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郭景贵︱希望的田野(连载之五)

 陈晓春 2020-07-30

希望的田野(连载之五)

文/郭景贵

农机具补贴

定农机具购置补贴,又称农机购置补贴,是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给予的补贴。根据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单位贷款。

通过补贴和贴息的办法,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已的土地面积及生产能力而购置不同类型的农机。就以泰来县克利镇、六三农场乃至全县的水田面积为例,几百万亩的水田作业,从春耕到秋收,每个季节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大中小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尤其是水耙机、插秧机、收割机这三种农机是最重要的。在水上村,凡是耕种在5~10公顷以上的农户,家家都有“老三件”,否则想扩大面积发展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国家出台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充分证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句至理名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回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业生产情景,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泡完田,耙完地,开始插稻秧。人海战术,一字排开,弓腰弯背,一天到晚。腰酸背痛,泥里水里;到了秋天,手握镰刀,两眼望去,满目稻谷。一刀一刀,一天疲惫。人们渴望机械化的早日实现。现在好了,高大的现代化的收割机(康拜因),像一艘舰艇,在碧波万顷的稻海里剩风破浪。

财政部、农业部于2004年共同启动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安排了补贴资金0.7亿元在66个县实施。此后,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补贴资金规模连年大幅度增长,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县和农场。2004年一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9.7亿元,其中2009年安排130亿元,比2008年增加90亿元,增长225%。从2009年实施情况看,全年共补贴各类农机具超过343万台套,受益农户逾300万户。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推动了全国农机总动力快速增长,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郭景贵,笔名:郭秋实。男,汉族。高中学历,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生人。著有长篇小说《总是一往情深》,于二O一五年十二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曾担任黑龙江《农村报》、《黑龙江科技报》、《黑龙江法制报》、《齐齐哈尔日报》、泰来广播电视台通讯员。现为泰来县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