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往古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0-07-31

往古

往古谁为百世师?千年检索竟虚迟。

从前一奉虽嚣尔,久后三观却反之。

午影原非可挽物,昙花每是不旋时。

方今执意尊尼父,怎阻朋侪笑我痴?

【注释】读唐黄滔《送僧》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新劚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记于2020年7月31日。

“百世师”,谓人的品德学问永远为后代的表率,见宋刘克庄《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旷怀未许众人窥,细行犹堪百世师。广厦千间无地起,灵台一片有天知。”宋刘克庄《读史》:“绝漠犁庭功可喜,与天争鼎志堪悲。吠江帝剖为羓去,避地民劳若蚁移。河决固非束薪塞,厦倾欲以一绳维。英雄到了多遗恨,孺子林宗百世师。”宋傅行简《题仓部袁公灼像》:“筮仕当前职度支,平衡清操畏人知。宣恭在位和同列,理学传家重一时。能击武臣强似虎,宁□宰执怒如狮。□□犹有弦歌化,治谱真堪百世师。”宋李曾伯《题宣公祠》:“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虚迟”,虚位以待,迟,等待,见《陈书·虞荔传》:“高祖遗荔书曰:‘……当今朝廷惟新,广求英雋,岂可栖迟东土,独善其身?今令兄子将接出都,想必副朝廷虚迟也。’”

“嚣尔”,嚣然,形容声音大,见宋梅尧臣《鱼琴赋》:“宛然而鱼,日击而椎,主彼齐众之律令,则声闻嚣尔而四驰。”

“三观”,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这里借指观察,观悟,见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上:“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隋智顗《观心论》:“非踪非疏非五分,三谛三观在其中。”明破悭道人《一文钱》:“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绝议,自证菩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二:“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

“午影”,中午日光下的投影,见宋王安石《独卧》诗:“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元柳贯《龙峰孤塔》诗:“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可挽物”,可以挽留的事物,可挽,可以挽留,见宋陆游《秋怀》诗:“苦雨无时止,幽人空复情。少眠知夜永,久病喜秋清。萤傍疏帘度,蛩依壤甃鸣。流年那可挽,又见晓窗明。”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见《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孔子反宇,是谓尼甫。”唐李涉《怀古》诗:“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明冯梦龙《<山歌>叙》:“桑间濮上,《国风》刺之,尼父録焉。”

“朋侪”,朋辈,见唐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诗:“鈿车迎妓乐,银翰屈朋儕。”宋陆游《叹老》:“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纲鱼。委命已悲吾道丧,垂名真负此心初。齿残仅可决濡肉,眼涩知难读细书。家事岂容关老子,儿曹努力事耕鉏。”宋刘克庄《题林文之诗卷二首》:“叔季词人杂雅哇,喜君诗卷美无瑕。朋侪却走避三舍,句律斩新成一家。肯学小儿烹虱胫,要看大手拔鲸牙。村翁岂敢持衡尺,直为痴年两倍加。”

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往的古代,谁是百世之师?检索了千年,那位置居然仍是虚迟。从前的那一切供奉,虽然喧嚣热闹,日久之后重新感悟,却是与愿反之。即使是中午的日影,原本也不是可以挽留之物,那珍贵的昙花,即使开放也不过好不旋时。现如今,如果仍是执意去遵奉那位仲尼夫子,怎么能够阻止得了周围的朋友们,一起哂笑自己的呆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