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从小当学霸的小孩后来比别人更优秀吗?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前几日,一条民办小学面试花样百出,家长挤破头的信息被朋友圈刷屏了。几个娃还不到1岁的妈妈们也在群里关于要不要去早教要不要上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小学唇枪舌剑,透着浓浓的焦虑的气氛。

在大环境下,我们似乎躲不开这样的焦虑,但是,站远一些看,对于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朋友Cindy的这篇文章,也许能给焦虑的你一些启示,至少,让我们明白生命里更多的可能性。

——瓜妈

关于民办小学考试的新闻,远在意大利的我隔着手机都能闻到浓浓的硝烟味。看了看家里正在啃桌子的10个月的Leo,心里闪过一丝担忧,哼哼,你娘我要不要送你去国内早教班锤炼锤炼?(在意大利,我所住的威尼斯区域都没有早教机构,政府偶尔有免费的早教活动,比如亲子音乐游戏。)你这样一直啃桌子难道还能啃出个北大清华来?

念头动到这里的时候忽然觉得Leo好可怜,怎可以如此无辜地被他娘早早地安排了人生剥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因为并没有完全考虑好自己的孩子将来是在西方受教育,还是回到国内接受体制内教育(虽然应试教育被很多人诟病,但从自我经验来说感觉国内体制更容易培养出抗压性强,善于竞争的小孩),所以面对双重选择,我一直在思考摇摆:什么对娃是最重要的?到底该怎么教育?早教的度在哪里?

01

我们为什么都想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小孩?

几日前给Leo买了一套新积木,周末我跟孩子爹说,咱们三个来玩搭积木比赛吧!看谁搭得好!他爹第一反映是,又比赛?你们中国人好喜欢比赛哦!(谈恋爱的时候跟他玩五子棋,我每次都要跟他争个输赢,估计他有心理阴影了。)

是啊我反驳到,你看你们意大利人不喜欢竞争,经济就越来越差啦!关于积木比赛的讨论一下子上升到综合国立的竞争了。不过我也立马觉得自己好笑,几十年的应试教育竟然让我和它培养出感情来了。

我问孩子爹,你们读书的时候不考试不排名老师不批评差生吗?他说,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学知识本身,不是为了竞争,如果学生表现差,会单独谈话或找父母,老师不会在公开场合比较学生,更不会把成绩排名。

不过客观来讲,意大利虽然这几年经济下滑严重,好歹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素质也高,最大的体验是,这里真是遍地艺术家,就连家里照顾Leo的阿姨,都是个女摄影师(意大利失业率很高,28岁的女摄影师一边做些照顾孩子的工作,一边坚持创作)。以前在威尼斯读书的时候,学校门口的门卫是个装置艺术家……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也没有人会觉得你做保姆或门卫低人一等,都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或者,这根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诗和远方都在身边。

在国内,这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只能接受我们的孩子成为科学家音乐家数学家!这种父母之间的火烧火燎的竞争意识简直从宝宝是婴儿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家的宝宝会走路了!怎们办我家的只会啃桌子!我家宝贝上早教班会说英语了!天哪我家的还只能说neinei!

我问孩子爹,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成爱因斯坦吗?他说,希望啊,但要看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天赋啊!而且,孩子爹顿了顿说,爱因斯坦小时候3岁还不会说话呢!因为反应迟缓老师同学都觉得他很笨。这要是发生在你儿子身上,你会不会焦!虑!死!

02

那些从小当学霸的小孩后来比别人更优秀吗?

M妈,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儿子的早教成果:幼儿园中班毕业时已经认识了1000多汉字,100以内加减法。后来大班直接不读了,去了幼小衔接,准备考私立小学。

和朋友讨论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的心态是很微妙的,羡慕,又存有一些侥幸心理:这算是过度教育吧!会产生负面影响吗?若干年后,谁知道谁的孩子更厉害呢!

