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向内求,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

 天下丛林 2020-07-31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

“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向外看的人,有梦;向内看的人,清醒。



01
向内寻求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种内心的自省,是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些。


我们生活在世间,就像开车在路上,路直直着走,路弯就弯着走。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翻进沟里,就要反思自己操作不当。

如果抱怨道路太多曲折,是没有价值和任何意义的。


人生这条路上我们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

然而人们却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

很多时候做事并不是别人限制我们,而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

我们总是能理智的去分析别人的错误,却习惯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落入迷途。


如果你不懂自省,就不要盲目自负。

自省,谁都知道的一件事,但坚持真的很难走在路上,只有一直自省,或许才能坚持前进吧。

向内寻求,平常心即是道。有清静的头脑,超然淡泊的心境,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和品味的。



02
向内行走

行走有两个方向,一个向外,一个向内。

向外走得越远,就离自已越来越远。尽管那个自已还混迹于世,但那是个虚假的自已,一个连自已也不认识的自已。

向内走得越深,就离自已越来越近。

尽管向内行走需要穿越孤独、越过欲望、放弃诱惑,但当抵达心的最深处时,自已就成了自已的神。


一个人向内行走到多远,他就可以向外伸展到什么程度,这和一棵树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

如果我们要了解外面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必须向内去了解自己。

如果一个人只是积累了一些外在世界的知识,而不了解自己内在的主观世界,那么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一定是片面和不真实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只是拿旅行当逃避的借口。有些自我的东西是需要向内找的,而不是拼命的向外逃避。

最后发现,原来真正需要的不只是向外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更需要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眼光转向自己,才是我旅行的真正方向。


外在的客观条件或许我们无法决定,而改变我们自己则是完全可以的。

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向禅师诉苦说:“我天性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未来的路不知道如何走,真想隐去深山,远离这个给世界。”

禅师说:“天性耿直和心直口快都不是缺点,甚至是修行的极好资质。只是,与不同人沟通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技巧。”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
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
与青年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与孩子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是啊,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即可四海通达。

更多时候,逃避都是无用功,我们需要向内行走寻找。


03

可谓:“明了,心了,事自了。”

既如此,我们何不遇事时多“求诸己”呢?

从现在开始,学着用一颗向内求的平常心,去经历尘世的纷纷扰扰,去拥有人间最简单的快乐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