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苗常育︱人生的回望——赏读雨荷散文《秋里的回望》

 陈晓春 2020-07-30

 

人生的回望

——赏读雨荷散文《秋里的回望》

文/苗常育

        前几日,雨荷发来了《秋里的回望》一文,细细品来,在享受文章美的同时,感慨良多,很愿意把这些感慨记录下来,与文友们分享。

        众所周知,作者的散文,在文友圈里有一定的影响和好评,以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而享誉县域文坛。

        文章的开篇,虽没有“大江东去”的凌云,没有“晓风残月”的婉约,但言简意赅,一笔点出了全文回望吟咏的对象——一枚落叶。

        接着,用巧妙的构思,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表现形式,即由落叶引发出秋,由秋推及四季,再由四季烘托出人生,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眷恋昨天关注人生热爱生活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取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飞落作者手中的不一定是秋的第一枚落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枚落叶,可以是作者于秋里接到的第一枚,尤其是属于作者心中眷恋的那一枚。因此,这枚落叶是不确定中的确定,属于不真实里的真实,生活中确有其客观存在。也因此,以真实的落叶做铺垫,有感而发,娓娓道来,方显得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一切完全仰仗于作者对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细微审慎的观察、缜密细腻的笔法。

        一枚落叶,经历了春,“稀疏的把过滤的阳光尽洒在我的脸上身上,暖暖的感觉总是让我看着树尖上的那片云彩做起种种的梦”,“白杨树颤动着腰肢”,“如风起又如水流”;经历了夏,绿叶茂密亭亭玉立如少女,身姿婀娜而妩媚;经历了秋,落叶飘飘,带走了一季迎接着下一季;也经历了冬,虽然树干裸露满身褶皱,风雪来临时它却傲然挺立!

        当年,作者“在两排还很纤细的白杨树间姗姗走来”、“和小树一起疯狂长大”,于今日“转身回望”里,“恍如看到了我曾经的韶华”,也叫我们恍如看到了沧桑岁月里黑白底片上背景不同的作者本人——

        走来了,杨树下,那个曾经与树为伴、与叶结缘、单调而孤独的女孩;

        那个亭亭玉立,穿着花裙子,在树间跑来跑去蹦蹦跳跳的女孩;

        那个天真烂漫,用力摇着树干,摇得团团雪扑簌簌落下的女孩;

        那个杨树旁,大脚印渐渐覆盖了小脚印,长发披肩,吟着诗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

        那个手牵着女儿,走在树下,走在去娘家路上的绰约少妇……

        人常讲,感人心者莫乎情。莫言说:“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有真乃大,有真乃美。”作者眷恋着秋叶、眷恋着春夏秋冬、眷恋着流逝的时光,是人性美的大表露,是对人生真善美的真追求。故这样的文章感染人,熏陶人,也陶醉人。

        我曾聆听过,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先生感人肺腑的话,他说“我的每篇散文,都是在流泪时写出的。”当然,流泪,不一定都在为文;也不一定写出佳品。但先生说的是,作者所吟咏的事物,所记录的情感,首先要感动自己,有感在先,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用真性情写出的文字才能感动别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人生多坎坷,总有不如意。热爱生活的人,并不都热爱文字;而热爱文字又能写出美文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锐意进取的。他(她)们乐观向上性情豁达,是人世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者强者,是人生舞台上引吭高歌长袖翩翩的歌者舞者。

       人们多悲秋,落叶也伤感。但作者笔下秋里的叶,“依然翠绿,叶梗依旧粗壮”,“清晰的纹理,缜密的络脉,一丝不苟的向我展示着它最后的美丽”。这缘于,这枚落叶是一直陪伴着作者从童年到少女再到少妇美好时光的叶;是镌刻着人生足迹见证着人生成长的叶;更是懂得适应一年四季轮回晓得报答根的情意的叶!

        千把字的文章,语言简约清丽,朴素无华,但每个字都是跳动的音符。所以,赏读这样的美文,我们会感受到作者一种强烈的眷恋意识和对人生的憧憬。在眷恋和憧憬里,有对往日用心的呵护,有对流年深情的感叹,有对曾经的每一天每一年不负年华不欠记忆的踌躇满志,更有隐隐约约潜台词里对美好明天的坚信和向往。

        作者素来向往美,欣赏美,并用纤纤手不断地创造美;是美的化身,美的所在,美的使者!

        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攥住的不仅仅是一枚落叶,是如歌如诗的年华,是金子般的未来。

        ——“回望”,意义就在这里!


作者简介

苗常育,罗家堡子生人,祖籍蓬莱。十七岁后做过农民、教师、检察官、县域政法机关业务主管,现为中共龙江县委政法委研究员。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龙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古城青青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