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王学彬︱家乡河里渔趣多(之一)

 陈晓春 2020-07-30

 

家乡河里渔趣多

文/王学彬

        家乡门前的四条河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两岸的家乡父老。那南河的沉稳、端庄;罕河的汹涌、激情;圈河(湖)的温柔、恬静;迷魂阵湖的神秘、秀丽,我已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那里纯天然的美丽风景令人怦然心动,那里丰富的鱼类,令人回味不

已。

捕“老头鱼”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这个季节里无法钓鱼,因为春天鱼是不咬钩的,只能用网打,这似乎给人们留下遗憾。但是,人们还是在初融的冰面下捕鱼寻找乐趣。

        现在在酒桌上想吃到“老头鱼”很难,但那时候,“圈湖”和“迷魂阵湖里盛产“老头鱼”,尤其是春天。

        “老头鱼” 长相呲牙咧嘴,眼睛偏上;身体粗壮无鳞而尾巴短小,头大而扁,口大下唇略长;皮肤凹凸不平,棘刺四射;全身楞楞角角,异常粗糙。“老头鱼”喜欢栖息在江河小支流静水处,尤其是水草丛生的泡子里。它们活动性不强,不善远游;耐缺氧,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也能生存。越冬能力强,能潜伏于水底泥土中,处于冬眠状态,几乎停止活动;在水较浅的泡沼中能安全越冬,故被誉为“还阳鱼”。“老头鱼”主要以昆虫幼虫、甲壳虫幼虫和小虾为食,较大个体也食幼鱼。一般体长达6厘米的2龄鱼始性成熟,产卵期为6月初至7月。产卵适宜水温为16-20℃,卵产出后粘附于水生植物上,排列整齐。雄鱼有保护卵孵化的习性,孵出后2天的稚鱼即主动索食。   

        日上三竿,温度上来了,我们这些小伙伴拿着冰镩、搅捞子、铁锹和土篮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就近的圈河。选好位置后,开始动手了。“老头鱼”在越冬时都紧靠岸边,有时河水冻绝底了,其他的鱼都死掉了,唯独“老头鱼”能够生存下来。先用冰镩将冰镩开,要到底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已经冻绝底了,根本没有水,可是“老头鱼”还在那里仅靠自身的热量,在二层冰中张着嘴呼吸呢。你就尽情地往前镩冰,冰中冰下,密密麻麻地拥挤着,用锹戳到冰面上,那“老头鱼”还在不停地蹦跳着。只要你有力气就行,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拣几土篮子。

钓 鱼

        夏天来到了,我们除掉上学外,几乎把大部分时光消耗在了河边了。想钓鲶鱼、柳根到罕达罕河,想钓鲫鱼和鲤鱼到圈河和迷魂阵。

        那时钓鱼的用具很简单,最好的鱼杆只有竹竿,有时找一根细长的木棍代替;当时鱼线全用棒线,后来进步到塑料丝线;鱼钩有的是用针经火烧后揻成的;鱼饵就是挖来的曲蛇(蚯蚓);鱼漂就用秫秸棒做成的。来到河边,选择钓址非常重要,有句话说得好:春钓嘴,夏钓弯,五方六月钓沙滩。“春钓嘴”就是说,春天钓鱼要选择河道的接口处,因为经历了一冬天的缺氧、寒冷的困扰,鱼儿们急需温暖和换氧;“夏钓弯”是说此季节正是鱼儿大补身体的时候,因为河道甩弯处水深,并且有很多鱼儿喜欢的食物淤在这里,所以鱼儿喜欢在这里活动;“五方六月钓沙滩”是说正是高温炎热时候,鱼儿喜欢到浅滩乘凉。

        我们几乎天天来到河边。坐好后,从罐头瓶子里仔细地挑出一根又肥又大、活蹦乱跳的蚯蚓,放在手心上拍几下,蚯蚓被震动窒息而死,穿在鱼钩上,拎起鱼竿,抛入水中,鱼漂随着鱼坠向前跑去,停止不动了。我精神抖擞地握着鱼竿,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少时,鱼漂轻轻抖动几下,继而鱼漂立起扎进水中不见了,立刻兴奋得提竿,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半空中抖落掉的水滴,激起了水面上无数个涟漪……

        夕阳西下,收竿了,看着一兜活蹦乱跳的鱼,我真是愉悦极了。

用网打鱼

        五六十年代,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有渔网。那年头粮食不丰收,人们只能靠打渔摸虾来填饱肚子。

        制渔网的过程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在屋子的房梁上定个钉子,将棒线栓在上面大人们开始用梭子穿针引线忙碌起来。网眼的大小很有说道,一般分“插一”到“插五”,还有“插一间”不等。所谓“插一”就是网眼能插进一个手指,介乎“插一”和“插二”两者中间就叫“插一间”。大约一周左右,渔网织成了,然后买些铅铰子连缀在紧底下,制成网兜。为了使渔网入水速度快、网线结实,再没使用之前先用猪血浸泡二十四小时,然后取出晾干就可以使用了。那时候用渔网打鱼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

