩子的性子任其恶性发展。妈妈是絮絮叨叨的爱,孩子哭闹,妈妈会在耐心地在哄劝中循循善诱;而婆婆却是言语不多,她的一个眼神就是一句话,在我的记忆中,这么多年来就没听见婆婆打过一次骂过一次孩子们,每次孩子犯错误,只要和婆婆严厉地目光一对视,便会老老实实承认,并表示改正。婆婆虽然年逾六旬,却与我们、与孩子们没有代沟。每次去婆婆家,最常见的就是她和孩子们在一起打扑克、陪在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写作业,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听孩子们给她讲学校的事情,看着婆婆会心的微笑,我总能感受到一种爱的温馨与融洽。婆婆给孩子们规定的作息时间,孩子们总会很听话地照做。儿子和他叔叔家的妹妹从一年级开始就双双被评为班长,儿子又是体委,每年两个孩子都是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令我们敬佩的是,婆婆没文化,却能把两个孩子教育得品学兼优;婆婆不发脾气,在她身上却有一种难以抵挡的威严与慈爱并存着。

        婆婆和妈妈身上都有着中国良家妇女最传统的美德——善良、刚毅、热心,生活俭朴。而正是这些特点也感染着孩子们。有一次去市里遇到一位老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天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和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头撞在一起,碰散了一车的废品,正在放学的一个孩子路过,急忙扶起车子,帮着拾起东西装好,然后默不作声地赶路。我越看越像你家的孩子,这孩子也太懂事了。”回到婆家问起这件事,婆婆说儿子回家只字未提啊。我们问起,儿子才说出来,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很习惯地在做,我想这离不开大人潜移默化的熏陶,这里面包含了婆婆多少功劳啊!

        时光飞逝,转眼女儿工作了,儿子也临近中考,婆婆这么多年来一直接送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洗洗涮涮,周而复始,每次我去看他们的时候,想帮着做些事情,婆婆总是笑着说:“这点活我自己就能做,不用你的。”看着婆婆的白发越来越多,很是心疼,每次出门都会买一些她们喜欢的东西,给妈妈买什么婆婆就有什么。自从我嫁到婆婆家开始,婆婆每年的生日都是我在记起并主动为她准备礼物,热热闹闹地为婆婆庆贺一番。看着一大家子的人围坐在爷爷奶奶身旁,那其乐融融的氛围,我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我一直喜欢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虽然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我们总能理智地化解,从不使矛盾升华。

        有人说:婆婆和妈不能相比,婆婆就是婆婆,永远取代不了妈的位置。而我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她女儿,像对自己的亲妈一样对待婆婆,那么她也会把你当成亲闺女。人无完人,婆婆也有一些我看不习惯的缺点,但瑕不掩瑜,婆婆身上很多闪光点值得我去学习。婆婆常说“钱不常在人常在。”这一性格我们相同,也是这样相同的观点,我们之间在钱财上从来没有过争执,花了谁的就花了,谁也不会斤斤计较。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都说婆媳关系很难相处,可是我们之间却很随意、随意的就像亲生母女。


        婆婆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次回我家来,一日三餐总是抢着做好等着我们。我的心里过意不去,可是婆婆说:“我闲着也是闲着,这点活也不累,你忙你的,到时候吃饭就是。”我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总有几分骄傲和幸福地说:“我妈回来我就享福。”婆婆做了好吃的还要嘱咐我去给妈妈送一些。而妈妈的小花园式的绿色蔬菜园里每当瓜果飘香,也都会送来一大堆蔬菜水果,给婆婆带上。每次和婆婆、妈妈一起出门,总会有人问“哪个是你妈?”我说“都是!”妈妈也常常对我说:“对你婆婆好点,好好和婆家人相处,婆婆也是妈啊。”从小就耳濡目染妈妈的善良仁厚宽怀,我也在默默做着。妈妈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在婆婆身上同样感受着妈妈一样的优点。每次和婆婆偎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说这说那,孩子们开心地嬉戏在我们左右,婆婆总是欣慰地微笑着。看着婆婆花白的头发和慈祥的脸庞,再看看活泼健康的孩子们,心里总有一股暖流和说不出的感慨,孩子日渐长大成人,婆婆却老了!

        这个世界上妈妈的爱是最无私最细腻也最崇高的,她给了我们一切却从不要回报。妈妈哺育了我们,接着又看护着我们的下一代,这世界上,妈妈是多么辛苦!而我们同样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妈——那就是婆婆,我们同样要好好孝敬她、爱她。


作者简介


吴海侠,1971年出生,齐齐哈尔市作协会员,龙江县作协副秘书长、龙江县诗词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重庆诗词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作品登载《中国文学》、《现代作家》、《安徽文学》、《铁岭广播电视报》、《铁岭日报》、《鹤城晚报》、《时代文学》、《参花》、《北方文学》、《2015中国年度微小说》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辽宁省铁岭市散文大赛征文一等奖、浙江茶文化大赛征文三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