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作协】房国东︱浓浓的亲情感动着我

 陈晓春 2020-07-31

 

浓浓的亲情感动着我 

—— 在陈雪梅《在路上》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房国东

首先,对雪梅新作《在路上》的出版,表示祝贺!

有幸被邀能参加今天雪梅作品发布会,深表感谢!

对雪梅又有新作问世,我不感到意外,因为我知道她一直勤奋地走在创作的路上。

同时,我对雪梅有新作问世,又感到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里,这几年,无论是岗位工作,还是家庭负担,压得她几乎身心憔悴,难得她还能在创作上有这样的成就!如果不是对工作、生活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和深切体验,有强烈表现生活的创作欲望,有克服重重困难的意志,她不会有这样的成果。所以,这里我向雪梅表示敬意!

雪梅创作本意,正如她在给我书的赠言里说的那样“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注入一行行文字,安暖灵魂,鲜活生命的每一天。”我理解,她很大程度是从这些对生活琐事的叙述中,重温生活带给她的对鲜活生命的体验,并且得到灵魂的升华!

我今天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雪梅,你的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是表现了你自己,更可贵的是,通过阅读你的作品,感动着读者!同时安暖、升华着读者的灵魂。

以我为例,当我读了《亲情留存》那十六篇文章后,我从作者字里行间表现的浓浓亲情中,看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孝心!我被雪梅的孝心征服!震撼!

以前,我零星知道一些,雪梅这几年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负担很重。短短几年内,为护理亲人,经常在家和医院间奔走。雪梅有兄弟、姐妹,有爱人和长大的女儿,有他们在分担自己肩头的担子,但是,雪梅在孝敬亲人方面,竭尽所能,尽着自己的心力!她“给父亲泡脚,掏耳朵、剪指甲、理发,跟他说笑话”,“父亲可以像小孩子一样把头埋在我的胸前”;她“享受父亲的抚摸”,从父亲的抚摸里体验到“暖从十指涌遍全身”。为住院的母亲“擦拭吃饭流出的口水”;公公先后七次住院,心情焦躁,不能睡觉,为改变公公的心态,雪梅以一个女儿的身份给公公写了两千多字的长信,公公看了信后,睡得很沉,“半夜起来,又看了一遍,躺下睡了”;甚至,雪梅虽然怕闻烟味,但姥姥身上散发出的烟味,让她感到格外亲切”······

这些点点滴滴表现出来的细腻情感和真挚大爱,让我感动!

雪梅说:“行走了几十年的我,才渐渐感悟到自己最该珍惜的是生命,才真正懂得了每个音符下都埋藏着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雪梅作品角度的独到和自然,观察生活的深入,表现情感的细腻,加上语言的优美,都是有口皆碑,值得称道的!但是,在这些优秀品质中,我认为最可贵的,首先是她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尊重现实的态度!书中每一篇作品,都是情感自然真实的流露,没有做作,没有矫情,没有卖弄!

雪梅,不是写作的成功,最根本是做人的成功!

作家最宝贵的品质,先是做个有血有肉、懂得感恩、理解人情、热爱生活的人!这是缩短作者和读者心灵距离的捷径!

我相信每一个品读到她的作品的人,都会得到心灵的触动。

我的父亲今年九十多岁了,由弟弟悉心照料,昨天老父亲看到我,说我是他的孙子——他有些糊涂了,这让我想到雪梅书中照料他父亲失忆后晚年的情景,我很惭愧!我做得不如雪梅!在雪梅面前,我反思自己!我应该更加珍惜跟高龄老父亲在一起的有限时光啊!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写作品就是想给别人看,当一个作者的灵魂可以感动、警醒、激励另一个灵魂的时候,就是好作品!雪梅做到了!

谢谢雪梅!你感动了我!是我的学习榜样!


作者简介

房国东,1949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自当农民时始,爱好文学创作。2009年退休后,完成了20多万字的《心田留与子孙耕》这部力作,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并于2016年11月再版。被家庭教育专家评价为是“一部极具教育价值的当代家训”。房国东现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理事,齐齐哈尔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