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2-3岁娃的专注力和内驱力,“心流”魔法你一定要知道!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瓜妈说:

前几天有朋友来家里玩,大人们需要单独聊会儿,我给瓜瓜一盒乐高,让他自己先去玩会儿。瓜瓜二话不说,拿上乐高,摊开图纸,就开始玩了起来。我和朋友聊了有半个多小时,瓜瓜也没有来找过我们。

当时的瓜瓜,就像是给自己罩上了一个透明的空气玻璃罩,周围的世界仿佛都被他屏蔽了,他可以非常安静地沉浸在自己拼乐高的世界里。

瓜瓜自己沉浸在拼乐高的世界

朋友羡慕地说,瓜瓜有这样的专注力,也太好带了吧。她说自己的孩子3岁多,玩不到一会儿就要喊妈妈,她没有片刻清静。还让我支支招,分享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专注力这么好?

类似的问题我在后台留言里也经常能看到。

  • 有妈妈说:每次给娃讲绘本,还没讲几分钟,娃就自己跑开了,怎么破?

  • 还有妈妈问:孩子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屁股完全坐不住啊,有什么办法引导?

很理解妈妈们的心情。瓜瓜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像一只停不下来,上蹿下跳的小猴子,很难被降服。但我们无需着急地给娃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哦,因为娃的专注力和他的年龄、身处的环境、对手头的事物是否感兴趣都有关系!


1

我们娃的专注力真的那么差吗?

专注力这件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用太苛刻,因为娃的专注力是有它客观发展规律的。

婴幼儿的大脑是逐渐发育成熟的,越小的娃,专注力越差。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年龄的孩子,专注时长有多少?

关于专注时长,不同的研究机构给出的标准并不统一,有研究认为“孩子的专注力时间=生理年龄——生理年龄+1”。也就是说,2岁的宝宝,他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时间大约为2—3分钟。

也有研究机构指出,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专注力会随着年龄增长提高2-5分钟。1岁3-5分钟,2岁4-10分钟,3岁6-15分钟,4岁8-20分钟。

考虑到娃的注意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包括他周围的环境(父母有没有打断他)、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不舒服)、他正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他感兴趣的……等等。所以这些研究数据并不是非常精准的,只是一个大致的参照。但不难看出的是,对娃来说,大脑能够专注的时长本身是比较短暂的,也就只有几分钟而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的好奇心、探索欲都决定了他的“坐不住”。

2

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安静地玩几个小时?

“心流”魔法了解一下!

虽然,从孩子大脑的发育特点来看,要求他们对某件事专注几个小时是奢望。但确实有些娃的专注力会远远突破他所处年龄段的界限。

妈妈们可能也会发现,平时总被我们说专注力差的娃,在某些时刻,专注力好的出乎我们的预料!不吵不闹,沉浸其中,安静快乐的像个天使!我们不禁在心里打个问号:怎么回事,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久的专注力?

 

这样的疑问我也有过,直到后来看到一本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经访问1000多个人:“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你快乐?回答竟然是: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是心无挂碍,什么都不做。而是当自己全神贯注、投入忘我做一件事时,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这种特别沉醉、甚至意识不到时间的存在的“心流”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但这种“心流”状态并不是很容易获得的,它需要5个契机:

1,这项活动是我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

2,专注于手头的活动

3,活动的挑战性适度(难度太大容易挫败,难度太小会陷入无聊)

4,有明确目标

5,有及时反馈

一旦具备了这些条件,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沉浸于这项活动之中,内心充盈喜悦,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瓜瓜玩乐高的过程,也正是他享受“心流”的过程。

1,拼乐高是瓜瓜感兴趣的活动

2,他专注于手头的活动

3,这盒乐高的难度不会太大,但对他又具有一定挑战性

4,他有明确的目标要完成图纸上的形状

5,他在这项活动中,有掌控局面,自信、喜悦这些内心的回馈

心理学家米哈里认为,小孩子其实是更容易体验心流状态的。因为每个小孩一开始都是小小的“学习机”,每天尝试不同的新动作,新词汇。当孩子学会一种新技能,脸上那种专注的喜悦充分说明了乐趣的真谛。

3

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心流?

妈妈都知道,专注力关系到孩子之后的学习能力、竞争力、性格养成等。这是也为什么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中,将引导孩子的专注力作为首要任务。

因为在专注中,孩子能够体验“心流”这会给他们带来极高的幸福感,从而发展出性格优势:自信、求知、合作、宽容和友爱。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远!