但是,每个孩子千差万别,真不好评说。

如果非要找理论来减缓自己的焦虑,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路易丝·埃姆斯弗的发现十分有用:在对上千美国儿童做完样本调查后发现,孩子能力的发展不会因为教育训练而提前获得——我们无法使孩子的发展加速。在她所著的《你的n岁孩子》系列的序言里,她写道:“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大可不必理会某些居心叵测的学校教师的此类叫嚣,硬逼着你可爱的孩子们去认字、数数,你所需要做的只是陪着他玩,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

有个家长问路易丝,孩子三岁了,可以教她认字吗?她只冷冷地回答:你想教就教吧!你认为现在的泰特好像很棒,但是等他再大一点,你就会发现,他并不会比别人优秀很多。

她提到最著名的婴儿爬楼梯实验

当一对46周大的双胞胎婴儿都还不会爬楼梯时,格塞尔博士等人对其中一个开展了为期六周的爬楼梯训练。六周训练结束后,那个婴儿果然可以顺利地爬楼梯了。与此同时,另一个完全没有接受任何训练的婴儿,在六周之后也可以爬楼梯了,而且爬得和他的那个受过特别训练的兄弟一样顺利。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试验中得到证明。可见,教育训练和孩子们的自然成长都会使得孩子获得某项能力,获得的时间点和获得能力的效果也完全一致。

但是,你真的闲得住任孩子自由发展吗?毕竟,那些比你有钱的家庭的孩子比你家的娃还更努力啊!

03

除了认字和数数,我们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哈佛大学教授Alvin Rosenfeld在2001年的时候出版过一本书叫《The Over-Scheduled Child: Avoiding the Hyper-Parenting Trap》(《被过度安排的小孩:避免过度教育》),指出美国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孩子在竞争中获胜的心态”减少了日常生活的意义。过度的学习贬低内心的生活,也会带来健康的损害,导致学习障碍,甚至是提高了患多动症的风险。孩子们需要空闲时间,思考,创造内心的生活,听到内心的声音。儿童不成熟,未完成,童年本来就是一个准备,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表现,这就是他们正在学习的原因。

Alvin说,如果家长对他们的未来非常紧张,这种情绪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减少他们将来做得很好的可能性。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幼儿园老师朋友跟我讲过的案例,在他们幼儿园有一个家教严格且非常聪明的小女孩,回答问题反应很快,画画也很好,但是家长平时对她的的高要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小女孩特别怕失败,自己擅长之外的技能都不敢尝试,怕做得不好让父母失望。

小女孩的父母是不是扼杀了她发挥其他潜能的可能性?显然,作为家长,除了知识的灌输之外,忽略了情商和爱的教育。在这里,似乎爱是有条件的,你表现优秀,我才爱你,而孩子应该知道,他的父母爱他,不是因为他聪明与否,而是因为最真实的自己。

我的这幼儿园老师朋友还告诉我说,从她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父母贫穷还是富裕,真正让孩子拉开差距的,是家庭教育。一个在幼儿园喜欢打人的孩子,家长肯定也是飞扬跋扈的!真是一看一个准!那些后来表现优秀的孩子,一定是家庭关系和谐,父母陪伴得多,家长以身作责的孩子。

她说,如果家长愿意花时间陪伴,动辄几万的早教班根本没必要,因为很多技能完全在生活里可以完成:要想孩子学识字,你平时读绘本时点读就好了,他自然而然就认识了;学英语,平时生活或旅行的时候看到某样东西就跟他说,反复几次也记住了;创造力,孩子本身就充满了创造力,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去破坏它们!

04

努力的意义,是为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社会很浮躁,金钱和名望会让我们误以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知不觉让孩子也认为,那是我们努力学习的唯一意义。

在《西尔斯亲密育儿》里,作者站在父亲的立场上给孩子提出建议:你们人生的成功不应以金钱和学术地位来衡量,而应看有多少人因你们而生活地更好。

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你的工作不把你绑架,让你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你时间,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看着自己10个月的小孩,我忽然不那么焦虑了,你爱啃桌子,那就去啃吧,那是你探索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最后选择做一个小木匠,可以创造出漂亮舒适的小板凳,那也一定比去当爱因斯坦快乐。

不过在作出选择之前,妈妈会陪着你一起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因为人只有努力,才能发挥潜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不需要急躁,在这个大大的世界,拥有自己小小的梦。

愿你拥有真善美,愿你实现梦想。妈妈与你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