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娃才两岁,我就开始砸锅卖铁买学区房了!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瓜妈说:

昨天有一个妈妈给我发了一张朋友圈截图,问我这是不是你们家土根?我一看,这不就是嘛还有土根爹啊!

一问才知道,她的朋友圈有朋友在卖磁力片,用了土根和土根爹的图片。这里要申明一下,我没有在除了“神奇麻麻在哪里”之外的任何地方出售商品哦,这个朋友侵权不说,我更担心的是别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朋友圈广告,买了磁力片,但事实上买的是不是我们的Guidecraft品牌,甚至是不是正品都无法保证。

我的每一次开团的前提首先是正品、绝对好用,然后是价格对于渠道的选择谨慎又谨慎。在不确定货源的情况下,还是要慎选,不要因为价格低而因小失大。

我们的是在这里:

越早玩越聪明!每个宝宝必须要有的玩具就是它!唯一实现点对点吸、被称为STEM教具的磁力片,脑力开发风靡世界!

这里还要告诉妈妈们一个好消息,好多妈妈求牙膏,我一直在找最适合宝宝的牙膏,干脆做了详细的牙膏测评。最近测评结果出来了,我们也联系了综合评分最高的一款牙膏的团购,明天早上8:00就可以开团了!同时开团的还有之前评价超好的土根用的意大利电动牙刷和刷头,需要的妈妈千万别忘了去下单!

前两天和发条妈叙旧,结果发条妈一直跟我唉声叹气。一问才知道,发条妈最近愁着买学区房的事儿,觉得压力山大。

我问,小发条才两岁,托班都还没去上,你这就操心起小学的事儿啦?还差四年多呢,你会不会太焦虑了?

“提前四年买学区房,早吗?就拿杭州这个地方来说,很多好些的公办学校,一表生都‘破表’(瓜妈注:一表生指学龄儿童户口和父母户口、家庭住房都在小学教育服务区内的),破表了只能按照落户年限来排名,杭州排名第一第二的公办学校,落户时间都提前到四年以上了!”发条妈说。


“试试民办学校呢?”

“去年民办小学招生比例又刷新了记录,不少热门学校的录取比例超过了10比1,高的录取比例甚至达到了21.6比1,你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考上民办吗?”发条妈说。

为了保证小发条能够享受到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发条妈还是准备提前给小发条备置一间学区房,以备“不时之需”。但学区房的价格,那是年年看涨啊。

我想起前阵子那部很火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把不少“学区房”的问题说到了人心坎里,可见,“学区房”是很多家长的“痛”啊。

文|发条妈

为了好的学校,花大价钱去买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学区房,值吗?我妈常劝我,说你小时候不也是普通小学、初中一路考上来的吗?成绩不照样也还不错?

但我觉得,时代变了。从前物质没有那么富足,很多家庭也没有那么重视教育。而现在,优生优育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如果能给孩子更好的条件、更高的起点,不致于让孩子从开始就和同龄人拉得太开太辛苦,家长宁愿自己再苦,也会咬咬牙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

好的教育资源,稀缺、稀缺,还是稀缺!

二胎越来越多,好的教育资源就那么点,那怎么办?以前的竞争压力,哪有这么大,教育资源,哪有这么稀缺

记得印度电影《起跑线》里,爸爸为了让女儿读好的学校,一大清早去排队报名,发现队伍排到很后面了,原来很多家长是半夜12点来排队的。

这个场景我们不陌生了吧,北京连好的幼儿园的入学名额都一号难求,有家长带着行军帐篷排队排了五天五夜。↓↓↓

 

还有杭州的民办小学考试,因为只有一天,有的家庭就全家出动,从凌晨开始排队,一口气让孩子考6所,就是为了提高一点录取率!!

虽然有时我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太夸张,但又完全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因为好的教育资源,实在太少太热门,要靠“抢”的呀!!

