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温明远︱在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视台《文化鹤城》栏目答记者问(之一)

 陈晓春 2020-07-30

在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视台

《文化鹤城》栏目答记者问

(之一)

文/温明远

2018年8月19日,我接受了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视台高级编审,《文化鹤城》主编李巨炎先生的采访。节目于8月23日播出。

一、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文学创作的?您的文学创作受过哪些人的影响?

答:   从读初级中学开始,我就有了文学创作的冲动。1964年,是建国15周年。那一年,我15周岁。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次“我和祖国同时成长”的征文活动,我写了一首二十多行的现代诗,在征文活动中获了奖。从此我有了当诗人、当作家的欲望。读初三时,学校选我为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主办了多处板报、墙报。为了带头引导大家投稿,我写了很多诗歌、散文,一时间写作的热情大增。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舞文弄墨,经常写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那个年代虽然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艺术手法也有些稚嫩,但奠定了我的写作基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我正在读初中、中等师范学校。彼时,学校里各种政治运动不断,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那个年代,学校引导学生关心政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不上上级学校就回家参加生产务农,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同时,学校没有升学率压力,学生也没有沉重的负担。1965年,我们中考时,只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那时学校有各种兴趣小组,我参加了写作、文艺演出小组。当时文学艺术界号召工农兵写工农兵,树立了很多农民、工人、士兵作家的典型。如高玉宝、陈登科、胡万春等人,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我。那个时代的作家,都长期深入农村,住在农村,写出很多优秀作品。像赵树理、周立波、马烽等人。我以他们为榜样,立下志愿,如果考不上上一级学校,就回家务农,写农村的人,写农村的事,当一个农民作家。在老师的帮助下,课余时间读了很多文学作品。

引导我走上文学道路的,是初中教我的王欲英、王贵山两位语文老师。

王欲英老师是军旅作家,1957年反右斗争时被打成右派。1962年解除劳教,转业到地方,分配到当时我读书的农村中学任教,教语文课。1963年春季刚开学,我在作文课上写长篇小说《红岩》读后感,重点写了小罗卜头的遭遇和命运。王欲英老师在批改我的作文后,在我的作文本扉页上写了很长的一段话,结尾处写道:“……相信你在写作上,会大有发展的!”一个作家出身的语文老师说的这句 话,对一个农村少年的心灵,有了巨大的震撼!从此,文学的种子撒在了我的心田:当作家,是我的理想。从那时起,王老师经常给我“开小灶”,向我介绍新书,给我讲写作的要领,经常批改我写的诗歌、散文。可以说,王欲英老师是我写作的导师。

王贵山老师是我读初三时的班主任,教语文课。那时我的物理、化学等科学得不好,经常上课时看小说,科任老师经常到班主任那告状,但王贵山老师从来不批评我。他鼓励我看各种课外书,鼓励我在班级开展办手抄报、壁报等活动。1965年中考时,王贵山老师在我的报考登记表中鉴定一栏写有“该生酷爱学习语文……”的评语。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也快退休时,有一次出差经过我读初中时的学校,见到了四十多年没见到的王贵山老师。那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王老师已经不认得我了,我刚一说出我的名字,王老师就说:“你能当作家呀!”当时,我很羞愧。虽然我已是省作协会员,在报刊上发表了很多作品,但没成集,也没有能传世之作。老师的一句话,敲醒了我:我要努力写作,当一个真正的作家。


作者简介

温明远,1949年生于泰来县和平镇宝青村,在克利镇乾德村王老道屯长大。长期在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现为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参加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大辞典》《中国劳改学大辞典》《监狱行政学》。主要作品有:论文集《自留田笔耕录》,散文集《足音》,长篇小说《三家孩子一个妈》《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大钟谜案》《丰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