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来作协】徐国强︱海南黎族“三月三”盛会的由来

 陈晓春 2020-07-30

海南黎族“三月三”盛会的由来

文/徐国强

在海南省东方市境内大广坝库区附近,新建一处“三月三文化广场”,广场大门两侧绘有黎族的图腾,一男一女两个人形图案顶天立地,在广场中央搭建有巨型舞台,舞台两侧建有高高的塔楼。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县城及各乡镇的黎族同胞都在此举行传统的三月三盛会,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海南旅游风景保护区。

“三月三”盛会,原是黎族同胞未婚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来说,婚后的人是不再参加的,现如今,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观念的更新,加之旅游业的需求,已使得“三月三”盛会,成为黎族同胞开展群众文娱体育活动的盛会,黎族男女老少以及党政干部,其他民族群众都可以参加,倘若游客正赶上此时游览东方市,定能亲身体验黎族同胞这种幸福和欢乐,给旅游增添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记得十多年前去海南,正赶上过“三月三”盛会,为了欢度三月三佳节,海南黎族同胞们早在开年之时就添置新衣服,酿造山兰甜酒,备好做甜稞的糯米。三月初三天一亮,黎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一路载歌载舞走上街头,涌向广场,特别是小伙子和姑娘们打扮得十分引人注目。在广场上男女青年翩翩起舞,跳起打柴舞、打鹿舞、竹竿舞等。接着,有的进行对歌,有的参加打叮咚。有些青年在活动中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为日后喜结良缘打下基础。在“三月三”这天,正赶上黎族“万人吃米粉”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见广场上摆下一溜溜桌椅,数不清的人在低头吃米粉,场面十分壮观,就像过年一样。

夜晚,华灯初上,三月三活动进入高潮,广场上点燃了篝火,青年男女手拉着手跳起了黎族舞蹈,如游客有兴趣,也可以下场加入舞蹈行列,广东民族歌舞团的舞蹈编导创作了黎族舞蹈“三月三”,曾在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出,获得了奖项,从此,黎族同胞三月三盛会在世界各地闻名。

“三月三”盛会发源地有着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发源于东方市俄贤岭,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俄贤岭山上有一俄贤洞,深不见底,山下俄贤湖水流回旋,浪拍洞崖,这个石洞里有一只乌鸦精时常出来祸害黎民百姓。一天,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在岸边唱着情歌,乌鸦精循着歌声望见俄娘,楚楚动人,心生歹念,卷起一阵风暴将俄娘掠进洞来,乌鸦精威逼利诱,欲将俄娘做压洞夫人,俄娘不从,天天在俄贤洞里唱歌,思念自己的情人阿贵。阿贵得知心上人被乌鸦精强行掠去,在三月初三的早晨,带着尖刀、弓箭和绳索上山,入洞解救俄娘,结果被乌鸦精害死,万分悲痛的俄娘假意顺从乌鸦精,使其放松警惕,趁乌鸦精熟睡之际,杀死了乌鸦精,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害。后来俄娘终生未嫁,每年的三月初三,她就到俄贤洞唱情歌,以思念她心中情人阿贵。

从此以后,海南岛黎族群众为了纪念俄娘忠贞不渝的爱情,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山峰取名为俄娘九峰山,山下的湖水取名为俄娘湖。并在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十里八乡的未婚黎族男女来到俄贤岭下,打扮得花枝招展,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风俗逐年扩大并普及海南黎族同胞居住区,逐渐蔓延至海南岛,演变成海南黎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作者简介

徐国强,1961年4月出生于泰来县,大学学历。省、市、县摄影家协会会员、担任《红色思源网》《老年学习生活》杂志社通讯员,先后主编出版了《泰来革命老区史》《记忆不能忘却》第一、二、三辑,在《老年学习生活》杂志上发表《竹排》《溪流》《宁静》等十余幅摄影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