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李齐军︱江 桥 魂

 陈晓春 2020-07-30

江 桥 魂

文/李齐军

有一个日子,总被提起。

像提起怒火,像提起叹息。

9.18的枪声,把中华民族的屈辱,

又一次写在了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的崛起,

那段屈辱,已被民国的腐败所忘记。

所以,东瀛人把侵略中国,当做一场游戏。

从那天起,日寇这个字眼,

牢牢地烙在中国人的心里。

从那天起,中华民族的危亡,

已没有探讨的余地。

可无能的政府,

以不抵抗政策把东三省丢弃,

更可恨的东北军,放弃家乡,向关内逃离。

一夜之间,沈阳沦陷;一夜之间,熙恰投敌,

可恨的败类张海鹏,

把黑龙江的门户送给了鬼子。

就这样,日寇和汉奸一同,向黑龙江省进逼。

就这样,十月十五日,

泰来县响起了日寇的铁蹄。

就这样,江桥激战的枪声叫嫩江战栗。

一九三一年的江桥,

响起了中国抗日的第一枪,

十月十六日的中国,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历史。

从那一刻起,谢珂的英名被世人牢记,

从那一刻起,“还我河山”的誓言,

跟着马占山将军抗日到底。

从那一刻起,抗日军民与日伪隔江对峙,

从那一刻起,抗日的呐喊就和在涛声里。

英勇的马占山,临危受命,弘扬民族之大义。

无畏的抗日人,赴汤蹈火,胸怀殉国壮志

他们顶着抗命的罪名,为中华的不屈而战

他们缺枪少兵,却把中华的脊梁挺起。

这就是英雄的史诗,浴血奋战三十七天,

这就是中国人的国魂,

一声枪响叫侵略者胆战心寒。

可歌可泣的三十七天,

把中国人的傲骨挺起,

铭记历史的三十七天,

把抗日烽烟在全中国点燃。

看,枪林雨,寒江雪,抗日联军驰骋北疆

看,延安灯,八路火,全民抗战把豺狼驱赶。

听,国际审判法庭的判决声,

叫侵略者低头认罪

听,嫩江水浩浩汤汤,

把抗日英魂的名字咏唱。

时光与岁月会把历史铭记,

怀念和仰瞻会把意义伸延,

江桥枪声已把一种精神树立。

这种精神,已把一个国魂续传。

桥头边的人们,会为是江桥人而骄傲,

泰来人会为家乡,那英雄的历史而自豪。

作者简介

李齐军,1966年出生于泰来县。高中毕业,下岗工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市、县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泰来县域文化调研基地主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泰来县作家协会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