我们体验的“心流”越多,也就越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件事物,经常体验心流的人,能更快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这件事上。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孩子多体验“心流”状态呢?

1,让孩子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首先是这件事“好玩”

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天生带有一种专注感。蒙台梭利在著作中几次提到:孩子有着内在的心理驱动投入到他们愿意进行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充满精力并且摒弃了成人世界的功利性目的。对于他们喜欢的活动,他们会十分专注、安静地重复进行。

瓜瓜对拍球不感兴趣,练习的时候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说累了要休息,但是一到画画、拼图、玩乐高,瓜瓜又能完全沉浸其中,玩上半个小时候以上。

也许有妈妈会说,我家宝宝对看电视、看手机非常专注也让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吗,这些活动也会产生“心流”吗?

这种互动性少的活动,孩子其实处于“被动的专注”,此时他的注意力、技能的应用、思路的清晰程度和精力都会陷入最低潮并不能体验“心流”。

完全不让宝宝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所处的是信息化时代。但我们要注意合理控制孩子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

2,不打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打扰孩子。比如孩子玩得好好的,我们关心询问“饿不饿啊、要不要喝水啊”,干预、制止他:“那个不能这么玩的,你那样做不对!”等,都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孩子进入“心流”状态。

这里我们也要区分,“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干扰”孩子的活动是两回事。如果你的加入,孩子欣然接受,这是有利用亲子关系的连接的,不算干扰。如果孩子反感,把你推开或者去玩别的了,说明我们有干扰到他。这种情况也不用紧张,停下来,让孩子恢复自由活动就好。

蒙台梭利也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3,为孩子设置“跳一跳能够着”的挑战

构成“心流”状态很重要的一点是,目标和挑战要适度。难度太大孩子容易泄气,可能就发脾气不想玩了;难度太小,孩子会觉得无聊,玩几下就不想玩了。

瓜瓜在3岁的时候,挑战一个5、6岁宝宝玩的拼插玩具,一开始因为难度太大,让他很有挫败感,他把玩具一扔说我不想玩了。

这时候我觉得我该适度参与和引导了,我和瓜瓜说:“这个是大一点的哥哥姐姐玩的,所以会有点难,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分解任务,先搭机器人的手臂怎么样?”

经过几次练习,瓜瓜渐渐找到了其中的方法,体会到了拼搭的乐趣,说,“妈妈我知道了,我自己会搭了,我自己来!”然后我就很知趣的走开了,让瓜瓜沉浸在有点挑战,但“踮踮脚”也能够得着的拼搭游戏中。

瓜妈最后说:

作为一个每天都要码字写稿的人,我经常会一头扎下来,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忘记喝水,忘记吃饭是经常的事。但是每次写完后,内心觉得无比轻松、快乐。第二天看到妈妈们给我留言,和我互动,一起交流探讨,更是让我觉得幸福感满满!对于我来说,写稿就是一件能体验“心流”的活动。

“心流”这本书里提到,目标不假外求,更容易体验心流。专注地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后的结果只是副产品。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一样,无论是瓜瓜学画画、玩乐高、拼拼图、练钢琴,我都希望他能专注于这个过程,体会其中的乐趣。当瓜瓜真正喜欢一件事,看他投入、专注的样子,连我这个当妈都忍不住动容和佩服:果然认真的男人是最帅的!

我知道此刻沉浸其中的瓜瓜也在收获着自信、自我成就感和极大的幸福感。

妈妈们也来说说,宝宝平时做什么事情最专注?你经历过的“心流”体验有哪些?

PS.昨天收到妈妈给我的留言,因为很喜欢我们亲子装星星灯塔和小船的寓意,画了这幅画,只能说,我们的妈妈,真是太有才了!(✧◡✧)

我们自己设计的服装能得到大家认可,真的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也非常珍惜你们每次给我的这些超暖心的回馈!Cindy昨天也跟我说,在路上遇到一个妈妈,认出了她和土根,那个妈妈说,很喜欢我们的公号,每天看我们的文章,跟着我们团购。Cindy一下子觉得好感动,因为第一次如此直面妈妈们的爱和信任。

我和Cindy都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工作的,带着敬畏心选品,自己和身边的孩子用过的真的觉得好才敢推荐。我们希望这个平台的妈妈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也能帮大家避开选品的坑。

谢谢你们太多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哒!么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