        阴天下雨或晌午头子,大人们也耐不得寂寞,主动让我们跟着去给拣鱼。那时候我们经常去圈河或迷魂阵湖打鱼,因为那里是湖水不动,而且还有水草,各类鱼很多。来到岸边后,大人们开始撒网了。撒网的姿势太美了,掐住网纲,将一束网提起,用另一只手抓住网的一侧,向左右摊开,将网的底兜提起,双手拉起渔网前后摆动几下,借着惯性迅速向前抛去,渔网在空中以网纲为中心向四周散开,立即成了圆形,刷地落入水中。父亲撒网的姿式很美。裤腿高高挽过膝盖,袄袖捋到肘弯以上。网绳套在右手腕上,右手卡住网身的上端,左手撩起一半网兜和网一块儿攥住。前后一悠,“嗖”的一声网就飞了出去。网在半空中张开,像一个巨大的蜂窝,在水面垂直落下。密密麻麻的网眼,激起一层层的水泡,一圈圈涟漪在寂静的水面上荡漾开去。一两秒钟后,开始收网,手拽网纲,随着渔网的渐近,看到网面上不停地抖动,我们的心也为之狂跳不已。渔网带动着河水向岸边涌来。临进岸边,凉风吹来,一股股腥味扑鼻而来,网中之鱼在不停地翻滚着,我们狂呼着涌向前伸手帮着拽。拽到岸边后,大人们熟练地将网兜提起,鲜活的鲫鱼、鲤鱼、柳根便撒落在地面上,蹦蹦跳跳,招人喜欢。不一会儿鱼筐满了。

        趁大人休息时间,我们便在岸边练习,几次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基本掌握了撒网的基本要领。后来,我们多少次偷偷摸摸地和其他的孩子们来到河边撒网捕鱼,我们不在乎打鱼多少,只在享受快乐,时常为抛出个“老牛槽”而笑得在地下直打滚儿。

夹子打鱼

        捕鱼的方式可以说有无数种,但是用鸟夹子打鱼你听来一定感觉很奇怪吧?小时候,我们就玩过这种游戏。倒不是想吃鱼,主要是玩个刺激。

        那时候,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几十盘打鸟的夹子,钓鱼嫌腻歪了,突发奇想,大家决定用夹子打鱼。刚开始,我们像打鸟一样打鱼,把曲蛇拴在夹子销上,在夹子把上栓个绳,用来拉夹子。在夹子掰开的上端系上细绳,长短根据水深浅而定,将鱼漂系在上面,然后将夹子放在齐腰深的水中,回到岸上,手扯着绳子,大家眼睛盯着鱼漂,等待着鱼儿上夹子挨打了。不一会儿,只见鱼漂抖动几下后没影了,大家高喊着:“打着了,快拽呀”你抢我夺,迅速拉绳子,手里有感觉,肯定打着了,拉到岸上时,一条足有二斤沉的大鲤鱼被夹住了脑袋,不停地摆动着尾巴,带着夹子在地面上翻滚起来,伙伴们喊叫着把鱼摘了下来。于是,伙伴们纷纷效仿,每个人都做十几个,有时还拿着鱼竿,一边钓鱼一边打鱼,其乐无穷。夹子打鱼几次过后,也有失败的时候,有的时候鱼从后面去吃,夹子犯了,鱼却毫发无损地跑掉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夹子支起的后部分用破筛子底或丝线网蒙上,这样,鱼从后面就进不去了,再用时,打中率几乎百分之百。

下撅耷杆

        撅耷杆是专门晚间用的,因为大鲶鱼专门晚间出来觅食。撅耷杆是晚间插在河边土崖上钓鱼用的。鲶鱼被钩住后,杆子就会不停地上下摆动,所以叫“撅耷杆”。

        撅耷杆制作很简单,找一根一米左右长、手指粗的木头杆子,一定要具有柔软性,在一端拴上一根一米左右长的粗而结实的线绳,在线绳的末端系上一个大的5号鱼钩,不用鱼坠子,整个形状上看就像一根小鞭子。清清楚楚的记得第一次下撅耷杆钓鲶鱼时的情形。

        急切等到天黑以后,我们将几十把撅耷杆装进麻袋,带着手电桶,跟着大人来到罕河边,找水深崖高的地方,手电筒打开,照着鱼钩上好曲蛇,大人们不放心,让我们照亮,自己趴在崖边将撅耷杆牢牢地插在崖壁上,让鱼钩进入水里就可以了。插杆时必须上翘,以防被大鱼拽跑。刚刚插完两三个,后边就传来了霹雳啪啦的响声,我们这些孩子负责摘鱼,忙的不亦乐乎。拿着一条条乌黑或淡黄、浑身滑溜溜的大鲶鱼,早已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在岸边闻响声奔跑不停。半夜左右,就已有二十多根大鲶鱼装进了麻袋里了。以后我们自己就直接下撅耷杆了。

作者简介

王学彬,1958年生人,1975年起从事教育工作,社会兼职为龙江县人民法院陪审员、龙江县作家协会景星分会主席。1989年至今先后在《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教育》、《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公安报》、《齐齐哈尔教育》、《教育情报》等市、省、国家级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散文、诗歌、歌词、小小说、曲艺、消息和论文近400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