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可李亚鹏也“骗”娃?知乎热议揭开多少人不敢说的隐痛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说在开头:


天猫双十一真是一年比一年早,今儿凌晨就开始了。所以好多妈妈来问我去年的天猫购物津贴抽奖还有没有,嗯,必须有。大家复制下方淘口令,一定要复制完整哦,然后打开手机淘宝,稍微等一下就会弹出来抽红包的页面。

¥N63eYqqt32M¥

一天有三次抽奖机会。咱们平台的双十一活动,下下周也会开启哦~




瓜妈说:

之前和妈妈们分享过父母“恐吓式”的谎言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儿子因为妈妈的一句玩笑,信以为真伤心了六年!像这种“妈妈不要你了”、“你是捡来的”、“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之类的玩笑话,会让宝宝时刻处于“被抛弃”的恐惧中,影响宝宝的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撒谎,不仅仅是安全感的问题。最近,一项发表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欺骗的孩子,长大后也倾向于说更多谎话。


研究人员对新加坡379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说说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谎话,以及他们成年后对父母说过的谎话,还有他们的心理社会适应。结果发现那些有更多说谎式育儿记忆的人,成年后对父母的欺骗行为也更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心理社会失调,更具侵略性和不守规矩。

 
父母的谎言既包括我们之前提到的“不要你”、“把你扔了”之类的,也包括说话不算话,答应孩子的事情,并不兑现的情况。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通过“说谎”来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这种方法看似节省了育儿时间,但实际上,它正在消耗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也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


01

忘不了的童年“阴影”

现在想起来依旧心酸

知乎上有个爸爸的求助引发热议: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他允诺给孩子的游戏充值500多块,结果孩子真的有进步,他却后悔了。


问题发布后获得800多万次的浏览,引发了网友回忆和“控诉”。很多人回答说: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要么一开始就不要轻易答应。

还有人说,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只是个“诚信”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比诚信更严重的是,他们总是充满希望,然后是落空后的无助和绝望父母越是有道理,越是为他好,他就越无助。因为孩子还小,肯定想不出什么有效的理由来反驳父母,而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个玩具、一个冰淇淋、一次郊游……就是他们的全部,一开始让他们抱有最大期待的东西没了,得不到了,世界也就骤然崩塌了。


知乎上另一个热门话题:父母对你的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很多人就提到了父母“说谎式”育儿给年幼的自己心灵造成的伤害,哪怕是后来长大了,想起来也依旧心酸,难以释怀。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被骗的经历:
 
有个人说,父母允诺考试考第一给奖励,但真考到了,不仅没有奖励,还挨了一顿打,原因是:还是能考第一的,说明平时没有好好学……让他瞬间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还有人说,妈妈承诺做完一张试卷可以玩,可是做完一张,又来一张……而做试卷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妈妈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她的孩子这么叛逆,这么不相信她,也不愿意和她交流聊天。

还有人说,爸妈答应考试考好奖励钱,结果给的是假钱,因为担心孩子乱花钱。他说至今自己最缺乏的仍是对父母的信任感,甚至影响了他对其他人的信任,花了好久才慢慢对别人有信任感。

02

撒谎式育儿
父母最终会自食其果?

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一些“善意的谎言”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2岁前的宝宝,他们可能还听不懂道理,我们需要用一些有爱、善意的谎言来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说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我们会说:动画片里的人去吃饭了,去睡觉了,不能再看了。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了,能听得懂道理了,我们就不能随意用“撒谎式”的方法来对待他们了,特别是在承诺他们这件事上。这种看似聪明省力的做法,留下的副作用很大,我们最终也会自食其果。

首先失去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我们随意承诺,却不兑现,孩子的期望只能一次次落空。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在撒谎式育儿这件事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父母说谎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承诺将不再抱有希望,因为“反正都不是真的”。原本我们和孩子之间存在的天然的信任感,就这样被我们逐渐消耗殆尽。


另外,有研究表明,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孩子撒谎,孩子长大了也倾向对父母撒谎。比如掩饰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老师的关系;不告诉父母重要的事情;和父母聊天时,有意识地不告诉他们真相等。那些不兑现诺言时父母找的各种理由,总有一天,会变成孩子欺骗时的借口。


更长远的影响是,长期遭遇父母的欺骗,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容易没有安全感,不愿意相信他人,甚至不敢对承诺抱有期待。毕竟,连父母的承诺都是随口说说,其他人的话,是不是更不可信?

而无法学会信任的孩子,一生都是孤独的。


03


无需说谎
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做
 
“撒谎式育儿”表面上看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糊弄一下孩子,简单粗暴,不用动脑子,省心省事。但久而久之,我们容易形成撒谎依赖,在面对问题时,忽略了其他更正面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而好的家庭教育,则会避免在“承诺”这件事上给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挖坑。

比如说,如果做不到,一开始,我们就不要轻易许诺。
 
《朗读者》中,李亚鹏的一段话让人很有触动。女儿李嫣在他45岁的生日时,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提到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爸爸能戒烟。


读完信后,李亚鹏很感动,但他没有立刻夸下海口,而是对女儿表示抱歉:“爸爸将来有一天会做到的。”
 
主持人董卿问他具体是将来的什么时候。李亚鹏认真地回复道:在不远的将来。因为自己不敢轻易给孩子许诺。


一旦给出承诺,则尽量去完成它。
 
把三个孩子都送进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博士陈美玲曾在她的《50个教育法》里提到:父母尽量不要对孩子说谎。即使再累,再忙,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去做到。
 
比如答应孩子明天去公园,不管第二天有多少事情,也一定要兑现承诺。这样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榜样,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做不到怎么办呢?那么,和孩子真诚地道歉和沟通,是起码的尊重。
 
不要小看孩子,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被骗就被骗了。我们并不知道哪一次的“爽约”,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阴影。如果有时候我们难免食言,也要向孩子道歉,并做出解释。


想起胡可和安吉在《超人妈妈》上发生的一个故事。有次,胡可先送安吉去上课,然后带小鱼儿去医院体检,她承诺会准时接安吉放学。可无奈的是,无法控制体检的时间,导致她在医院花费了大量时间,虽然体验完她拼命地赶时间,但还是迟到了。

安吉很不开心,胡可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于是她抱着安吉道歉,并且告诉他迟到的原因,希望能得到安吉的原谅。安吉听着妈妈的道歉,最后阴沉的小脸才多云转晴。


我们没能遵守诺言,孩子难免会失望,但这不应是最终情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相信也能重拾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瓜妈最后说:
 
在瓜瓜还小的时候,我也和他说过善意的谎言,比如“不好好吃饭,就不能获得能量,以后只能开小车车,不能开大车车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
 
瓜瓜现在已经读幼儿园,我也越来越把他当成一个小小男子汉来交流沟通了。虽然有时候工作太忙,难免“失约”,比如说约定好今天晚上陪他看他喜欢的绘本,结果加班到很晚,回去时瓜瓜都已经睡着了。但第二天我都会和他真诚地道歉,并且找时间弥补回来。
 
孩子其实是很大方的,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爽约”当做理所当然,关注到他的情绪,在乎到他的感受,他也会谅解我们。
 
而且孩子也很聪明,我们经常爽约,他也会觉察出这只是我们的“套路”。所以,一开始我们给出承诺的“初心”是不是真诚的很重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和孩子的相处,同样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