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天地】任彦︱情义

 陈晓春 2020-07-31

情 义

文/任彦

(一)

夏日,小兴安岭的绿色覆盖了林城,林中有城,林在城中。微风吹来柳絮飞时花满城,宛如空中的清馨园伴随着树木与花草的芳香四溅,一起甜在人们的心田。

喜鹊喳喳,登高望远。放开歌喉,报道着喜讯的来临!

早晨,我欣然步入林城最繁华的早市~昇辉市场。漫游在噪杂的人群之中,用眼睛欣赏、用耳朵闻听、用心感受着闹市的繁华和不绝于耳的叫卖声。

突然,在人群中我猛然发现一个高大的身影,那中年人的魅力把我吸引了过去。近前一看不觉欣喜若狂:‘‘哇塞!好哥们就在眼前!’’他魁梧的身材英俊潇洒,一身束装更显美丽。他穿戴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可谁能知道他竟然是一名合格的警校教官。

我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把他比做“哥哥"。他大我三岁,我们是同一专业的同学;再则,我们还是最要好的亲如弟兄的好朋友,所以我十分尊敬的称呼他为"哥们"!

说来话长,我的这位"哥们"他不是当地人,他是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来我市下乡的知识青年,在北部边陲的江边一个生产队插队了。在那里一干就是六年多,直到七四年被推荐上大学他才离开了那里,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教师。

一九七二年的第二日,我和队友赶马爬犁去江边送人连同给农场买鱼,住在了旧城村第五生产队,后来才知道那里就是我“哥哥"下乡插队的地方。

旧城村在江的南岸,是公社最大的村落。四、五个生产队从东至西一字排开每个生产队都紧挨着,农家院一个接着一个。

进村只有一条村路,这条路连接所有生产队,是去公社办事的必经之路,我们进村就是走的这条路。

村子北面是界江,南面是广袤的土地,一片一片的连在一起,一直抻到十公里以外的山边。

江边坚固着边防军的瞭望塔,边防军分班持枪站在上面放哨值勤,时刻注意着边境的安全,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头上的红星始终是闪烁着。

江中心有个很大的岛子,在江的主航道我国的一侧,人们叫它“江心岛"。岸边上的居民常去岛上砍柴和耕种,一代传承一代,人们对这个江心岛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还记得,一九七二年我们是中午十二点多赶到五队知青点的,一位留守的上海知青接待了我们。攀谈中听说我们也是知青他非常高兴,拿出上海的特色挂面招待我们。因为是知青有共同语言,我们很容易的就谈到一起了。

说心里话,我们是上山的知青,就在本地,离家最多也就只有几百里地。可他们呢,离家可就远去了几千里也不止。我们劳动挣的是工资,他们挣的是工分。这些都是“上山"与“下乡"的最大区别。

了解到这些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对他们产生了同情感,于是邀请他到我们农场去做客,他欣慰的答应下来,同时他也邀请我们去上海玩。看得出来所有知青都是一家人,知青之间的情才是天下第一情呵!

话又说回来了,也真是有缘分。我和他都是被推荐上学的,是同一天走进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专业读书的同学。我们不在一个班级,我们两个班级是对门,出入同一个走廊,天天可以见面的。

当时学校办学条件非常的差,唯一的一栋宿舍楼人满为患,我们根本住不进去。我们这些后来的男同学只能是另有安排了。

我们专业的男同学都住在一个大寝室里,就这样我们认识了,交往了。从走进校园一直到现在我们始终有所联系,由于工作环境所处他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近半个世纪的相处我在心里十分敬佩他、感恩他,所以我在心里始终认为他就是我哥哥。

同学加哥们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应该是铁打的、是钢铸的、是坚不可摧的!同学一见面就喊:"哥们你好!"听起来真是亲切感十足。这是一句多么温馨的话语啊,听了甜滋滋的甭提有多舒服了。

有人向我请教什么是"哥们"?我非常自豪的回答:"哥们"就是记忆中永远不会忘掉的人。是那些你伤心他不快乐的人,是你成功他高兴的人,是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能想到你并且真心帮助你的人,是会为你甘心去蹈火海的人!

