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怕鬼的老母亲是如何安慰儿子不怕鬼的……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Cindy说:

土根最近上了新的幼儿园,又开始了为期一个月漫长的适应过程(幼儿园规定,第一个礼拜上一个半小时,第二三个礼拜上半天,到10月才开始上全天)。以前和大家分享过土根上托班的第一个月,托班为了让孩子适应,每天循序渐进多上一小时的过程(详见国外宝宝6个月就送托班,为啥没影响安全感?),现在上幼儿园又规定得重新来一遍,土根最近每天就上半天的幼儿园。我相信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渐进法是个非常好的起步过程(虽然土根每天早上都是头也不回就和我再见的状态,已经不需要再慢慢适应),但是对于工作缠身的老母亲来说,还真是种折腾。

不和大家抱怨了。今天来和大家说说土根最近的一件事儿。


之前在北京旅行住四合院的时候,土根有天晚上忽然说怕鬼,一定要开灯睡觉,我以为过两天就好了,结果我们从北京回来也有段日子了,人都到威尼斯了,他一到要关灯睡觉就说怕鬼,连着几天都是开灯睡的,等他睡着了我再把灯关了。

虽说我是个无神论者,本来土根说有鬼的时候我就简单粗暴地回应,哪里有鬼啊!可是土根说得多了,我的想象力也跟着肆无忌惮起来。尤其是在北京那几天,刚好跟我一大学同学见面,她在北京住了快十年了,我们在出租车上路过朝阳门外的时候,她就指着一处房子跟我说,这里的一处鬼屋终于拆了,之前出了很多事情,她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温度差异,阴冷阴冷的……


我当时只当是民间传说听了,可是晚上回到四合院酒店睡觉,土根嚷嚷着说有鬼,我的心也就一拎。彼时我感觉心虚,自己也已经说服不了土根了,跟他爸说土根说有鬼,本意是让土根爸安慰安慰他,结果土根爸说,有可能啊,小孩子能看见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啊,你不是看过《闪灵》吗?

我知道土根爸是玩笑话,结果害得我睡不着了,跟土根说,那我们开灯睡觉吧!

于是,开启了土根开灯睡觉之旅……可是,一个自己都害怕的老母亲要怎么劝服儿子不怕鬼呢?

1

没生娃的时候我真的啥都不怕,一个人晚上看《咒怨》、《招魂》几部都看得精神奕奕,可是当妈后不知怎的,胆子就变小了,别说恐怖片了,看《变型金刚》都嫌闹心。

那天土根在酒店里说有鬼,我说鬼在哪儿呢?他指指天花板,我说没有啊!他又指了指厕所,好嘛,我刚想去厕所活活被憋住了。

土根说他也要上厕所,我说你自己去吧,要不让爸爸陪。土根说,妈妈陪。我说,都怪你,你说得我也害怕了。土根说,妈妈是小孩。我说,大人也会害怕的。

北京的四合院晚上特别安静,看着窗外黑黢黢的树影婆娑,再想起我朋友说的那个她自己亲历的阴冷冷的故事,以前看过的恐怖片里的那些经典恐怖镜头都开始回放了……

土根爸又火上浇油,还举例了他的一个朋友,小时候有特异功能,能看到人身上的一圈绿光,而有些人则是没有这圈绿光的。后来这个朋友长大了,就失去了这种功能。

是的,这个事情他曾经和我说过一回,可是这回他又说得言之凿凿,我开始后悔为啥我要订个四合院的酒店啊!

