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书可读,享世间清福

 天下丛林 2020-07-31

《小窗幽记》里面说:“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者。

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人在世中,有书可以读,有闲暇得以读书,又有钱财可供读书,而且富有涵养犹如不识字的人,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善于读书的人。要说享尽人间的清闲之福,恐怕没有谁能胜过这样的人。

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鱼;

小窗下,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卷疏帘看鹤。


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闲人读闲书,可以说是地上神仙,享尽人间清福。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是非荣辱不到处,卷书一榻清昼眠。


有书可读

人生有书可读,当是一件幸事。当然这里的有书可读,那书未必便藏在家中,而是说世上有许多书是值得一读的。

也常自羡慕那些世藏万卷之人,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于氤氲书香中一任流年飞度。

有可以想读之书,就如倦鸟有可以依栖的枝,个中滋味,卷外人不可想象。


读一本书,拾一段灵魂,多读书让生活可以过的更丰盈,让内心变得更从容,让思想变得更富有。

江山如此多情,行走去感知生命之美。

诗书如此多娇,多读多悟多写去感受文字之美。

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界,是你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是你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人生没有绝对的风平浪静,但总会因一点一点的波澜而美丽。

有暇得读

有书可读,还要有时间去读,方为妙事。许多人东奔西走辛苦劳碌,为名忙,为利忙,时间之于他们,如黄金般宝贵。

或许他们心中也有读书的渴望,或许他们家中书柜里的典籍也一度散发着诱惑,可是就是没有时间。

心于尘世的熙来攘往中已积厚成茧,那份展卷的渴望也如水渐断,自也淡了那份情趣,于是,尘封了书卷,枯萎了鲜活的心。

对于好书之人最可悲的事就是如此,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可读之书,有书的时候,却又没有了时间。

如若有书有时间,定会如神仙般逍遥自在。

随着岁月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人们从校园走进社会后,会发现越来越缺少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但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经常会在朋友圈里晒书单随带写上自己的读后感,总能把24小时高效利用并以一月甚至一年,作为期限挑战你觉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阅读量。

阅读是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可现代社会的浮躁气息越来越浓郁。很多时候,根本静不下心去读书。

那么,同样的每天24小时,为什么别人总有时间读书?

越忙的人,往往越会管理自己,也就越有效率。真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效率与时间,尽可能走出去,尽可能克服因工作环境和性质而催生的惰性,不要再找借口,让自己回归生活本身。

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床头放一本书,睡前看;背包里放一本书,地铁里看;办公室放一堆书,休息时看。

不要到了世界读书日,才想到要读书。放下手机,沉下心,你就能有真正的阅读。

有资能读

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购书最多的群体的月收入在3000至5000元。而那些高收入群体很少买书。

资深出版人陈昕曾说:“尽管从平均收入的角度而言,中国书价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中国读书人口的收入偏低,书价就显得有些昂贵了。

中国并不缺乏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只是这部分群体同图书的潜在消费群体之间产生了‘错配’,通俗地说就是:有钱人读书少,读书人钱不多。”

书价如今年年见涨,所以有人宁可去买旧书或盗版书,因为新书的钱足够买太多的旧书和盗版书,虽然质量差些,可毕竟可以多读些。

由此可见,有资能读的重要性,甚于有暇得读。

但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小窗幽记》所说,“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就是读了那么多的书,还能继续保持未读书人的单纯,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读书人。

室藏万卷,心闲日长,多资可随购欲读之书,且又托心卷内,随喜随忧,任流年匆匆而不觉日已夕暮。

这般境界,又有何福能及?

书本,是前辈达人们的知识经验总结,是他们的创意阅历的体现。如果你焦虑孤独,试试看和书本这位不会开口的朋友相处吧。

人生的长度我们难以主宰,但是生命的宽度可以在阅读中得到得以延伸。

春天正是读书天,拿起书本开始阅读之旅吧。

对于爱书之人来说,每天都是读书日。


一部书,满目闲情,然而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对生命魅力的无限写照,以及对生息造化的深沉思考。

传统文化之美,是中国人特有的标签,读古人10大闲书,享人间无尽清福。

1.《闲情偶寄》


作者是清代李渔。

《闲情偶寄》写词曲、写音律、写居室、写服饰、写花草、写养生,无不是笔尽其物,物尽其灵。

闲情是古人刻意的追求,并非无事可做,也不是对事不负责,而是不受制于外物的淡泊明志。

闲情难得,所以只能是“偶寄”,偶尔有所寄托。这种闲情是无价的。

《闲情偶寄》,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2.《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是清代纪昀,也就是纪晓岚。

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而这《阅微草堂笔记》可以作为上厕所、蹲马桶时候的最佳读物。

书虽然是大书,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编成的,文字精短。

上厕所的时候,随翻一页,随看一行,从哪里起都是一个崭新的故事,省了书签,也省了时间。




3.《随园食单》


作者是清代袁枚。


吃,是一种享受;会吃,却是一门学问。并非所有人都能把到嘴的美味佳肴,说出子午卯酉,讲得头头是道。而提起笔来写吃,写得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才是作为一个美食家的最高境界。

《随园食单》就是这样一位懂吃、会吃、又能写吃的高手的经验结晶。

袁枚的这本小书,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中国饮食百科全书,将一千年来长江流域一带中国人的吃,囊括一尽。




4.《镜花缘》


作者是清代李汝珍。

有人认为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很博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整地读完《镜花缘》。

“从来幻事皆是真。”

《镜花缘》是神幻小说,也有严肃的现实内容。

前四十回故事性都非常强,颇有可读性。从百花仙子下棋误事遭贬凡间,到唐敖等人周游海外列国,描写生动,想象丰富,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果你喜欢游历四海的新奇,读《山海经》的遗意,那么就可以读这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李汝珍则醉心于展示自己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如果想见识什么是博学,那么就可以可以好好读读后半部分。




5.《浮生六记》


作者是清代沈复。

《浮生六记》的可爱,在于能从凡尘琐碎中发掘出情趣与意味来,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尘寰俗事里也有着人世的繁华与炎凉。

沈复平生有两爱,一爱读书画画,二爱他的妻子陈芸。林语堂说:“《浮生六记》里的陈芸,是中国最好的女人。”




7.《幽梦影》


作者是清代涨潮。

看他的《幽梦影》,可以体会他的闲情逸致: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8.《茶经》


作者是唐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研究经书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闲杂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小道”。

陆羽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思辨与美学追求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9.《瓶史》


作者是明代袁宏道。

插花艺术,源于佛教的供花,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唐宋。

瓶花所给予人的,正是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会从精神上给予人们启发和满足,令人取得由静观万物而获无穷乐趣的凭借。

《瓶史》两卷,正文共十二篇,加上“小引”,实为十三篇。对花材的选用、花器的选择、供养的环境以及插法、品赏等,都有很详尽的分析阐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研究我国插花艺术的专著。

现在日本仍然有以袁宏道名命名的花道流派“宏道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10.《长物志》


作者是明代文震亨。

《长物志》是一本写园林建筑、陈饰器物的笔记式专箸,涉及方面很广,有建筑、花木、园林、禽鱼、书画、日用器皿、衣饰等等。

明代居家家具与陈设,崇尚明洁、不尚娇饰,是当代“简略”风格的古代范本,而《长物志》同样体现了简洁素雅的居宅观念,以及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

有书可读,便可享世间清福。

而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仅能提高人文素养,更能养浩然之气。

转发收藏,挑一本读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