我的这位"哥们"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可谓是我的亲哥哥!

我这个"哥们"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同样英俊潇洒,落落大方,不愧为人人夸奖与羡慕的美男子。

他拥有酷似精雕的脸庞,看上去相当的完美,随时都带着笑容,给人以可亲可敬的感觉,就像阳光直射下来并带着光泽温暖人心。他身材伟岸,俊美绝伦,一身朝气,象似放荡不拘,但他眼里始终流露出的精光真是让人不敢小看。

他曾经骄傲地讲述过:“在农村的六年实际锻炼中,凭借火一般的热情不妄青春活力了一场。树过壮志学习金训华,立过誓言保边疆,扬鞭策马,驰骋在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里”。

是的,这"哥们"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竖在我们眼前一面不倒的旗帜。他赶过生产队的马车、他在酒房烧过米酒、他当过羊官儿也打过小工种过地。最让人敬佩的是六年的插队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是在学校代课了。噢!原来我们还都在山林中或在土地上劳顿时,他就已经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了!

当教师也是我的梦想,到了师范校深造我就知道了以后肯定是要做教师工作了,我感到十分的欣慰。遇到尊敬的哥哥是我的幸事,还没有走上教书的讲台就已经有了学习的榜样了!

他跟我说过:“在生产队做过两年的代课教师,担任过班主任、教过语文、政治,也教过副科”。我真的敬佩他,那个年代能到学校代课,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插队的知青那可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啊!

“第一天刚走进校园就有学生与我打招呼:老师您好!当时就别提我有多高兴了”。他说到这里时不仅自己哈哈的笑了起来,“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个愿望终于能够实现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事,要好好珍惜吧!”他的话对我的鼓舞非常大,一直在我心中激荡着。

(二)

久违的"哥们"

让我握紧你的手

献给你

我高高举起的这杯酒

祝福我们的同学情

祝愿哥们的爱

天长地久

峥嵘岁月见蹉跎,历炼衷心壮筋骨。师范校入学的那一天,在奔驰的列车上我和他相遇。交谈中得知我们又是"同路人"了。说来也巧了,我俩都是重返学校去读书的,下乡几年之后我们又成了同学。他说:“这是祖国母亲给予的良机,是老天赐予的缘分。”是的,这也算是我们同学情的再续,人生的第二次握手吧!

其实,我俩原本就是同学,那是六八年在乌伊岭区“五.七”中学时我们是同届同学。六八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三年,正是红色运动的高潮时期,唱红色歌曲跳“忠字舞”,就连吃饭前都要做“四件大事”,那是个狂热的年代。今天我们又要去同一所学校深造,并且在火车上偶然相遇,难道这不是缘分?

列车在欢快的向前行驶着,车头冒着缕缕轻烟给蓝天增添了一点点的色彩,好听的车轮声合着一对年轻人的心跳奏响了人生新的篇章。

车行一路,我俩交谈了一路,感慨、感叹、感受,无所不谈,足足装了一火车。

谈到痛心处他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告诉我:“两年高中白念了,什么也没学着,就算是胡混了两年。那两年整天的学语录搞运动,想不去都不行。好歹是混到了高中毕业,连张毕业证都没发就离校下乡了。”他说着的时候把头扭向东窗外,看着远处的大山继续他的话题:“刚下乡时有种轻松的感觉,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就不那么轻松了,特别是遇到什么坎坷和不顺心的事儿就觉得人生是那样的艰难了。”他这时回过头来看着我把话停了下来,好像是在征求我的意见?还是…他的话我听得清清楚楚,我也深感同情,困为我也是下过乡的知青,我们的经历相仿,都有说不出的苦闷和说不尽的感受。好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从今天起新的生活开始了。“事因经过始之难”,陆游在他的诗中是这样说过。是的,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车轮在转,我们的交谈在继续。

我也向他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况:“我下乡的农场是新开发的,在荒芜之地支撑着那么几栋棉帐篷,四周杂草丛生,没有场地,没有公路,只有几台破旧的农机摆在那里准备检修,看到农机才敢说这里就算是农场吧。”他听到这里插话说:“你们农场离家远不远?能经常回家吗?