排队真的还是小事,有的为了孩子进好的学校“托关系”,费尽周折。我有个朋友是位记者,在跑基础教育,经常有同事的朋友的朋友,或者亲戚的朋友的朋友,总之托了十七八层关系来,就为了小朋友能够调剂一个好学校、好班级的。

我那朋友也真是无奈,常常一脸“懵逼”,“这人是谁?认都不认识,二话不说这就托关系了?”因为她不过一个小记者,人微言轻,连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未必搞得定,哪里还帮得上这许多这么远的“关系”?但是就是有那么多家长,病急乱投医啊!

学习靠自觉?好老师奠定孩子一半人生底色!

我妈还劝我,学习这事儿呢,要靠自觉。靠自觉没错,但外部环境越来越重要。

我承认,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不代表一切,更不可能是孩子一生幸福、充实的绝对保障。我身边,普通学校出来(甚至辍学没毕业的),自己创业开公司、生活富足快乐的也不是没有;全国顶尖学校出来,整天混日子的也有。

但也无法否认,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同样很深远

我自己就是小学时候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语文老师,给我养成了一辈子都受用的好语文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好,直到现在也非常喜欢写作。

还有我所就读的小学,教育理念非常先进,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就引入英语课和计算机课程(当时我们区很多小学连英语课都没有,计算机课就更不要说了,很多学校是不配电脑的,我们那时不仅配了电脑,学的还是DOS系统,虽然现在看有点“古早”,但在当时是很先进了),后来我进了大学,读了文科专业,但编程类课程都可以考到98分,和当年这方面的提前“启蒙”其实分不开。

民办or公办?想说爱你都不容易

因为教育资源稀缺、教育如此重要,因此在杭州(当然不仅仅是杭州),想读民办和公办都不容易。

(1)民办太难考

就拿民办来说吧,杭州的民办由于拥有优先挑选学生的权力,因此“生源”上相对较好。另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较高,更能够留住优质的教师资源。还有一点,读了民办,就省了“学区房”的钱,那可是一笔天大的开销。另外,民办小学相对而言班级更小、人数更少,孩子能够得到的关注和辅导也更多。

因为这四点优势,民办小学的录取难度也是逐年、直线上升,2017年杭州热门的民办小学录取率已经达到了21.6比1,一年比一年低,一年比一年难;

如果说录取率是可以看见的部分,那么还有隐形的、看不见的部分,一方面,是家长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托关系;另一方面,就是民办小学入学的考题考些什么,如何挑选家长?关于考试的部分,从来不对外公开,家长们也只能“道听途说”。

比如有传言说,A校特别青睐有乐器特长的学生,于是心仪A校的家长,早早地就给孩子学起了乐器,“大路货”的不要,要冷门的,比如尺八之类的;

又有传言说,B校手工作业特别多、特别看重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质量,相比忙成狗的妈妈,全职妈妈更受青睐,于是心仪B校的妈妈,有的咬咬牙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其实那些坊间传言,多半也不真实,学校大多数时候挑的还是优秀的孩子(关于优秀的定义,其实各个学校的标准是类似的,比如专注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口才好、有领导能力等等)。

但“优秀”是一个没有上限的标准,你优秀,我可以比你更优秀。所以,考民办的难度是一年比一年加大了,尤其是在二胎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看着自家各方面都不突出的儿子,我有点“不抱希望”,所以想买个学区房“垫底”。

(2)“学区房”价格越来越“逆天”

公办有它的优势,比如学费相对比较便宜,一般也离家比较近。另外,一些公办里,还是有一些资格比较老的优秀教师的。

可是家门口的公办,如果教学质量一般,只能咬咬牙买好学校的学区房了。G20以后,杭州房价飞涨,基本是再破的楼盘,价格也翻了一倍以上了;自带好学区的房子,那价格更是只能用“漫、天、飞、舞”来形容了。

我自己有一把把的辛酸无比的“看房经”,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无妨。

几个月前,我去看了杭州几间中等学校的学区房,位置还可以,在老的城区,交通还是较方便的。看的第一间,大概是98年前后的小区,破不说了,停车那是相当困难,顶楼的一个房子,冬冷夏热,还没有厨房,60方的样子,又破又挤,要价320万

