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董学章︱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 (往事回忆之五)

 陈晓春 2020-07-30

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往事回忆之五)

文/董学章

我的学习生活

        从小学到大学,我读书的主要精力好象都是用在“课外读物”上了。上小学时,课堂上学那点东西,一听就懂,全不用费力。我觉得学的东西太少,不够口。父亲就给我找来《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教我反复阅读,还让我背诵《百家姓》全文,说《百家姓》最有用。此外,我还阅读了《杨家将》(数本),《响马传》,《三侠剑》和《七侠五义》等十多本老旧书。

       上初中以后,课程的门类和内容都多了。但只要注意听老师讲解,许多知识都可以在课堂上消化掉。那时的教学安排大致是,上午四节课,每节45分钟,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两节自习,晚上还有两节自习。我每天都用一节自习的时间,做完全天各科的作业(不认真,兑付),剩下的时间就找课外书去读。我读课外书的兴趣很浓,比平时上课来劲。

        当年泰来二中没有供学生用的图书阅览室,自己又买不起很多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设法去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读书。那时县图书馆有些报刊杂志可以开放阅读,书籍则需要办理借书证,而且借阅对象主要是县城内的职工,学生是不可以借书的。我常去看报刊杂志,与图书管理员包大姐混得“脸熟”,就询问她我怎样才能借到书读。她说,你在镇内找个单位,开个证明,就可以办借书证了。当时正好我父亲在泰来镇的火红加工厂工作,管公章。我把要办借书证开证明的事和他讲了。他认为这是好事,就给我开了。因此我就有了在县图书馆借书的资格。 

        我在县图书馆先后借阅了好几十本书。现在还能忆起的有:我阅读的第一本古代短篇小说集《儒林外史》,我最喜爱读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还有《聊斋志异》和《三国演义》;现代文学有:《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革命烈士诗抄》等:读了《唐诗三百首》,使我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又借来《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选》等选读。

        我后来在县新华书店买到一本旧书《唐诗三百首》。我与唐诗结缘,特别喜欢唐诗,可能与下面这件事有关系。小时候,我家堂屋里有一面大穿衣镜,两边各有一幅精制的佩联。上面用很优美的行楷书写道:朝为越溪女(上联),暮作吴王妃(下联)。为了知道这幅对联的出处,我请教过不少人都找不到答案。后来我在《唐诗三百首》里看到了它的出处。它出自王维的《西施咏》一诗。此后我买过《李白诗选》,《王维诗选》,《杜牧诗选》,《杜诗散绎》 和《全唐诗》等等。我在退休时还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更祈亲友常相聚,唐诗蜀酒伴余年。髫龄时代的一个诱因,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癖好。

        在二中读书期间,我还常去新华书店白看书,偶尔也买一本书。那时的老书店在正阳街南侧的道西,只有3-4间土平房。

        当年也不兴开架售书,看书要隔着柜台,要看哪本得叫工作人员给拿出来,看看不买再还回去。我看书的时候多了,看了一本又换一本,光看不买,挺讨人烦的。一来二去,卖书的几位大婶就认识我了。有陶婶,俞婶,樊婶,一开始她们揶揄我“没皮没脸”,但看那表情却是“喜爱有加”的样子。时间长了,她们就说,你自己进来看吧,看够了在哪拿的放回哪去。这样也就不用老麻烦她们了。

        有一天下大雨,书店里进来许多人避雨,挤挤叉叉的。我在那看书,樊婶就过来说,这里人太多了,你拿两本书上后屋去看吧。她把我送到后面的一个小屋,也就是半间房那么大的一个值班室。屋里有一铺能住两三个人的小炕,地上有一个砖砌的火炉,上面坐着一把烧开水的铁壶,门口放着一口能装一挑子水的水缸。樊婶对那个值班的人说,让他在这看书吧。从那时起,直到上高中以及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我都是泰来新华书店的“常客”。

        我在泰来书店也买过一些书。读中学时只买过几本,参加工作后买过上千本。中学时买的几本书,对我的特长发展和人生道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读高中时,我在泰来书店买到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一本是《中国青年》,里面有一篇马克思的中学毕业作文:《论青年如何选择职业》。这两本书为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我将在后面要写的《我在泰来一中的读书时光》一文中详述。

        在二中读书时,我曾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黄若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编写的《中国字快写法》。这是一本旧书,后面的扉页都没了,是1951年前后出版的。后来更名为《汉字快写法》,多次再版。我在读小学时就在父亲指导下学写毛笔字,每当春节来临就帮助父亲为乡邻书写春联。我父亲只上过一年半私塾,但毛笔字写得特别好。他写的是比较规范的柳体楷书,小字大字都能写。当地的区政府,村政府,供销合作社,及一些店铺的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我由于性格关系,一直不喜欢写规整的楷书,对行草书情有独钟。黄若舟的《汉字快写法》字体简捷悠美,正合我意。我自从买到《中国字快写法》以后,长期临摹苦练,以至形成了一生不变的字体。这当然是指钢笔字而言的。我写的毛笔行草书,据某位书法家鉴定,近似章草。但我自知我还没有形成独有的书体,我不是书法家。然而,《汉字快写法》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此爱上书法,见到好的书法书刊就要买下,欣赏观摩,竟然滥竽书法行列,交了不少书法家朋友,受邀参加不少书法活动,还曾被推举为泰来县首届“书法篆刻协会"主席。到大学工作后,还兼职教过五届学生的书法课。有几位同学后来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专职教授。可见,一本好书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正确地使用工具书,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拓展知识范围。这也是我二中读书期间获取的经验。一个初中生肯定会经常遇见一些不认识的字,急需有一本适用的字典。在我为没有字典而为难时,有一位同学赠给我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他说他用不好,给我了。我用了一段时间,觉得也不方便。后来,我的叔父在齐齐哈尔嫩江专署公安处工作。他给我弄到一本偏旁部首查字法的小字典,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那是一本108开的袖珍字典,只有拳头那么大,红油皮纸 封面,特别精制。我真是如获致宝,经常带在身边,时不时的就翻阅几页。它帮我多认识好多字,也养成了我经常阅读字典和辞典的习惯。我上高中时有了《新华字典》,《哲学辞典》,上大学时有了《现代汉语词典》,《 经济学辞典》,参加工作后,我买到《辞源》,《辞海》和文科的几十部辞典,还有《俄汉辞典》,《英汉辞典》,《日汉辞典》,连《数学手册》也买了。我没事时经常拿一本辞书翻看,它对扩大知识面有极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董学章,号乾德山人,1943年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1963年毕业于泰来一中。大学学历。1969年,在泰来县历任中学教师,公社干部,县委办公室秘书,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等职。1986年在锦州师范学院(今渤海大学)政法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是我国首位研究诺贝尔经济学理论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2003年退休后定居北京。2017年被县作协聘为首席顾问。


上期链接:

【泰来作协】董学章︱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 (往事回忆之一)

【泰来作协】董学章︱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 (往事回忆之二)

【泰来作协】董学章︱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 (往事回忆之三)

【泰来作协】董学章︱我在泰来二中的学习生活 (往事回忆之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