“不远,一百三十里地,如果好天乘汽车有个把小时就能到,尽管是这样也不能经常回家。

火车一声长笛打搅了我们的谈话。

我们要去的学校座落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腹地,流经我市主河道的"U"型区段处。在小兴安岭的南麓,是依山傍水绿荫环绕的宝地,那里是誉满全球的~上甘岭。

小兴安岭顶峰奔腾而来的汤旺河,流到那里模仿天上的弯月像是要安家落户不走了,又像是行走遥远劳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她深知肩负着使命责任重大,怎能停下休息?于是,又无拘无束地向远方奔跑而去。

那里是美丽的山城,英雄赞歌在那里唱了几十年,歌声唤醒了群山与村庄,振奋了亿万人的心。"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那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听到了这首歌想起了电影《英雄儿女》,那战斗的风火与硝烟、那震憾人心的场面…

(三)

毕业后的几年中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联系,能够见上面的同学只有一少部分,大部分同学因为没有通信地址根本就联系不上,同学们的信息知晓的太少了。见不到面又联系不上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思念与祝福了。

兴安岭的松涛敢与大海的波涛相媲美,演奏出的音乐四季分明。冬去春来早,风荡雁声高。铿锵有力的冬的雄猛声刚刚消退,温柔的春的序曲漫步登场。大地不见了雪的洁白,映入眼帘的是遍地的葱绿。

暖风吹回来了,吹开了春天的大门,吹暖了同学们的心。这一年四月份的某一天,是春风吹来了新青区山上学校寄来的一封书信,拿在手里猜想着:“是谁还记得我这个无名的教师?是谁还在给我写信?”拆开一看:“啊!是他,是曾经铺挨铺的老同学。是他,真的是他!”我太激动了,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业后一直没有联系,突然接到他的来信,深感意外。我爱不释手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老同学的来信,深感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温情。几年不见了,就像看到他本人一样,真有“见字如面"的感觉。

他在信中邀请我抽时间一起去A地看同学去,我高兴极了,高兴得跳了起来,结伴去看望老同学,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真是求之不得。

想要去看的这位同学是在校时的蜜友,是我们合伙就歺四人中的其中一员。其实他家就在离学校不远的红山街住,每天他都是步行来学校上课,中午在学校和我们一起就歺,晚上再步行回家,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是这样。

那时的生活其乐融融,好不快活,多少年之后都忘却不了在一起就歺的情景。想此时情忆彼时景,无限感慨还在心中。在激动中拿起笔和纸写回信,一笔敲定出行日期。

“师范校毕业好多年了,同学们都好吗?”说心里话,我时常都会这样问自己。一日同窗三辈子情,那种即纯真又缠绵的情义是永远也割舍不开抹杀不掉的,就像藤缠树又像树缠藤一样。

还是在南下的火车上,我俩又一次的握手,是第二次握手吗?不!我们不像丁洁琼与苏冠兰之间的爱慕之情,一别就是近半个世纪,而我俩只是平凡的小学教师短暂的分离。列车在行驶,心情在激荡,滚滚的车轮有节奏的发出响声,悦耳动听。这声响就是时代的强音,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他高兴的告诉我说:“A城的那个同学毕业后就改行了,没在教育界工作,现在是工商局的领导干部,工作上很有建树的。我俩通信时说你去看他,可把他高兴坏了,早就开始做迎接你的准备工作了。”“哈哈!还真把我当个人物了。”我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说。“可不是吗?你别看他是副局了,但他一天也没有忘了咱们之间的同学情义,等见到他你就知道了!