那晚,我抱着土根,开着灯,睡着了。

2

回到意大利后,我的心情已经平复了,可土根不开灯不肯睡的习惯却留了下来。

他不仅说有鬼,还喜欢玩扮鬼的游戏,天天洗完澡披个浴巾盖住头说自己是鬼。

他这种直面鬼怪的勇气还真可嘉。

有次我问土根,你为啥不肯关灯睡觉,怕鬼吗?他说,黑乎乎,黑乎乎。

我忽然了解到,他其实也不是怕鬼,只是害怕黑暗,不知道黑夜里面有什么。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一定会有恐惧和敬畏,更何况孩子呢,曾经面对黑夜只会哭闹和吃奶的娃,现在能想象怪物的形状了,会跟他妈一起害怕了,其实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怕黑正是因为他的大脑有了初步的智慧,出现了想象力,他们的思维常是“泛灵论”的——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的东西,例如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和交谈。

而且怕,代表着孩子对危险识别的敏感,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本来一直在纠结怎么跟土根解释“有没有鬼”这件事(妈妈什么都能努力证明给你看!但是妈妈即便是无神论者,要怎么证明给你看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鬼啊!),后来我意识到,其实能不能证明有没有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不再感到害怕(包括我自己偶发的恐惧)。

3

我跟土根爸聊了聊,他是怎么看待鬼这件事的。

他说,哪里有鬼啊,就算有也是好事吧,人死了也不会陷入虚无,还能遇到很多熟人……

这脑回路有点把我愣住了,不过真的无法反驳,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记得小的时候想到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见不到爸爸妈妈和那些爱的人了,就偷偷开始抹眼泪,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诉我,人死了还有灵魂在,那些爱的人其实都不会离开,有一天会相聚,那我也不用每次都抹眼泪了吧。

虽然土根还没有到理解死亡的年纪,但是对于他想象出黑暗里有鬼这件事,我似乎有了答案。

后来他又开始“装神弄鬼”的时候,我开始这样和他对话:

“宝宝,你今天是什么鬼啦!”

土根说,我是可怕鬼!

我说,妈妈从来没做过坏事,遇到的肯定是可爱鬼啊!

土根大笑说,宝宝可爱鬼!

我说,是啊,我们做善良的人,所以身边都是可爱鬼!那些坏人才遇到可怕鬼!宝宝可不可爱呢?

土根说,宝宝可爱!宝宝是可爱鬼!

我抱着土根亲了几口,你好可爱,妈妈好爱可爱鬼啊!

就这么轻松几句话,似乎转变了土根对鬼的印象,也让我自己释然了很多。当天晚上土根没有开大灯睡觉,答应用一个小夜灯过度。

后来我看到知乎上有一个帖子,问世界上有鬼会怎样?

答案差点让我看哭了:有鬼的话真好啊!爱的人们终有一天会再见了。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唯物的,但是偶尔用这样暖心的解释来面对那些未知和恐惧,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就像动画《寻梦幻游记》里的墨西哥人,他们不害怕死亡和魂灵,因为他们相信死去的亲人会在另一个世界里活得很好,所以那些黑暗的东西不再可怕,反而多了希望和美好。

Cindy最后说:

小时候因为太多事情未知,常常会陷入恐惧和害怕,后来长大了,觉得一切都是唯物的,认为人死后什么都灰飞烟灭了,多了很多虚无感;再后来当了妈,有了软肋,对什么都有了敬畏心,反而又开始变得胆小和迷信,甚至愿意去相信轮回,相信善果,多了面对这个世界更柔软的心。

固然每个人的信仰不同,但是面对孩子对黑暗的恐惧,改变孩子对鬼怪固定的“偏见”,或者告诉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会有好运守护,都要比直接告诉他“没有鬼”,或者“有什么好怕的”,来得有效。

其实,人的一些“害怕”的情绪,或者保持对这个世界未知的敬畏,本身就是种让社会进步的力量,最怕的是失去敬畏心,失去做事的准则,那才是最可怕的。就像我们做公号一样,对育儿、对选品,对读者,都必须保持敬畏。

从土根北京怕鬼的夜晚扯开去聊了那么多,妈妈们也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相同的经历?又是怎么安慰孩子?或者说说,自己看过最恐怖的电影是哪部,夜深人静时就在脑海挥散不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