另一间,80年代的房子,楼道里黑黢黢的,稍一不慎就会从楼梯上翻下去,客厅小得放下了茶几就放不下餐桌,一共60方不到,勉强设了两房,尽管“偷”了点面积做玄关,还是拥挤到不行,要价298万。中介反复反复告诉我,这是近期“性价比”最高的一套房子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300多万,要拿也拿得出,但我一想到住在这么破这么挤的房子里,每天为停车而发愁,读的还是很普通非常一般的学校,心情就一点也好不起来。一想到这些,这钱怎么花得下手?

但凡能看得上的、稍微住舒畅点、学区稍好点的房子,那都奔着500万去了,一流的学区房,哪怕是老破小,都要7、8万乃至10万一平。想贷款买好点的吧,银根又收紧,贷不了。这买学区房的计划,就这样遥遥无期地搁置了。我每天都挺心焦的。

委屈自己,成全了谁?

其实,我还算不肯“委屈”自己的家长呢,我身边为了孩子读个好点的学校而把自己生活质量降到最低点的家长,那真是大有人在。

我朋友是新北京人,住在西五环开外,想把户口挪到海淀区,因为海淀区教育质量更好。北京的教育资源竞争那是全国最激烈的了,海淀区的学区房随随便便就10万一平了,500万,只能买个不能住的小房子。

朋友卖了郊区100多方的房子,勉强落户了海淀区,又在旁边租了个大点的,就“蜗居”在“学区房”旁边。

还有我表哥一家三口,放着杭州滨江区又大又敞亮的房子不住,“龟缩”在市中心80年代的“老破小”里,一共50几方的地方,要腾挪一下都不容易,孩子活动几乎没什么空间。没办法,那个小区学区好,排名特别靠前啊。

还有一个朋友,在国家还没有禁止用房屋抵押贷款买房前,抵押了两套房,背了500多万的贷款在身上(她一年的收入才10万出头),又买了一套学区房,每个月用租房的钱还贷款,不停地周转资金。她说,她要“囤”上N套房,孩子读大学的时候,用N套房子的房租供孩子出国读书。对她来说,“学区房”既是一种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投资

这样的故事,我身边真是比比皆是。我当然不太同意如此委屈自己、只为孩子上好学校的做法,但又明白里面无尽的辛酸。

虽然我很焦虑、每天都在发愁学区房的事儿,但我也这样安慰自己:

有时候,买学区房不过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已。孩子大了,只要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在这个社会里,还愁吃不饱饭吗?在几千、几万亿人口中,孩子好上那么一点点、差上那么一点点,有多少差别呢?最好的教育,难道不是在家庭中、在书房里吗?

瓜妈最后说:

每次看到学区房的话题,都觉得好沉重,一头是父母疲于奔命辛苦赚钱的沉重,一头是孩子学业压力的沉重。但这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象,包括现在虽然瓜瓜才三岁,我和瓜爸也已经在考虑将来到底是买学区房还是读民办的事了,这当中当然少不了对金钱的计算和对生活品质的考量。

就像文中妈妈说的,很多时候选择市区好的学区房,就意味着牺牲掉生活环境和质量,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决定的,而是所有环境影响的综合,这会不会有点得不偿失?但如果不选择好的学校,孩子是不是又少了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买学区房,读民办,抑或就近入学,我想我们首先考量的是:

1.自己能不能承受,千万别为了娃硬扛,你的压力和不快乐很快会被孩子感知,也变得压力重重和不快乐;

2.父母的教育永远大过学校教育。安·赫伯特在《智商爆表》一书中研究了许多天才儿童的人生,发现决定他们的天才能否绽放的是他们的父母而非学校。

想清楚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给孩子的,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好多麻麻说,为什么没早早发现我们,别担心,记得置顶,就不会看不到咱们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