是的,在校时我们之间的感情就非同一般,我们哥四个像亲兄弟似的不分你我。他家在本地住,他时常带好吃的到学校来与我们共享,也时常带领我们去他家玩耍。胜过莫逆之交,酷似生死与共,真的是情深深意切切相差不了多少。

那时的校园生活真的让人留恋,让人回忆。当时我们都是从社会上重返校园的,年龄也都在刚过二十岁的妙龄时期,也都还是天真烂漫的青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都有一颗骚动的春心,万种情思的纠结怀揣在每个青年的心里,只是没有更好的机会暴露而已。

(四)

“他,是他!”列车稍要停稳,隔着车窗我就看到了他。熟悉的中等身材稍见发福,可亲的脸庞上挂着微笑,一身素装看不出职务的高低。这是毕业几年后给我的第一印象。

多么熟悉的车站啊,还是那座再普通不过的车站了。当初的一年中无数次的走近它,回家出行都要经过这里。今天重又踏上了这熟悉的土地,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熟悉、那样的可爱。

双脚刚在站台上落下,一双臂膀把我环住,是那样有力。恍惚过后我熟听了一个声音:“老同学你好啊!”那是他的声音,如洪钟,如雷霆,让我心悦。拥抱之后认真审视他:还是当年的他,没有大的变化。

情义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换不来的。我们之间的情义是在艰苦年代共同经历的友爱,是特殊时光磨砺的手足情,是今生处世的“核动力”。

坐上北京吉普随着我们的交谈向他家驶去。没有专门的司机,是他亲自手握方向盘掌控着行驶方向。还是原来走过的路,但路况要好的多了,一看就是重新整修过的。

他家在正街北面进去三栋房,紧靠着护城河大坝。三间砖房把一头,带有横下很长的耳房,厨房歺厅就在那里。整个院落建设的非常规整有序,有一定的设计思想。

因为我们出行时间过早没有吃上早饭,还是老同学想的周到。进屋之后我们就一起包“三鲜馅饺子",韭菜鸡蛋大虾仁再好不过的了。

吃完饺子还没等消化呢就又开始中歺了,十来个人围坐在一起,好大的阵势啊!每人面前摆放两瓶酒:一瓶德惠大曲和一瓶五星啤酒,酒令是:先干白酒后喝啤酒。

丰盛的菜肴代表了主人的真诚与情义,朋友们的互敬是何等的热情。这友谊的重逢包含着许多欢笑、许多温馨与许多浪漫,也包含着许多美好的记忆。相互敬酒把相聚的氛围再度掀起高潮,珍贵的友情营造了欢快的场面。此时的酒场有千只手臀在高举酒樽,有万张脸庞如花在开放,笑声里像似飞出了幸福的翅膀,交谈中扬起了快乐的乐章!

这正是:

品尝记忆步笑坛,

水饺亲包馅三鲜;

丰盛佳肴菜色美,

芳香浓郁麯酒甜。

特色家宴山珍味,

举杯起落伴言谈;

难逢久别情一场,

无奈开怀都成仙。

(五)

一想起当年,我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那波澜壮阔的年代,我的成长算是幸福顺利的。贫农成份,学生出身,工人阶级的后代,是想当然的根正苗红。这一度成为我的荣耀,也是我的骄傲。

上师范校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青年,年芳二十一岁,正赶上生命的好年华,沐浴着青春的好时光。青年人志气豪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早已成为我的志向,并激励了我整个人生。

入校没有几天,我就荣幸的当上了班级的体育委员,同时也置身于班级委员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要感谢班主任刘老师的重托,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从那一天起,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努力工作的方向。

我是在师范学校加入共青团的,有两位同学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我将永远的记在心里。

在班上我和他都是班委会成员,各自负责一滩工作。为了班级经常在一起商量工作,关系相处得非常好。一年的时间下来,我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无比,牢不可破了。

