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92

 了用民 2020-07-31

NO.92

他命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佛堂,用白绢将其缢杀。

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时年38岁。

也许杨贵妃在九泉之下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冤——她只是一个向往美、向往爱情、向往享受的一个正常的女人而已,几乎从不插手朝廷政务,为什么却偏偏落得这样的下场?为什么那些男人犯的错要由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来承担?

然而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任何一个人如果只沉醉于自己的生活,不关心天下事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因为很多时候,你不问世事,世事也会主动来追问你;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也会主动来关心你。

更何况,杨贵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是皇帝身边“礼数实同皇后”的贵妃!

有着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只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在意百姓吃得饱不饱呢?

当然,责任更大的无疑是李隆基。

但那些禁军将士却没有怪罪皇上,而只是将杨国忠和杨贵妃作为了替罪羊——谁让他们姓杨呢?

这可能就是时代的局限吧。

在那些士兵的眼里,皇帝是天命所归,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本质上必然是好的——要不然怎么会当上皇帝呢。

在那些士兵的眼里,皇帝犯错,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受到奸臣(杨国忠)或狐狸精(杨贵妃)的蛊惑;二、你的眼瞎了……

扯远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现场。

杨贵妃死后,她的尸体被抬到了驿站的庭院中。

陈玄礼等人在验明死者确实是贵妃无误后,这才脱下盔甲,叩头请罪。

李隆基自然要竭力抚慰,并让他们出去告知军士。

得知皇帝顺应他们的要求处死了贵妃,将士们全都掌声雷动,高呼万岁。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嵬驿之变”。

那么,究竟谁是此次事件的幕后主谋?

有人认为是太子李亨。

史书上明确记载,兵变之前,陈玄礼曾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与太子联系过,虽然李亨当时没有表态,但也并没有阻止。

可见,他是默许的。

不过,要说是他策划了这次事变,好像也并不太令人信服。

因为李亨长期以来一直被边缘化,根本没有掌控禁军的能力,与陈玄礼似乎也没有任何私交——陈玄礼是李隆基的心腹,之后也一直跟着李隆基,并没有追随李亨,而李亨继位后,也没有对陈玄礼有任何特殊的封赏,反而还逼迫他提前退休。

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不知道了。

但毫无疑问,这次兵变对当时的政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正是因为诛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和作为皇帝替罪羊的杨贵妃,将士们腹中的怨气才得到了充分的消解,李隆基和他的大唐朝廷才得以保全!

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诗《北征》中甚至将陈玄礼视为保存大唐国脉的大功臣: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六月十五日,也就是马嵬之变后的第二天清晨,李隆基一行离开马嵬驿,再次向西出发了。

但刚出发不久,又出现了新的麻烦——将士们对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产生了异议。

他们不愿再按原来的计划去蜀地。

在他们看来,蜀地将吏都是杨国忠的死党,而如今杨国忠被他们杀了,去那里恐怕会有危险!

但如果不去蜀地,又该去哪里呢?

将士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人说去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陇右(治所今青海乐都),有人说去灵武(今宁夏灵武,朔方节度使治所),有人说去太原(今山西太原,河东节度使治所),还有人说干脆回长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