毕业之后我们见面的次数相比其他同学还算是多一些的,这就是情牵义连的结果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二个初冬,我去教育学院干训部学习,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在那里遇到了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成了我的“老师"。在他所任学科的学习上我是自由的,当然了,最后结业的成绩上他也给予我“放宽了政策"。

还记得,一天下课时他来到教室找我,要我晚上去他家吃饭,约好他来接我。

太阳西下时,我俩走在冬季的河堤上,边走边交谈。河堤上的风吹在身上应该是冷的,同时还有跳舞一样的小雪花也时不时地飘落在身上和脸上,可此时的我俩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一点冷的感觉都没有。分手多年,心中的情和义真难以割舍,缠绵不休,就像是一股暖流在激荡着心海。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大地,也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灯。

他家在桥北住楼房,穿过河不远就到了。进屋刚落座,另外三位同学也陆续进屋。互相招呼时酒菜上了桌子,丰盛的晚宴开始了…

第二天他跟我说:“昨天晚上是我最最高兴的一次家宴,你看咱们五位同学喝的多痛快啊,畅谈的又多么开心啊。像那样热烈的场面,亲切的气氛,在我家还是头一次。”“真的让我终生难忘啊,”原因是毕业之后像这样的同学小聚我真是头一次参加。虽说为了工作参加的酒宴时数不少,但没有一次像这次这样开心。

昨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往回走的时候总是在想,为什么在同学家喝酒不但喝的多而且还不会喝醉?这是为什么呢?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相隔了好几年的一天下午,在某火车站偶然遇上了他。他告诉我:他要离开本地去外省一所新建中学应聘,以后就要定居在那里了。当时听了之后心里不觉有种非常失落的感觉。多年的好友要远走他乡,再见面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想起来心情真的是不太好受。于是留下了互通地址,以后就让书信牵线勾通吧。一愰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是相互牵挂着、双方信息从没间断过。

(六)

他教了一段时间的课就提职做了行政工作,一直到退休,算得上是老干部了。

还记得,一天下午刚到上班的时间我去单位找他,见他面色有些憔悴,精神不佳的状态。问他才知道是老人病故了,回家处理老人后事了,一连几天都没有休息好,今天才回来上班。他跟我说:“老人年岁已高,再加之有病,医治无效才去世的。亲戚、朋友去了不少,忙了几天。真的没有休息好。”他还告诉我:“咱班的一位女同学也到场了,是她听说之后和丈夫骑摩托一起过去的。”“噢,原来是这样子的,同学的情义有多深厚啊!

其实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先后两次参加过早逝女同学的葬礼,其中一次是去金山屯参加二班女同学的葬礼。

他亲近同学,广交朋友,一片热心为人。他工作积极向上,事业有成。毕业留校不多长时间就开始从政,年纪轻轻的就入党提职了。

在学校时他不但是我的入团介绍人,还是我修改记叙文题目的启蒙与指导者。

还记得,第一学期期末刁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是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开学后上交了作业,我写的题目是《第一步》。老师在面批时对我说:“文章写的很好,但从内容上看你写的是两件事情。那么我要问你了,你写的是下乡时的第一步还是上学时的第一步?”“是写上学时的第一步呀。”老师看看我又认真的说:“那你为啥还要写下乡时的事情呢?是不是多中心了?”我拿回作文本思考起来,一时没有主意。最后,还是我拿给他看并征求他的意见。最后在他的启发下把《第一步》改成了《老支书引路》。再次拿给老师看时老师笑了:“改的太好了。

通过一篇作文的启示,理解了老师的用心与用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学的情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陆游的诗句我一直记在心里,也把修改作文题目一事永远记在了心里。

过往的故事比比皆是,惟有同学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

美好的时光,酝酿了同学情义的美酒,时间越久感觉越发醇香;艰辛的岁月,培育了同学情义的这棵大树,历经沧桑仍然是枝繁叶茂!

2019年8月19日
于铁力城南街


作者简介

任彦,曾任中学教师,综合学校校长。作品散见于新浪微博,百度散文贴吧,南溪河文学网站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